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营商环境工作_ 北京优化营商环境是“一场系统的、深刻的自我革命”

北京市发展与改革委员会二级巡视员、新闻发言人戴颖。 北京市发展改革委员会提供图

新京报快讯(记者徐美慧)第二届优化商业环境的高级国际研讨会今天( 11月22日)在国家会议中心正式召开。 研讨会期间,许多嘉宾赞扬北京为提高我国商务环境排名作出了重要贡献。 对此,新京报记者希望与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二级巡视员、发言人对话,向她介绍情况。

北京在两年里发表了395项改革政策

新京报:近年来北京在优化商业环境方面主要做了哪些工作?

戴颖:近两年来,北京市坚持积极创新,着眼于短板弱项,相继推行一系列正确改革措施,优化商业环境1.0、2.0、3.0版系列改革政策,实施395项政策。 目前,在企业建设、建筑工程许可、电力、房地产登记等方面,大力改革审核制度,减少349天审核期,减少33个审核期,对企业创业、工作、效率的提高发挥了非常积极的作用。

新京报:有哪些优化商业环境的“北京经验”?

戴颖:北京市近两年来积极推进商业环境改革,其中值得分享许多经验和做法。 最重要的是,北京将全面优化商业环境改革的协调推进机制,这一机制非常强有力、有效。 由市领导亲自部署推进,由北京市发展改革委员会等7个部门领导,市级56个部门和16个地区共同参与,组成一支由165名员工组成的专业队伍,该专业队伍已成为改革的骨干力量。

一方面,我们在宏观和微观上并行深化改革措施,坚持顶层设计和政策。 宏观方面,发表了市级改革意见和计划,明确了优化商业环境的目标,明确了时间表和施工图的微观方面,发表了优化三个版本的商业环境改革的措施,实行了各自的具体改革措施。 这为下一次北京改革不断深化和开拓领域,创造了良好的方法和路径。

我们认为,优化北京商务环境改革是“系统深度自我革命”,对我们未来的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发挥着重要作用。

经营者的环境评价不以手段为目的

新京报:在优化商业环境方面,全国有哪些新动向?

戴颖:世界银行对商业环境的评价是我们的一个重大突破,国家发改委主导开展中国部分城市商业环境评价,中国商业环境评价体系领域更广泛,更全面的要求是未来工作的关键。

世界银行业务环境评估的十个指标是系统性、可评估性和定量性的评估方法,为我们的变化提供方法和指导,有些评估内容在某种程度上不能完全或客观地反映我们的改革实际,但我们在世界银行的评估中学到了更多的“方法”,我们学到了指标和秩序

新京报:如何评价这次优化商业环境的高级国际研讨会的举办?

戴颖:今年的研讨会主题是“更好的商业环境,更有活力的中国和全球经济”,来自世界各地的专家学者来到北京,围绕创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商业环境的交流思想、交流经验、相互学习、市区村的二级160人参加,非常活跃 在北京,过去两年,北京在优化商业环境方面取得了显着的成效和经验,在研讨会上与各界交流。

此次国际研讨会的召开,对北京市今后进一步推进商业环境改革,释放市场主体活力,准备跨国公司等在北京的发展和北京企业的投资的更好的发展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新京报记者徐美慧

编辑李国君校对李世辉

大家都在看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