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印良品_ 无印良品前社长松井忠三:不放弃是最大的领导力

“日本企业发展史上,无印良品“v”字的复兴是稻盛和夫重建日航更伟大的重建”

好文4745字/ 8分读

在日本企业发展的历史上,无印良品“v”字的复兴是稻盛和夫重建日航更伟大的重建。

无印良品于1989年正式成立,前身是日本西友百货公司的所有品牌,诞生于1980年。 1999年至1999年,无印良品经历了十年的高潮,之后遭遇了重大的发展危机,一年内市场价格从1999年的最高点的4900亿日元下跌到2000年的700亿日元以上,暂时衰退。

2001年,人事出身的松井忠三临危就任无印良品社长,以改革力量掀起波澜,公司从2001年开始连续7年实现销售额和利润的双重增长。

2008年受世界次贷危机的影响,无印良品业绩下降,此外,到正式退休的2015年为止,无印良品还在继续增加。

目前,无印良品在世界上拥有约20000名员工,在日本国内外分别拥有420家和497家,业务复盖世界27个国家和地区,是日本零售品牌中国际化最大的企业。

无印良品当时面临危机的原因是什么?实现“v”字的复兴依靠什么? 作为重建企业的领导者需要什么样的素质? ……10月19日,参加学院组织能力特辑课,邀请了无印良品前社长松井忠三先生,在现场为学生们分享感动的“v”字复兴背后的故事而感动。

创业十年前,无印良品的发展很顺利。 2000年,公司首次下跌2001年,尽管销售额还在增长,但当年的净利润却下降到0元,公司遭遇了重大的经营危机。

在1999年的最高峰,公司的市场价格接近4900亿日元的2000年,公司的市场价格下跌到了700亿日元以上,股价从高峰时的17350日元下跌到了2750亿日元。

当时的社长因经营不善辞职,我没有做好准备就任社长。

作为日本的风云企业,无印良品突然陷入低迷,吸引了整个日本媒体的关注,出现了衰退的声音。 很多人认为无印良品已经结束了,作为零售企业,有人说即使改革顺利,至少1000天也会有效果。

但是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公司、我们股东以及总公司的管理层都不能给我重建三年。 即使第一年没有什么效果,第二年也要让大家看到方向,有信心,看到改革的效果,这是我当时心中的想法。

企业经营的困境必然来自内部

接管公司后,我开始分析。 为什么公司会在一年内从顺利高峰跌至最低? 之后,我们做了总结。 对某企业来说,如果经营陷入困境,利润就会下降,十分之八九是公司内部出现问题,并不是由于行业和竞争等外部原因引起的。

无印良品的下落也是由于内部原因造成的。

一个是骄傲和奢侈。 1990年的第一个会计年度,无印良品的销售额为245亿日元,是母公司西友百货公司的1/10,10年后无印良品的销售额为西友百货公司的1/10。 这在无印良品社员中蔓延着傲慢的心情。

二是失去危机感。 因为傲慢,无印良品不顾外部环境,也不听外部的声音,什么事情都关门自己开始讨论。 但同时,作为10年内快速成长的企业,业内的竞争对手开始研究、超越。

比如,大创和我们一样以100日元出售文具、化妆品。鸟家和我们一样以低价出售床和沙发等。

第三,急躁的短期对策。 当时,无印良品有服装、生活杂货、食品三种,首先出现衰退和下跌的是服装的种类。 消费者们开始认为无印良品的衣服是超市西友做的,缺乏流行感。

当时,无印良品依然是非常幼稚的组织,一发生问题,就开始采取急性的短期对策。 例如,3年内换了5名服装业务部长,在公司内引起了很大的混乱和波动。

第四,品牌虚弱。 当时,无印良品成为销售牵引的公司,通过销售牵引上游的研究开发和生产,逐渐失去了对商品研究开发的执着。

“有理由的便宜”的概念渐渐淡薄,产品本位主义、禅宗、茶道等特色也变得不明确,消费者对品牌的认知开始淡薄。

五是战略快速扩张。 与1999年相比,2000年无印良品的营业面积增加了40%,但当时健康的新店面积的扩大速度是每年4%~5%。 而且新开的店都是直营店,库存的压力都由店承担,最终店铺大混乱,利润大大下降。

