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届四中全会于28日至31日在北京召开。 本次会议的重要议题是研究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管理体系和管理能力现代化的几个重大问题。
值得注意的是,这个议题是全面深化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改革的总目标。
十九届四中全会将研究这一总目标的一些重大问题列入主要议题,具有深远意义。
近年来,中国在提高国家管理能力方面做了什么工作? 有什么进展?推进国家管理能力现代化有什么难点、阻塞点? 如何推进国家管理能力现代化? 中新社国乘直达列车采访了多位专家,就上述问题作了解答。
提高国家管理能力做了什么工作?
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副教授高宇宁先生: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倡“推进国家管理体系和管理能力现代化”以来,我国国家管理体系建设和管理能力提高取得了很大进步。
在经济领域经济向新常态转变的大背景下,供方结构性改革实现了宏观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杠杆、产能和库存丧失,减税费用等一系列措施降低了实体经济融资成本,实现了宏观经济的稳定运行。 在内外部挑战形成经济压力的背景下,保持宏观经济稳定运行,结构不断改善,经济增长质量不断提高。 推动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更加创新、更加协调、更加全面、更加开放、更加绿色。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助理教授席天扬说
过去五年多,中国政府在许多领域都提出了改革措施。 经济方面,2013年开始的商事制度改革,简化了企业登记审核程序,开设了减少进入壁垒的自由贸易区,实施“负名单管理模式”提高了市场活力。 今年3月通过了《外商投资法》,加强了外商投资权益的法律保护。
这些措施改善了中国的市场环境,最近世界银行发布的《2020经营者环境报告》显示,中国排名已经上升到世界第31位,比去年上升了15位。 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已经是世界上除了先进经济体以外市场环境最好的国家之一。 近年来,社会民生在环境保护、正确扶持乡村建设和贫困等领域的管理能力和管理绩效有了显着提高。
兰州财经大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庞庆明:
一是宏观层面,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推进再分配能力现代化,推进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管理等二是加强和改进乡村管理,建立更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等,中层三是微观层面,如促进国有企业发展的组织、制度和机制
上述措施一是优化包括再分配系统、信息资源共享系统在内的经济功能系统二是开创城乡、地区协调发展新局面三是释放人力资本给贫困群众脱贫带来的效应,加强金融资本为实体企业服务的能力。
中央财经大学中财-中证鹏元地方财政投融资研究所执行所长温来成:
财政是国家管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科学财税体制是优化资源配置、维护市场统一、促进社会公平、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制度保障。 近年财税改革正朝着增强国家管理能力的方向努力。
从收入角度看,事业改革、环境税、资源税、个人所得税等税制改革,在税收财政收入组织、收入分配调节、经济结构调节等方面发挥着作用。 税收方面,国家进行改革,规范政府收费行为,减轻企业负担。 此外,发行地方债券也有更严格的规范性管理。
从支出的角度出发,国家要求对政府财政支出进行全面的业绩评价,通过业绩评价对政府财政支出行为施加有效的制约。 从管理体制看,改革教育、医疗卫生、科研等公共服务支出,进一步明确各级政府职责,处理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提高国家管理能力有什么难点?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王军:
一是“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尚未完全落实。 社会主义市场的经济政府与市场的关系理论上很清楚,但在实践中如何创造性地实行还有违人意。 二是宏观经济政策稳定性、期待性不足。 第三,亟需建立以科学简单、可监测、可测量、可统计原则为基础构建的体现五大发展理念的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
高宇宁:
目前提高国家管理能力的主要难点仍在于如何整理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的关系。 在经济领域,如何协调政府“有形之手”与市场“无形之手”在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体系中的关系,阐明国家战略目标实施的政策力量与决定资源配置的市场力量之间的行为界限,始终是提高管理能力的重要前提。
推进国家管理能力和管理体系现代化,如何正确处理国有经济在经济领域国民经济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必须发挥国有经济战略目标保障和公共产品功能,才能发挥各种经济成分提高整体经济活力。
庞庆明:
推进国家管理能力现代化,阻塞点是利益固化和分配不公平,难点是建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利益链和责任链,可以通过顶层设计、分类实施、典型示范和全面推进国家管理体系和管理能力现代化。
席天扬:
一个难点是对地方政府的业绩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发挥地方政府的积极性和创新能力。 中国幅员辽阔,区域发展状况不平衡,产业政策和监管政策的实施应考虑到各地的实际条件,因地而异。 强制“一揽子”会产生激励扭曲,相反会不利于传递真实信息和实施中央政府的政策目标。
温来成:
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指出,财政管理能力现代化必须完善立法,明确案权,改革税制,稳定税负,透明预算,提高效率,建设现代财政制度,发挥中央和地方积极性。 要完善预算管理制度,完善税收制度,建立案权和支出责任相应的制度。
推进国家管理能力提高需要做什么?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员张燕生:
要求推进国家管理体系和管理能力现代化,推进政府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市场化、法制化和国际化。
市场化就是把市场能力交给市场,把企业能够依照社会法则实现包容性发展的交给企业,把真正尊重企业产权、知识产权、自主决定收益权的政府交给政府,把政府更好发挥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作用的社会交给社会,把社会交给社会
法制化意味着推进国家管理体系和管理能力现代化不能停留在简单的政治解放权、市场监督管理和公共服务等传统“管理服务”模式层面,要重视政府职能转变,推进体制机制法治化、规范化,真正实现。
王军:
一是处理社会主义市场的经济政府和市场关系,明确政府和市场的合理界限,切实落实“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 把“市场发挥决定性作用”明确为经济体制改革的主线、突破口、路线图,其他各方面的改革都要以此为尺度。 与此同时,政府必须通过财政、金融、产业等宏观调控政策更加有效地发挥作用。
第二,加强经济政策稳定性,改善宏观调控,实现宏观调控的根本转变,即从传统国内经济调控中统一运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个资源、两种规则,优化全球范围内资源配置转变,从而实现经济增长规制
三是尽快建立科学评价高质量发展的指标体系,综合反映经济变革演进和可持续发展效应,落实中央确立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以此作为各级政府绩效评价的重要依据, 从僵化到追求单一经济增长目标实现全面综合反映、科学经济变革演化和构建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转变。
温来成:
近年来,财税改革尽管取得了明显成绩,但仍有很多工作要做。
一是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特别要明确划分各级政府的财政支出范围。 这与各级政府事件权的定义有关。 各级政府案权的定义和财政支出范围应进一步澄清。 二是要进一步完善中央和地方财政分配关系,考虑中央和地方财政支出的需要。 第三,推进财政支出绩效管理,将绩效评价作为公共权力的有效制约方式之一。 四是推进财税领域立法加强财税改革护卫工作。
高宇宁:
与世界其他国家相比,中国的管理体系和管理能力,在面对中国人口、空间和经济的“超大规模性”基本国情中积累了中央和地方关系、国内和国外关系等一系列重要关系处理体系的完整理论和实践,处理经济发展中的独立自主与引进吸收的关系,优势与产业转型升级的关系
从我国自身的发展道路来看,只有具有相应的管理体系,具有支撑管理体系的管理能力,才能取得当今发展成果,这也是我国管理体系和管理能力“制度自信”的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