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各地经济数据披露的渐进结束,中国城市经济竞争结构的原型开始出现。
21数据新闻实验室综合整理了各地上半年的经济数据,推出了“2019年上半年城市GDP百强排行榜”。 入榜名单与去年同期相比几乎没有差别,只有去年入榜的河南信阳进入百强排名,同省的焦虑也进入了排名。
01
速览20强:
天津、重庆突破一兆元,成都增长领先
站在高峰时,前进很困难。
仅从GDP总量来看,最高的20个城市依然是熟悉的姿态,头部集中效应越来越显着。 广东和江苏均有4个城市上榜,东莞时隔两年再次进入20强,山东烟囱退位至第21位。
据21个数据新闻实验室统计,前20个城市的经济总量达到16.16兆元,全国贡献率达到35.84%,比上年同期上升了1.2个百分点。
具体地说
广深持续反弹,实际增长率均超过7%。 名义增速广州进一步达到10.35%,领先一线。
成都名义增长率和实际增长率均排在第20位,长沙、武汉、郑州也突出,中西部地区的“强省会”特征突出。
重庆、天津两个直辖市经济企业稳步复苏,GDP总量历史首次在半年内突破万亿元大关。 其中,天津在TOP20城市增长,比去年上升了1.2个百分点。
进出口拖累,外向型经济明显的上海、苏州上半年出现下降,GDP增速分别为5.9%和6.0%,TOP20城市仅次于天津,低于全国水平。
去年取代东莞被选为20多强后,济南今年也变得积极了。 莱芜合并后,新济南上半年GDP达到4791.7亿元,上升至第18位。
2018年间,兆头GDP俱乐部的成员达到了16人。
2019年哪个城市计划成为新晋?
目前佛山、济南是最强大的预备军。 此外,南通、东莞、烟台、西安、泉州上半年GDP总量也突破4000亿。 正如泉州市多次呼吁的那样,这些城市以2020年进入一兆元的GDP城市为目标,提出了冲刺目标。
02
百强分布图:
六成来自东部地区,未列入四省
骏千里,不是一天功劳。
沿海城市经济增长放缓,但GDP百强城市仍以东部地区为中心,主要分布在山东、江苏、广东、浙江等几个省。
江苏省十三个地级市均上榜
山东省只有日照101名,其馀全部上榜
广东广佛深莞都是前二十强
浙江省选择的城市经济总量除杭州、宁波外,普遍平均。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被百强选中的城市名单与以往略有不同,但名次的变动显着。 在排名下降的31个城市中,广西南宁下降8位的10座城市属于山东省,东营整体排名下降7位时,名目增加为负数。
与去年同期相似,海南、宁夏、青海、西藏没有一个城市上榜,甘肃、吉林、山西、四川、云南、新疆也只有省会城市上榜。
03
破竹之势:
13个城市增长率超过10%,几乎一半来自云南
船又小又好,船浪很大。
从增长率来看,中西部城市遥遥领先。 据我们统计,在经济增长率发表的280个城市中,超过2/3上半年的GDP实际上在全国获胜,主要集中在云南、贵州、广西、安徽等地。 但基数小也是原因之一。
在GDP实际增长率超过10%的13个城市中,除福建宁德以外都来自中西部,仅云南省就有7个城市增长了10%以上。
整个城市的快速增长无疑加强了云南的区域竞争力。 今年上半年,31个省中经济增长最快的地区是云南省,GDP的实际增长率为9.2%,超过全国的2.9个百分点。
工业形势良好,中部地区发展势头迅猛,中部六省上半年工业增速居全国前列,GDP增速在7%以上。
从名义增长率来看,超过10%的是70座城,安徽宣城在所有城市都是第一位,达到17.9%。 百强城市中名义增长率最高的城市是广东珠海,上升顺序最高的城市,与去年同期相比上升了11位。
04
“强省会”模式到底是对还是错?
上半年GDP百强城市名单出台后,很多人关注四川省。 作为经济总量第6位的大省,21个地级市只有成都上榜。
这与山东、江苏等省形成了明显的区别,其中江苏所有地级市都进入全国百强的山东省只有日照不能上榜,日照也排在第101位,内部发展均衡度明显偏高。
以成都为代表的“强省会”模式到底正确吗?
