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英语听力报名没考_ 冷清作别的春季高考

2002年,一名考生收到了邮差的春季高考通知书。 王辰生/摄影

2003年,参加春季高考的两名考生在考前讨论了问题。 李石磊/图片

2000年春天的大学入学考试会场。 李继辉/照片

1999年12月24日,《北京日报》5版

2000年1月3日,《北京日报》5版

2000年1月21日,《北京日报》7版

2000年1月20日,《北京日报》1版

2001年9月11日,《北京日报》5版

2001年12月11日,《北京日报》5版

2004年1月5日,《北京日报》5版

2005年6月25日,《北京日报》5版

2004年12月15日,《北京日报》5版

明天,大学考生进入考场,参加人生大考。 北京高考历史上有一年两次高考的情况,即春季高考和夏季高考。 但是,春天的大学入学考试只实施6年的话就会变冷。

一年举行两次大学入学考试的理由

从2000年开始,北京每年开始举行春季大学入学考试和夏季大学入学考试两次。

根据本报1999年12月24日发行的5版《二次高招不是方便之计》,春季大学入学考试的原则、招生对象、考试要求、考试要求、录取方法等与夏季大学入学考试一致。 不同的是,春季高考以落选生和有实践经验的考生为中心,录取的高职(专业)学生较多。

据教育部门介绍,增加一次春季大学入学考试,主要从三个方面来考虑。 首先是为中学素质教育创造宽松的外部环境。 为了给合格者增加考试机会,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中学生参加高考的思想压力,让学生在中学阶段全面发展德智体美,对培养创新人才有很大的好处。 其次,有利于充分利用大学教育资源。 到目前为止,一些高中教室和实验室一年只使用一个学期,下半年几乎没有用。 实施两次高考后,可以充分利用这些资源。 第三,对高校学生管理有好处。 实行学分制,学生上半年不学好,下半年可以进一步学习。

一般来说,春季的高招考当年2月及格,学生3月入学。

第一次考冷门

北京在头一年举行了春季大学入学考试,报名情况不如预想的那样乐观。 根据本报2000年1月3日5版《春季高招为何记载为“冷”》,全市各应征点的应征人数比预测人数要少得多。 例如,当时宣武区报名150人,实际报名61人的东城区预计有200多人应征,实际上只有58人应征。 据本报2000年1月20日1版《首次春季招生考试》报道,当年参加春季招生的高校有13所,计划在北京招收1755人,实际报名人数为1101人。

春季大学入学考试政策的实施增加了过去应届毕业生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是件好事,为什么报名的情况如此冷淡呢? 本来,这次春天的招募计划,决定过于接近应征时间。 考生们习惯了夏天的大学入学考试,突然不得不提前报考,没赶上。 况且,夏天的大学入学考试的各项咨询、志愿招生、考前补习等服务性工作都比较完善,春天的大学入学考试刚刚实施,很多考生心不在焉,所以更加期待夏天的大学入学考试。

此外,这次招聘的专业大多是高职专业。 高职是大专学历,但有人误以为高职是高职,也有人误以为高职是成人高考政策松懈。 比如,应届毕业生夏季大学入学考试的分数在一定分数以上的情况下,成人高中被免除录取,合格率高,可以边工作边学习。 相比之下,高职就业前景不明的考生更喜欢考成人高中。

春季大学入学考试第一天的现场很冷清,和夏季大学入学考试的监护人在考试点周围等待的情景有天壤之别,监护人还有很多记者。 而且,各个考场几乎都没有考生。 西城区154名考生101名,实际报名95名的朝阳区团结湖二中考点83名,考生7名未参加考试。 ( 2000年1月21日《北京日报》第7版,《监护人无记者》

经过第一年的展望,春季高考第二年实施,报名人数明显增加,增幅达179.11%。 ( 2001年2月13日《北京日报》第5版,《春季高考 3073考生1440名定员》

3成为“3「3+x”演习场

2002年,是春季高考政策实施的第三年。 从今年春天的大学入学考试开始,北京的大学入学考试科目实施了“3+X”,所有考试科目都实施了市单独命题方式,夏天的大学入学考试也不例外。 ( 2001年9月11日《北京日报》5版,《明年高考北京单独命题3+X》)

