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门铣床的加工过程_ 航空工业制造院:航空强国扬帆 装备制造赋能

机器人集成应用技术开发平台

FMS柔性线

航空制造集中代表了一个国家的制造实力,其水平高低是国家航空工业能力的重要标志。 发展航空工业,必须建立相应的航空制造技术能力和体系。

航空工业制造院作为航空制造技术的国家队伍,始终着眼于先进制造技术的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相关产品的试制,开发出“可用、易用、有用、有用”的技术和专业技术装备,转向科研生产部门。 有责任全面提高航空制造技术研究水平,为航空工业创新发展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持。

自力更生填补了很多空白( 1957~1978年)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非常关心航空工业制造技术的发展,1956年4月经中苏两国政府的共同承认生效,苏联政府援助了我国航空工业建设的第二批项目。 经过前期紧张计划,1957年7月1日,在北京正式成立了第二机械工业部第九研究所。 全名是“航空技术和生产组织研究所(航空工业制造院的前身)”,为航空工厂提供必要的先进制造技术和装备。

1958年,清华大学联合开发了国内第一代数控机床,拉开了航空制造设备发展的序幕,为mig-19和mig-21飞机的模拟作出了重要贡献。

建设所初期,条件极为苛刻,许多干部职工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排除外部不利因素干预,以航报国家精神积极开展工作。 这一阶段的航空制造设备技术以机械机构设计技术、模拟电路和模拟控制为主,通过仿造和海外合作、消化吸收,不断提高航空制造设备技术水平。

期间内, 开创众多第一: 1960年开发国内第一代SK-53K电子管式三坐标立式铣床1962年开发国内首台DPJ-1200动平衡器1965年开发国内首台PCL坐标数控编程系统和国内首台ZD-7.5枪式真空低压电子束焊机 开发了国内首款X53K-1G晶体管式三坐标立式铣床和航空工业首款自主设计制造的自动生产线等。

研制成功的DJL-20型2万安培电解机,是当时国内最大容量的通用精密立式电解机,国内首先采用五坐标双摆角连续控制的数控加工技术,解决了复杂的模具零件加工关键技术,缩短了研发时间6个月,节省了研发费用200万元。

在此期间,自主开发了RX系列热成形机、SY系列旋压机、碳纤维预浸料配置机、双座标高压水切割机、等离子喷涂设备、双头电解机床等特殊设备。

为航空企业提供了一套三坐标、四坐标的数控铣床,解决了航空工业歼7、歼8、运7、直9、涡扇7、涡扇9等众多飞机和发动机型号的开发难题。

在这一时期,得到了许多国家级、省部级和行业内的鼓励,初步形成了航空技术和专用装备的发展体系,确立了航空制造技术和装备技术的行业领先地位,大力支持航空工业乃至国防工业的发展。

开放合作引进技术为我所用( 1978~2000年)

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中国开始实施改革开放政策。 中国制造业发展迅速,航空制造设备迎来了历史发展的机遇。

1980年,按照党中央提出的“自力更生、引进技术为我使用”准则,法国Forest-line与法国巴黎正式签订了“航空工业专用数控龙门铣床合作与许可生产合同”,共同生产了三五坐标数控龙门铣床。 这是当时国内首次与海外开展这样大规模的技术合作项目。

此后7年,航空航天工业部提供了16台三五坐标数控门架铣床,使我国数控机床的设计制造技术提高到80年代的国际水平。

其间,很多国内第一: 1980年成立了航空工业北京软件开发中心,CAD、 从事CAM等加工软件开发的1990年开发了国内第一个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五坐标联动数控系统。1990年开发了SKX-800五坐标数控机床。1994年开发了国内第一个准生产型FMS柔性生产系统,成为现代自动化生产线的祖先

自主开发了电解加工机床、放电加工设备、电子束焊接、超塑性成形设备。 通过与海外合作,为航空企业提供了自主开发的三、四、五坐标数控铣床,为歼10等机型的开发提供了重要装备。 获国家级奖二十馀项,省部级奖一百八十馀项。

在此期间,通过国外先进技术的引进、消化、吸收,提高了自己的技术力量和航空专用装备的研发能力,利用技术与装备一体化的专业定位优势,加快了反复,构建了比较完善的航空专用装备技术和产品体系,一些装备实现了进口替代。

与时俱进的创新发展自主保障( 2000年至今)

进入21世纪,面向航空主机厂型号的研发需求,航空制造设备技术主要以数控化和智能化为主,普遍应用三维设计、有限元分析、仿真优化等设计手段,技术途径部分引进,采用自主开发方式。

在此期间,自主开发了复盖材料的自动铺设、搅拌焊接、直线焊接、柔性组装、塑性成形、3D印刷设备、数字生产线和数字工厂。

2001年开发国内首台三旋转车液压伺服旋压机,2003年开发国内首台数控龙门搅拌摩擦焊机,2006年开发国内首台LFW-15线性摩擦焊机,2009年开发国内首台ATL复合材料铺设机,2013年开发亚洲首台SY100旋压机

自主研制、研制A/B摆角五轴联动高级数控机床,性能先进,功能完善,能够满足飞机复杂型面结构零件加工的要求,突破我国高级数控机床设计制造瓶颈,打破西方国家对机床关键零件的垄断和制约,整体技术水平在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

国内首台高架桥式龙门结构大型复合材料丝束自动铺设设备和核心部件自动铺设头,各项技术指标相当于国际先进水平,实现了大曲率、复杂曲面结构的自动铺设,实现了自主保障。

国内最大的激光选区熔化金属增材制造设备在成型长度和高度方面达到了国际同类设备的最高水平,设备采用自主设计开发的控制软件和新型多站结构,解决了大粉量回收―运输―筛粉自动处理等技术问题,实现了双光束协调控制等复杂功能。

自主研制出突破电子束熔断器沉积装置关键技术的大型数控强力旋压机,突破大型薄壳高精度旋压成形关键技术,填补国内空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高压电子束焊接设备实现了4500米深海潜水器机壳的焊接,向工厂转移了设备和技术,实现了精密复制。

建立了工业机器人集成应用技术开发平台,开展了机器人激光焊接、打磨、钻孔铆钉等技术、末端执行器和自动化技术研究。 其中,双束激光焊接、复合材料自动磨削、金属材料自动磨削等得到突破,得到了工程化的应用。

航空工业制造院建立了门类齐全、功能完善的航空制造技术和装备体系。

目前,以智能制造、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技术引起了航空制造技术的严重变革。 航空工业制造院注重需求,优化内部资源配置,在国家各级科研项目不断支持下,创造沉浸式科研环境,激发科研人员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不断提高关键核心部件和管制软件的自主保障能力,引领航空先进制造技术的发展潮流。

进入新时代,航空工业制造院积极实行集团公司“一心、二融、三力、五化”新战略,联合集团内外力量,提高技术难关突破能力,成为高端制造业共同技术发展的产业指标,在智能制造变革方面发挥核心领导作用,推进高端装备产业化发展

大家都在看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