经济如何推动区域协调发展_ 优势互补 着眼大局 区域协调发展“新版图”更加清晰

【评新论大国经彩】优势集中于大局地区协调发展的《新版图》更加明确

近年来西部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广东港澳大湾区规划建设、长三角区一体化发展等一系列重要区域战略稳步推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新版图”更加清晰,人民群众获得感受不断增强。

但与此同时,我国城乡地区发展差距仍然很大,地区协同发展仍然是重要途径。 要使领先有后劲,赶上后进,就需要全国一盘棋,优势互补,要着眼于大局。 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就是从整体和长远高度出发,提供解决这一发展问题的根本方针。

西部加快开发提高城市群综合功能

区域资源整合与一体化的发展已经成为全球城市与区域竞争的一大趋势,城市的高质量发展与城市群、经济区的协同发展不可分割。 我国城市群的发展已经不是规模和数量问题,而是提高城市群功能、建设高质量城市群的问题。 城市群发展不仅要解决城市化的形态问题,还要在扩大内需、稳定投资、调整结构、惠民生等方面发挥综合作用。

川渝地缘相接,人缘相连,文缘融合,两地在多方面开展了有效合作。 除高速铁路外,目前川渝地区已建成15条高速公路,共有16条出口通道,川渝地区取消了高速公路省际收费站,预订了渝超高速磁浮通道。 此外,川渝两地已实现医疗保险异地即时结算,开始接受居民身份证,深化养老保险关系转移合作。

在“加深合作”之前,“推进一体化发展”意味着加强“一局象棋”观念更好地发挥川渝合作机制,唱“双城记”双方都需要把渝城市一体化发展推向国家战略。 将来川渝两地应继续开拓合作领域,丰富合作内涵,完善合作机制,支持邻区融合发展,发挥重点区域示范推进作用,推进渝城市群一体化发展。

中部发展力量以核心竞争力带动高质量发展

中部崛起战略实施以来,2006年至2018年,中部地区总产值年均增长10.8%,比全国平均增长1.9个百分点的地区总产值在全国所占比例从18.6%上升到21.1%。 特别是自《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计划( 2016-2025年)》公布以来,中部地区制造业取得了空前的发展,制造业总产值在全国的比例从2006年的12.7%上升到2018年的25.0%。

要保障高质量供应,必须顺应区域协调发展的东风,促进高端生产要素的集聚,构建具有高端制造能力的区域板块。 2017年1月,国家发改委制定了《国家发改委支持郑州国家中心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 近年来,随着中原城市群、郑州航港经济综合试验区、中国(郑州)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中国(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等一系列国家战略的推进实施,郑州与周边城市一体化发展趋势明显,城市空间组织方式加快了“生产”向“消费”的转变,生态可持续发展和人文关怀也越来越重视

进一步提高创新能力,吸引人才是郑州大城市建设的重要环节。 要大力构建高层次大学、高层次研究机构等高层次人才聚集的平台,充分利用地区自然优势、综合实力强、人文丰富、地区优势突出的特点,创造引领中原崛起的核心成长。 城镇建设着重于生产、生活、生态、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形成区域竞争新优势,为经济高质量发展、产业转型升级提供重要支持。

泛珠三角合作牢牢抓住机遇创新合作机制

泛珠三角跨越福建、江西、湖南、广东、广西、海南、四川、贵州、云南等9个省区和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这里有崇山峻岭、高峡平湖,还有盆地、三角洲。 随着发展步伐的加快,近年来泛珠合作领域不断开拓,机制越来越健全,形成了以广东港澳大湾区、自由贸易区、国家级新区等为载体的全方位开放格局。

以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为立足点,通过重大国家战略,结合跨越不同地区板块和东西、南北、连接国内外的重要轴带,我国地区发展结构不断优化,地区发展协同性不断加强。 泛珠合作机构运行以来,各方共同建设内地9个省区大通关电子口岸信息平台,实施深化海关多联运业务试点的全国统一市场准入负面列表制度,构建实现区域内省级品牌产品、知名商标等相互认识的泛珠地税合作网,积极推进无差别税收管理环境的构建。

其次,泛珠地区合作伙伴抓住机遇,配合广东港澳大湾区、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参与“一带”建设,深入推进基础设施互联、产业深度合作、区域旅游合作、市场一体化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合作等重点工作,在深化全面改革、推进区域合作机制创新中发挥更大作用,共同推动泛珠合作的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臧梦雅)

大家都在看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