文史类“3+X”的“3”指国语、数学、外语三种,“x”指文科综合,包括历史、地理、政治。 理工科“3+X”的“3”指语文、数学、外语三种,“x”指理科的综合,其中包括物理、化学、生物。

考试成绩语文、数学(文、理)各科满分为150分。 外语满分为150分,分为英语、俄语、日语3种语言,考生选择的听力成绩以30分计入总分。 文科综合、理科综合各科满分为300分。 四科总成绩满分为750分。

这项重要考试政策的提出使春季报名受欢迎。 东城区的报纸网站上,上午来了200多名考生,与前年同期报名的一位考生形成了鲜明对比。 很多考生“在北京首次发表了“3+X”,但是因为没有人参加过考试,所以想预先练习,不能及格,参加7月的大学入学考试,发表了实战“3+X”。 ( 2001年12月27日《北京日报》7版,《多数考生为练习“3+X”)

那年春天的大学入学考试中,有4968名考生进入考场参加考试。 第一次登场的x考试题,重视使用学生学到的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形式一直持续到现在。

4春天的大学入学考试为什么不燃烧

作为大学入学考试改革的试点,各界期待的春季招生不断,2004年春季大学入学考试仅报名2261人,仅占去年的40%,以这种趋势发展,不足以形成全市大学入学考试的规模。 本报2003年12月17日的8版《春季高招为什么会遭到冷遇》中,对这一现象进行了分析。 春季高考遭遇冷遇的原因

第一,春季高考本科招生计划较少。 参加夏季大学入学考试的考生大多以大学的本科专业以及北大、清华等名校的本科专业为目标。 2004年春季高招计划采用1500人,其中本科计划招收750人,高职专业计划招收750人。 春季招生本科名额从初年的10%以下逐年增加到2004年的50%,但总数有限,要满足需求远比较困难。

其次,高中名校没有参加春季招生考试,很难吸引优秀学生。 据某高校招生办公室主任介绍,春季高考总体质量不如夏季,不仅招收不到优秀学生,还给学校的住宿安排、学籍管理、教育调整、学生就业等带来了困难。

第三,升学者逐年减少。 首都高中逐年扩大,北京夏季高考合格率达到70%以上,合格者较少。

本报2004年1月5日5版《春季高招待冷改革何去何从》说,比2004年春季考生应征的2261人少数十人。 这是全市各种考试中报考人数最少的一次,自2000年实施春季招生改革以来,遇到了最尴尬的考试。

当时,教育部门主要有两种意见。 实施春招是改革高考制度的重要内容,在实践中要不断完善,大方向正确,应坚持。 另一个意见是,外省市的春季招生改革相继停滞,考生越来越少,最好不要这样做。 据业界说,2004年北京春季的高招可能是最后一年,今后将取代成人的高招。

5遇到最冷的“寒潮”取消了

春季大学入学考试第六年实施,遭遇最冷的“寒潮”,报名人数已经低于招生人数。

根据本报2004年12月15日的5版《春季大学入学考试计划未报告》,2005年市各区县的应征人数与去年同期相比平均减少了3分之1左右,初步的统计登记总数为1400多人,低于招募计划。 这是市里在2000年初次实施春季大学入学考试后,第二次报名人数低于计划数的情况。

市里从2000年开始春天的大学入学考试,2003年达到高峰,申请人数突破了5000人,但从2004年开始减少。 2000年,有13所高中参加春季招生,2004年,北京工商大学等8所市的大学退学,2005年只有10所大学参加招生,其中6所是民办大学。 为了增加考生上大学的机会,鼓励一些社会青年继续深入研究。 同时,加快大学专业改造,提高学业利益的春季大学入学考试,出现了公立高中不积极、考生考试率下降、考生只不过是熟练的人等很多问题。

事实上,由于普通高校持续扩大,市高考合格率稳步提高,夏季招生已基本满足人民群众学校的需要。 另外,大学由于学校设施的扩大而紧张不断增加,伴随着成人高等教育、广播电视大学、网络教育、高等教育自考等北京各种高等教育形式的发展,学生接受高等教育的途径也变得多样化。 2005年6月24日,北京教育试验院宣布从2006年开始,北京市停止了春季的大学入学考试募集。 ( 2005年6月25日《北京日报》第5版,《取消明年春天的大学入学考试》

本版文字:贾晓燕制图:焦剑

历史资料:京报集团文字数据库新华社

大家都在看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