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住不发生金融系统风险_ 央行重磅报告:金融风险由前几年的快速积累逐渐转向高位缓释

11月25日,中央银行发表了《中国金融稳定报告》。 报告显示,在一年多的集中

整顿与多项措施并举,在解决金融风险方面取得积极进展,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有效稳定了宏观折价率

2 .顺利有序地处置了承包商银行等高风险机构

3 .大力整顿金融秩序,库存风险有序压降

4、妥善解决中小银行局部、结构流动性风险,有序处理民营企业债券违约案件

5、发布资源管理新规章、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监督指导文件,补充监督制度短板。

报告显示,中国金融风险从几年前的快速积累逐渐转向高位缓解,已经暴露的金融风险得到有序处置,金融市场运行顺利,金融监管制度更加完善,为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奠定了基础。

报告分为17个主题,全面评价了2018年以来我国金融体系的稳健性状况。 《金融时报》记者重点整理

深入推进攻防战解决重大金融风险

通过顺利有序地处置高风险机构,2018年2月23日,有关部门依法对安邦集团实施接收管理,接收管理取得了阶段性的效果。 人民银行、银保监会于2019年5月24日下决心对包商银行实行接收管理,防止风险恶化和蔓延。

报告指出,目前国内经济运行的周期性、结构性问题仍然存在,金融风险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和发展趋势

一是重点领域的风险依然很高。 地方

政府隐性债务库存规模大,公司信用债券违约压力大,可能出现在房地产市场风险较大的地区,有可能传达给金融机构。

其次,重点机构和各种不正当金融活动的增加风险得到有效控制,但库存风险仍然很突出。 个别金融控股集团、农村金融机构的风险有可能暴露,互联网金融,特别是网络贷款的风险依然是必要的

注意到,非法筹资的局势仍然很复杂。

三是金融市场异常波动风险不容忽视。 金融市场对外部冲击的高度

敏感,人民币汇率和外汇储备稳定受压,金融市场间风险交叉传播的可能性很大。

报告特别指出,有效处理各类高风险金融机构的风险,加强金融机构防范风险的主体责任。 加大金融机构不良资产处置力度,继续有序处置重点金融控股集团风险,着力解决地方中小金融机构风险。 严厉打击金融犯罪和金融腐败行为,健全金融机构公司的管理,严格监督股东,防止大股东把金融机构变成“ATM”。 加强内部统制的合规性,防止“内鬼”的发生,明确金融相关人员履行责任的具体要求。

私募基金行业的风险事件必须是高度的

关注

截止到2018年底,在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注册的私募基金管理者为24448家,申请基金为74642只,规模为12.78兆元。 报告指出,民间资金在服务实体经济发展和支持创新

在创业、增加证券市场的资金供给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但由于法律体系不完善、监管资源有限、行业规范经营基础薄弱、投资者不成熟等原因,近年来私募行业发生了一些风险事件,相关问题亟待解决

关注。 其中包括:

1 .募集非法资金。 少数民间资金为了迅速扩大管理资金的规模,在资金募集阶段采取一些违法手段募集资金。 例如,一些私营企业利用互联网平台将私募产品的份额收益权分割转让给非合格投资者,通过统一筹措资金,向非合格投资者募集资金,单独的私募资金投资人数超过了法律规定的特定人数。

2 .违反开展投资业务;。 一是以各种形式隐蔽和设置资金池。 二是挪用基金财产,利用私募基金进行相关交易和利益运输。

3 .日常经营管理不规范。 兼营内部控制不健全、与民间资金无关的业务,登记信息更新不当、基金产品采购少或预备采购后游离监督大量资金,证券类民间资金工作人员未取得基金就业资格,未按基金合同约定披露信息,协助监督检查

客观理性看待债券市场违约风险

2018年受多因素影响,债券的违约风险迅速暴露出来。 为避免个人债券违约风险扩大,相关部门积极应对,采取综合对策,保障债券市场稳健运行。 2019年公司信用类债券到期交易集中,债券市场仍面临违约风险升高的压力。

报告指出,无论从市场发展的客观规律还是从国际经验来看,违约是债券市场成熟过程中不可避免的现象,应客观考虑债券市场违约风险及其影响。 单体债券违约有助于完善信用风险定价机制,加快市场清算,促进经济结构调整,打破刚性兑换。 但是,债券违约大面积发生,会影响金融市场的自信,影响债券市场发挥正常融资功能。 因此,必须在遵循市场化、法治化原则的前提下,适当配置应对措施,保障债券投资者的合法权益,防止债券违约风险的扩散引起系统风险。