海外市场也是一样,到2000年为止在欧洲市场工作了11年,开了5家店,2000年一口气开了50家店。 选址没有全面考虑,欧洲商店全部亏损。

我们采取了这种急躁、不理智的快速扩张政策,也有乏力的一面。

无印良品的母公司西友集团不断收购、改革,最终成为日本最大的零售集团Saison集团,当时Saison集团为了维持上市公司的股票价格,强力推进了旗下两个品牌便利店和无印良品的成长。 所以,无印良品的扩张在一定程度上是不得已的。

没有质量增长,没有质量扩张的结果只有一个。

光止血不能重建公司

在混乱中,我接管无印良品,开始重建。 2001年我止血了。 “止血”最重要的是两项工作。

一是关闭10%左右的赤字店的同时,几家大店把面积缩小一半,减少赤字的程度。

二是处理不良库存。 到目前为止的发展带来了很多不良库存,很多店铺从1年前到2年前的衣服杂乱堆积,折扣很低。

最后,为了寻找卡车,将新潟物流中心堆积的市价约100亿日元的不良库存带入焚烧中心进行焚烧。 公司的商品开发人员目睹了这一场面,也有人流下了眼泪。

改革从痛苦开始,要让所有员工都有改革的意识和觉悟。

但是,要重建公司,单靠止血是不能成功的。 许多日本零售企业衰退后无法恢复的重要原因之一是,虽然只知道止血,但是没有重建止血后能够为公司而战的体制。

要使公司走上新的发展轨道,就必须实现从“失败体制”向“战胜体制”的转变。

为公司建立新体制,必须找到问题的根源。 除了前面提到的内部原因,认为更深层次的原因还没有触及,如果没有触及深层次的原因,就不能建立新的体制。 经过不断思考,我发现最深层次的原因是企业文化。

你为什么这么说?

无印良品当时是日本最大的零售集团Saison集团的子公司。 Saison集团的领导人是西友百货公司的创始人堤清二,他是典型的市场型人才,对市场敏感,Saison集团是以文化和感性经营的文化。

这种文化有其优势,也有缺乏科学管理等问题,对于发展连锁店无印良品很重要。

Saison集团是一家依靠经验主义发展和员工培养的公司,要靠经验成为一家独立店铺的销售员,也许必须经历15年的一切情况。

但优衣库等竞争对手确立了包括商品开发机制、商品管理机制、商品销售机制、人员培养机制等在内的完整机制,单凭经验是不能与之竞争的。

并且由于业绩下降,Saison前后进行过3次大规模的人员削减,老员工离开,剥夺了公司的经验,公司陷入了恶性循环。 因此,无印良品必须建立标准化的运营体系。

Saison集团强调企划,虽然公司的企划书非常厚,但是一家公司的实行力往往与该企划书的厚度成反比。 Saison有95%的企业依赖企划,5%的企业依赖执行。 我继承了无印良品,无印良品发表说企划只有5%,实行力95%的企业。

