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帮助中国_ 中国历史上人口为什么总是大起大落?

中国历史上的频繁动荡引起了人们的关注,这是人口的大幅减少。

中国历史上和平时期的人口密度一直很大。 中国的中原王朝不仅建立在稳定的农耕生活方式之上,也有崇拜祖先和多子多福的观念,中国历史上人口密度大部分比西欧高。

但是,中国历史书上记载的人口总是在减少,而且急剧减少。 仅仅是“二十四史”,读到人口数字的变化,一定会吓得睡不着觉。

《汉书》说:“汉极盛男,口五千九百五十九万四千九百七十八”。 完全有零,非常准确。 也就是说,汉代人口高峰接近6000万人。

但到了三国时代,人口到底有多少呢?唐代杜佑在写《通典》的时候,把《三国志》佩松之的注释和晋代《帝王世纪》的数字综合起来,得到了非常正确的人口数字。 只有“七百六十七万二千八百八十一”人口极多时的八分之一。 实际上,人口的7/8已经消失了。

隋朝人口高峰,正史记录4600多万人,经过威武雄壮的《隋唐演义》,正史记录,唐代创立时人口约1000万人,只剩隋代的五分之一。

到了开元盛世,唐代人口达到了最高峰,正史的数字是4844万,但是安史一旦发生混乱,人口又减少了70%,下降到了1692万。

人口不动的话,就会消失百分之七十八甚至接近百分之九十。 这个真的很可怕。

当然,正史上记载的数字往往是正式掌握的户籍资料所反映出来的数字,并不完全正确。 第一,这些数字大部分表示中原汉族地区的人口变化,忽略了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人口状况。 第二,动乱时期,许多流亡人口没有出现在官方户籍上。

因此,近年来学术界对正史的数字作了很多修正,其中公认学术水平较高的是葛剑雄编辑的6卷《中国人口史》。 对这部人口史的统计分析是全面和深入的。 比如说三国时代的人口,葛剑雄先生论述这个阶段的户籍遗漏和隐瞒相当普遍。 旧家豪族荫附有很多户籍的同时,屯田生产者不进入郡编户,加上没有统计的少数民族人口,东汉三国间的人口谷底应该不是767万人,而是2300万人左右。

但是,即使是修正后的人口数字,其变化幅度也是令人惊讶的。 东汉人口高峰从6000万人下降到2300万人,已经减少了60%。

我们借鉴这本多卷书的《中国人口史》,整理一下中国历史上人口变化的脉络。

秦始皇统一全国时,中国人口接近4000万,秦汉时下降到1500万 ~1800万人,损失率达到一半以上。

西汉末年公元2年,中国人口达到6000万人,成为人口史的高峰之一。 但是,王莽之乱和东汉初期的战争使人口又减少到了3000万人以上。 东汉后期(永寿三年,157年),再次突破了6000万。 三国时期,人口损失达到60%,达到2300万人。

魏晋南北朝时,人口多次起落,北方地区16个国家之间,最低人口500多万人,只有原来的1/4

电影剧中的曹操

中国历史上最悲惨的省份是四川。 南宋时期,四川经济十分繁荣,户数259万户。 宋元时的战争中,元朝创立后的至元二十七年( 1290年),四川省的家庭数不过九万多户,“蜀人遭受惨祸而死伤,千百万人无一两人”。 这还不是最糟糕的,之后更有名的是明清易时代的“张献忠屠蜀”。 “张献忠屠蜀”是代表性的说法,实际上当时四川省人口大量损失的,除了张献忠的军队以外,还有其他军队和饥饿、瘟疫、虎灾等诸多因素。 具体的人口损失情况是,“中国人口史”从崇祯三年( 1630年)的735万人开始,清初的50万人,即90%以上的人死亡。

张宏杰《简读中国史》的书封

1葛剑雄主编:《中国人口史》(第一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473页。

2葛剑雄主编的《中国人口史》考虑到金去世时人口减少了87%,请参照第3卷,383页。

3葛剑雄主编:《中国人口史》(第三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第621页。

4葛剑雄主编:《中国人口史》(第四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446页。

大家都在看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