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每年一次的“双十一”促销活动临近,各大电器平台都强烈宣传“烤大脑”促销规则,精品商品上贴着折扣标签。 但“低价岚”的背后又有什么样的道路呢,隐藏着什么陷阱呢?
/商法/
□先上去再下去
四川消费者杨先生在一家购物平台网店“原创设计店”,多日关注价格为559元的连衣裙,到“双十一”,网店宣传全场邮递,从500元减20元。 杨先生立即下订单,共买了539元连衣裙。 三天后,杨先生
在这家网店买了外套,以前点的连衣裙标价是335元,居然下降了204元! 杨先生要求网店退还差额,但网店拒绝退款……
□捆绑销售
最近市民胡先生在一个网上买了电车票,票价是65元。 但是,如果增加两张优惠券的费用30元的话,根据网站,优惠券可以接受7×24小时的预约服务、呼叫服务、快速返还服务、邮件通知服务等,不能取消,胡先生支付了30元的优惠券费用
□“钓鱼”的陷阱
“把活动内容算在朋友圈里只要数28个,就能便宜地收下生牡蛎”——住在四川泸州的易先生被这个广告词吸引,急忙在朋友圈里招致赞词,活动期间收到赞词后,付49.6元买了10斤牡蛎。 但是,约定在收货时间收到牡蛎的时候,业者说活动爆发,牡蛎收获了……以免费收集赞词、免费转送、免费试用等搞笑引导消费者的订单,也没有有意识地写明押金的预付款是否已经退款,“这个活动 不能一律退款”等条款的模糊处理写在活动页面的最后,消费者的金钱丢失的情况不少。
□虚假宣传
四川省律协消费者权益保护专门委员会副秘书长说,一些不良企业为了在“双十一”之间增加销售额,有时会用一些虚假的语言进行宣传,诱惑消费者,比如“产量一直领先”“全网最低价格”等,背后有很多虚构的事实和隐藏的真相。
□播音员拿着东西
与天猫、京东等电气商业巨头相比,大众电气商业平台最让人头疼的不是流量困难。 如何将消费者从习惯性平台吸引到未知的新平台? 除了价格竞争、定位营销等“技”外,这些大众平台不断聚焦于受欢迎的直播间。 播音员引言,电商“挖洞”——“双11”临近,越来越多的大众电商卖方直播广告,对这些直播客户的新消费陷阱也不断出现。
现在,直播已经成为电商平台的新增长点,在“双11”的大促进下,这个“风口”更是不可缺席。 但是,最近网红货物“翻车”现象很多,有关部门也下达了“严密检查”的命令。 这不是在提醒消费者。 动画的展示虽然更加动态直观,但是看起来也不一定是真实的。 播音员的演说不能给商品和售后服务加“保险”。
□信用消费
“下单后,可以分割北京的封条,把购物当作钱来付款! 前几天,市民周先生在京东金融APP上被醒目的活动页面吸引了。 在各项任务上下功夫,与朋友和团体用微信分享后,周先生终于凑齐了30元的“抽屉”额,这30元不是用现金红包,而是用京东的信用产品引进的。 他告诉我们“是从贴京账户还是从小金库账户提取,所谓红包的提取发生了变化”。
(生活日报)
寻找记者,寻求报道,寻求帮助,在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搜索微信息“壹点信息站”,全省600多名主流媒体记者想要网上采访的报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