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年山西中考_ 取消大纲:中考由“考什么教什么学什么” 向“学什么考什么”转变

教育部在山西长治召开记者招待会宣布,严格按照义务教育课程的标准科学命题,促进学生认真掌握各课程,完成国家规定的义务教育学业。 减少机械性、记忆性问题的比例,提高探究性、开放性、综合性问题的比例,积极探索跨学科命题。

现代教室

教育部发布《关于教育部加强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命题的意见》,要求严格按照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科学命题取消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大纲。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司长吕玉刚表示,应当按照教学标准进行教育,学会思考什么,不是教什么,而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这一变化实际要求学校全面落实课程标准,要求教师研究课程标准,按课程标准教学,要求考题命题人士。 相信随着《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学学业水平考试命题的意见》的发布,各地教育部门和学校将积极行动,做好落实准备。

回顾过去的中考命题,主要问题是被考试大纲束缚,人为分离中考命题和课程标准,考试大纲成为命题的依据,考试命题的范围被限制在大纲规定的范围内,课程标准规定的内容难以进入中考学业检验问题。

在这种背景下,应试教育现象突出,素质教育难以全面落地。 学校不重视授课标准,只重视考试大纲的教师很少研究授课标准,教师的教育着重于教什么的学生的学习也受到了“学什么”的影响。 例如,一些地方的实验课成为课件实验课,学生失去了开始实验的机会。

这次明确了“减少机械性、记忆性问题的比例”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 首先,把中考命题引向综合素质教育,其次把义务教育引向全面培养者,全面强调全面培养者的方向。 “提高探究性、开放性、综合性问题的比例”是指把教育引向全面落实课程标准的正确轨道,以培养能力为重点。

“积极探索跨学科命题”是难点。 概观考试命题,一直突出的是学科知识的基础和基本能力,跨学科问题相当不足。 跨学科现象在课程中,例如“生物入侵”的文本就是例子。 需要解决的问题是,校际命题进入考试后,教师如何进行教育。

我们知道义务教育课程的标准内容非常丰富,取消考试纲要会带来最基本的问题。 学科班主任如何全面落实标准,更准确地把握教学重点、难点? 有三种方法。 其一,认真研究课程标准,理解其精神;其二,分阶段落实课程标准;其三,注重基础,注重学生思维发展,创造现代课程。

大家都在看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