另外,在进行企业文化变革的同时,也要重建组织。 无印良品作为当时仅有十年历史的企业,组织还很年轻。 一个重要的表达方式是,一旦发生问题,就把一切都当作负责人。

最后,我们需要改变员工的思维方式。 如果我们经常以零售业的想法来管理商品的质量的话,就不能工作了。 必须用制造业的想法来管理商品。

我们从花王挖掘负责商品质量的人,用一分钱压缩商品成本,一点点提高商品质量的管理方式缺乏无印良品。 此外,花王的正能文化也值得学习。

也就是说,无印良品的变革有进化和实行两个关键词。 “进化”是始终构建新的机制、体制,形成新的模式,更重要的是“落实”,有新的机制、新的模式,必须有落实的人。

从“失败体制”到“战斗胜利”的体制

品牌理念与发展机制再造

重建首先要进行品牌理念的更新,“有理由的便宜”不能改变,但从无印良品还是西友的所有品牌到那时为止的20年,消费者都有很大的变化,要进行升级。

例如,我们把无印良品放在意大利、法国,放在世界各地,让世界级的设计师参与商品的设计,提出了用世界各地的想法和想法制作无印良品商品的新商品开发机制。

更直接深入消费者生活,在日常生活中提取出良好的想法、要素,形成商品灵感。 例如,中国农村发现的长椅按照无印良品的概念商品化。 我们还让山本耀司设计团队参与设计,提高商品的设计感,深受消费者喜爱。

同时,我们对于“有理由的便宜”不追求“这样就行了”,而是提出了“这样就行了”的新定义。 “好”有着微妙的利己主义和非和谐因素,“好”有着体现忍耐和理性,消除消费者不满的意图。

重新考虑开业标准

除了商品,开店的方式也必须改变。

当时,无印良品每开10家店只能完成2家店铺的销售计划,主要原因是店铺的选址错误。 我们重新整理了开店基准,整理了影响店铺销售的二十三要素。 例如,某商店零售店的销售额、人口、收入指数等,形成s、a、b、c、d五个等级,c级需要研究。 d级绝对不能开门。 用这个为新店创造收益模型。

最终,开店成功率从原来的20%上升到了90%。

活着的MUJI GRAM

还制作了业界有名的MUJI GRAM、无印良品店的标准作业手册。 共2000页,其中是照片,可视化方法为店员易于理解,标准化操作。

为什么要制作这样的手册呢?我曾经在接手社长后,去看过一家新店开张前的样子。 看到已经准备好的新店,老店长指出了很多问题,直到半夜12点都没变。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 这完全是经验主义的做法。 我觉得这样的问题很大。 要用标准化手册实现真正的科学化。

许多公司的标准化手册都有致命的问题。 手册在完成的瞬间就过时了。 所以我们必须制作活着的手册,让现场的工作人员参加。

员工可以每天向公司提出店铺运营管理的新思路,公司审批后,每月集中修订一次。

MUJI GRAM每月要修改20页左右的内容,即1%,一年后修改12%的内容,使手册不会过时。

这是新进员工培训手册,即使没有完全书面把握,也可以在职场学习。 因为MUJIGRAM在无印良品里就像空气一样存在。

用“做”改变文化

如前所述,危机的深层原因在于企业文化存在问题,是怎样变化的呢?仅靠挂在墙上写是不行的,通过创造习惯很难形成企业文化。

具体来说,我们按月决定主题,按月改变行动是当时的做法。 例如,3月份改变同事之间的称呼,决定不称呼对方的职务,比如,改为某课长,某部长,互称“桑”,要求强调平等关系的4月份大家需要定时下班。5月份要求员工自己去除垃圾,不要使用清扫员 通过一个月的强化,使大家养成习惯,形成文化。

以同事的问候为例。 我们本以为自己做得很好,但拜访佳能后发现我们问候的频率、热情等还不够,加强员工之间的问候,加强员工沟通后,佳能工厂的不合格品率下降到零。

因此,尽管当时有很多员工反对,我们还是坚决推进了这一举措。 一件事的推进,一个制度的落地要由领导带头。 有一段时间,我每天早上9点上班前,和几个管理员一起站在公司总部的门口,向上班的员工打招呼。 之后,成为了公司课长以上的管理者,早上轮流在门口打招呼,现在这个习惯还在持续着。

任何文化都不是一天两天形成的,而是日积月累的结果,必须持续进行,改变员工的认知和想法,形成新的氛围和文化。 最初可能会面对巨大的抵抗和反对,但作为领导人绝对不能放弃。 不放弃是最大的领导力。 因为不努力到最后的话,就不知道决策是错误的还是错误的。

大家都在看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