1 .“陆权复兴”在内陆明星城市正在崛起
“西部城事”公号指出,“发展不均衡局面的不仅仅是四川。 百强名书中城市数量不足3个的省份是陕西省、安徽省、贵州省、四川省、云南省、山西省等,没有一个沿海省。
并且要注意,从上半年百城经济的增长率来看,第一内陆超过沿海,第二领导几乎都是省会这两个规律。
以二十强城市为例,上半年增长率超过7%的城市,深圳为7.4%,广州为7.1%; 成都8.2%,武汉8.1%,南京8.1%,无锡7.1%,长沙8.2%,郑州7.9%,济南7%。 除深圳、无锡外,其他都是省会城市。
另外,如果看增长率不足7%的城市,包括北京和上海在内将达到11个城市。 其中省会仅在杭州,苏州、青岛、宁波、佛山、南通、东莞都不在省会,而在沿海地区。
总结出一个规律,沿海明星地级市光轮暂时消失,增长率下降到普遍状态,内陆省会城市连杆,成为区域经济的领导者。
对此,一位论者解释为“陆权复兴”,表明强省会的战略并不一定差,至少在内陆培育了明星城市。
2 .省会存在感过低,不利于产业竞争
沿海省城市发展水平普遍均衡,为什么内陆省和非省的差距很大
沿海许多城市创业于外资对外贸易,虽然有港口条件的城市不一定都是省会,但通过良好的交通区域,成为对外开放的前沿。
内陆省为了争夺产业、人口、外资,必须集中精力工作,由于转移支付、产业布局倾向于省会,所以处于“省会是内陆的“沿海”的局面。
有些人怀疑成都、武汉等几个内陆城市,如果没有省会的身份可能会千丈。 这颠倒了因果关系。 首先不是有省会的身份发展,而是有实力才有资格担任省会。
在一些省份,无法得到的头部城市,全省都缺乏引擎。
典型的是安徽和江西。 安徽依靠大合肥,近几年发展迅速,合肥成为近几十年增长最快的城市。 南昌的首位度,至今只有24%左右,南昌不强,因此江西省的存在感不足。 南昌争创支持国家中心城市战略,呼吁众多蔑视的声音。
内陆自不必说,沿岸的省份也像山东、福建这样,这几年吃省会的坏损失。
其中山东多年为青岛、济南、烟台三城记,福建为泉州、福州和厦门铁三角。 全国十强的城市不足,在争取政策资源方面变得相当被动。 整理中高端产业的分布。 例如集成电路、汽车及其部件、显示屏三个项目集中在成都、重庆、天津、武汉、杭州、苏州、南京等二线城市。
位于内陆的中高端产业,大部分位于省都市。 如上所述,合肥已经成为北京东方国内最大的生产基地。
产业内的转移,必须优先考虑综合实力最强的头部城市,面对省与省的竞争,如果不优先考虑大地区优势最强的省会,就有机会让位。
市场规律下的资源要素,总是集中在高地。
在宁南山,在没有港口优势的内陆省,只要“用马太效应对抗马太效应,在大城市对抗大城市”,就可以避免沿岸地区的全方位虹吸现象。
这样的路径选择,其实既不是正邪也不是正邪,只能说是最坏的模式,比展开胡椒更实用。
当然强省战略是必要的,过度的贫富分化不一定合理。 对那些地级市来说,仍然需要相应的补偿措施。 像广东省的省会广州一样,为了养活落后的兄弟城市,在财政上牺牲了很多。
在上半年沿海增长放缓的局面下,“陆权复兴”持续下去的话,内陆将迎来更多机会,省会以外的地级市也将受益。
注意:
1 .本文统计时间截止到8月12日,统计样本已经发表了经济半年报的282个城市,为了便于统计,统称为城市
2 .港澳台地区不包括在统计中
3 .百强排名部分城市的GDP数值未公布,排名按2018年上半年的数值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