报告指出,下一步应不断加强债券市场制度建设,进一步完善违约债券处置机制,提高违约处置效率,不断提高市场应对和解决风险的能力。

一是保持稳健货币政策紧张,发挥货币政策结构优化作用,为债券市场创造适当的发展环境。

其次,不断完善补助政策,金融机构重视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支持工具,积极推进支持工具的增加和扩大。

三是不断强化信息披露要求,提高信息披露质量,改善持有者细分

会议和受托管理人制度安排。 同时,促使发行人和承包商、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评级机构等中介机构履行职责,不断提高投资者的保护力度。

四是完善过期违约债券交易机制,让更多专业投资者参与违约债券处置,提高风险清算效率。

五是顺利办理违反债权的司法救济渠道,推进主要承包商和受托管理者诉讼地位和债权纠纷案件管辖问题的解决,提高案件审理专业化程度和破产翻新程序效率。

完善金融监管框架促进金融科技健康发展

近年来,我国在完善金融科技监管框架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 报告指出,下一步要积极完善监管框架,积极推进金融科技创新试点,强调职能监管,提高监管科技,尊重市场原则,鼓励创新,同时积极预防金融风险。 其中包括:

1、完善现有政策法规,完善监管框架,加强消费者保护。

2、实质上按照比形式更重要的原则实施职能监督管理,坚持和落实金融牌照制度。

3、积极推进金融科技创新试点,规范促进金融科技健康发展。

4、推进监管技术稳步发展,提高监管能力,加强系统风险分析和防范。

农村信用合作机制改革

农协机构发展很大,但存在的问题仍有很高的价值

关注。

一是有“离乡进城”现象,远离主业。

二是公司管理薄弱,缺乏平衡机制。 一些农协机构确立了现代公司的管理结构,“三会”形式虚假,决策流于形式,“一长一长独大”现象普遍存在,监事会、独立董事不能发挥有效的监督均衡作用。 在农协机构改革过程中,个别股东出资的目的是筹措资金。 在大股东的控制下,股东和相关人员违反企业投资、相关交易等手段,筹集农协机构的资金,使农协机构成为大股东的“ATM”。

三是改革没有解决重大的历史负担。 一些农信社改革前有巨额损失,资本严重短缺,准备不足大,历史负担重。

四是部分经过改革的农协机构面临新的挑战和风险。 改革的地市级农协机构在市场竞争中面对大型银行分行和城市商行,难以获得优良的客户,一些农协机构为了快速扩张,将大量贷款资金投入高风险企业,大量开展同行业务,潜在风险很大。

报告指出,农合机构改革思路:完善保持县级法人地位和作用基本稳定的公司管理,落实加强以市场化原则培养合格股东的股东和相关人员行为监督的风险处置责任,深化及时解决库存风险的省联社改革,提高服务水平。

资产管理行业混乱初步管理

资产管理新规则颁布以来,人民银行不断完善有关部门和资产管理业务标准的规制,竭尽全力解决影像银行的风险。 报告显示,从整体上看,影视银行风险大放,资产管理行业混乱初步治理,资产管理业务变革顺利启动。 在金融监管部门的努力下,理财业务回归本源,风险逐渐收敛。

一个是多层次的嵌套和通道业务的收缩,资金空缺,用钱炒钱等行为受到抑制。 截至2019年3月底,其他类型资产管理产品投入银行资产管理产品10.7兆元,比资产管理新规定发布前下降17.1%。

二是加快产品净化转型。 截至2019年3月底,网络资产管理产品为38.8万亿元,比2018年底增长10.2%。

三是非标准投资稳定。 截至2019年3月底,所有资产管理产品贷款、资产收益权等非目标规模为18.5兆元,占资产管理产品净资产的23.3%,比2018年底下降0.2个百分点。

四是服务实体的经济能力表现出恢复增长。 到2019年3月底,资产管理产品投入实体经济的资金为37.9兆元,占资产管理产品总资产的43.9%,比2018年底增加了1.6个百分点。

下一步,人民银行将继续认真落实党中央,

国务院决策制定,把握风险防范时机,加强监督管理协调,积极可靠地实施资源管理新规则。 保护风险基础,维护战略力量,完善配套制度,坚持审慎包容监管,以对外开放为契机,推动资产管理行业高质量发展,切实服务实体经济。

健全金融安全网络

金融安全网络是金融体系中一系列防范危机和管理制度安排的总称,其目的是维护金融体系稳健有序运行,防止个人风险扩散、蔓延到其他金融机构和金融体系,通常是慎重的金融监管、存款保险和各种投资者保护制度,中央银行的“最后贷款人”功能三大支柱

我国金融安全网面临的挑战:

1 .金融监管的有效性应进一步提高。

2 .存款保险和各种投资者保护制度的早期纠正功能还不完善。

3、投资者的保障标准存在差异。

4、市场化的风险处置机制尚待完善。

2017年全国金融工作

会议应把积极解决系统性金融风险放在更重要的位置,着力早期识别、早期发现、早期处置,解决重点领域风险,完善金融安全对策和风险应急处理机制。 健全金融安全网的政策

建议:加强一、三大支柱之间的协调。 2 .统一各行业投资者的保障标准;。 3 .建立健全的损失分配和说明责任机制。 4 .进一步推进金融机构市场化退出机制建设。 5 .推进风险防范解决长期机制。

其中,进一步推进金融机构市场化退出机制建设,金融机构本身依法建立自主退出机制和多阶段退出渠道,完善金融机构资产、负债、业务统一转移制度,建立金融机构风险预警和处置机制,特别是明确风险处置的触发条件,制定退出风险处置方案 在金融机构市场化退出的过程中,要积极发挥存款保险基金和各行业保障基金的作用。 存款保险基金应当及时采取收购、过桥银行、经营中的救助和存款偿还等方式处理风险,保护存款人利益,维护金融和社会稳定。 各行业保障基金应积极参与处置方案设计、方案实施等工作。

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中国金融稳定报告》

最近,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中国金融稳定报告》,全面评价了2018年以来中国金融体系的稳健性状况。 报告指出,2018年以来,世界经济政治结构仍在深入调整过程中,中国经济金融发展面临的外部挑战明显增加。 金融体系一贯坚持稳定中求的工作基调,应高质量的发展要求,迎接困难,扎实工作,推进宏观政策的有效实施,加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实力,金融秩序不断好转,金融改革开放进展,实现防范重大金融风险攻防的良好起点

报告指出,受国内外多因素的影响,中国经济长期积累的深层矛盾逐渐暴露,金融风险容易升高,经济增长面临的困难增加。 从国际上看,世界经济增长率“自上而下”的可能性增加,世界性的单边主义和贸易保护主义的感情加剧,金融市场贸易形势高

敏感,全球流动性状况的不确定性在上升。 国内金融风险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和发展趋势,重点机构和各种不正当金融活动的增加风险得到有效控制,但库存风险需要进一步解决,金融市场对外部的冲击很大

敏感,市场异常波动风险不容忽视。

在过去的一年里

在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的统一指挥下,人民银行与有关部门合作,根据攻防战总体要求,对不同风险分类采取对策,针对威胁金融稳定的重点领域风险,立即“正确拆除”的可持续风险,采取积极措施逐步解决“缓冲区、 实现软着陆”的体制机制不足,继续推进监管改革,对监管短板补偿未来可能出现的“黑天鹅”和“灰犀牛”风险,加强日常风险监测和评价,制定了各种风险处理预案。 同时,在风险解决和处置过程中,把握政策的节奏和力度,及时微调,防止“处置风险”,有效保障金融市场和金融机构的顺利运行。 在一年多的集中

结合整顿和多项措施,防止在解决金融风险方面取得积极进展,有效稳定宏观经济效益,大力整顿有序处置承包商银行等风险机构的金融秩序,妥善解决有序降低库存风险的中小银行局部、结构流动性风险, 公布有序处理民营企业债券违约事件资产管理新规则、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监督指导文件,补充监督制度短板。 总体来看,我国金融风险由几年前的快速积累逐渐转为上升缓慢,已经暴露的金融风险得到有序处置,金融市场运行顺利,金融监管制度进一步完善,保护着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基础。

展望未来,世界经济不稳定的来源和风险点增加。 国内经济压力大,潜在风险短期内无法消除,但中国经济强劲,居民储蓄率高,微观基础充满活力,重要金融机构稳定,宏观政策工具充足,监管体制健全,有丰富的解决风险经验。 面对国内外复杂形势,要时刻保持冷静,把握长远势头,把握主要矛盾,把危机发展为时机,妥善处理自己。 要继续在稳定中谋求工作总基调,以供应方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推进改革开放,坚定包围“巩固、加强、提高、顺利”方针,着力做好稳定就业、稳定金融、稳定对外贸易、稳定外资、稳定投资、稳定期待的各项工作。 推进融资结构和金融机构体系、市场体系、产品体系的优化,进一步提高金融供给对实体经济的适应性和灵活性。 要坚决防范解决重大金融风险的攻防战,平衡稳定增长与风险防范的关系,巩固各方面的责任,切实处置和解决各种风险,不遵守系统的金融风险基础,最大限度地保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客户记者李国辉

. com

大家都在看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