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的是外卖员_ 去公园散步是件正经事

1980年,北京颐和园,年轻人在公园跳舞。 王文波/摄(视觉中国供图)

1914年,中央公园(北京中山公园的前身记者注)理事朱启鉄(左右)等人在园内新建的春明馆前留下了照片。 今年10月,从明清“社稷坛”改建的中央公园正式公开。 “老电影工作室”如图所示

2007年5月,北京龙潭湖公园。 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网记者郑萍/照片

少年的时候,我和父母住在郊外的大庭院里,去镇上,往返坐巴士将近5个小时。 尽管如此,每年他们还是带我去了城里的公园。 当时,参观公园是家里的重要事情,几天前妈妈开始准备离家出走的东西,爸爸借了照相机开始准备胶卷。

我在公园里有限的记忆几乎都印在照片上,它们在薄薄的时间里紧紧地贴在一起——我抱着妈妈的脖子,坐了一会儿爸爸的脚时咧着嘴笑,有时拉着脸哭泣的样子照片上不是骑着丑陋的熊猫玩具 恐怕无论是哪家的相册,在公园里拍的照片都是必不可少的吧。

换了今天的视角,不知道郊外的生活比城市舒适多少。 但是,公园和百货商店一样,依托人们对美丽、精致、先进、文明的都市生活的想象,成为国家“对外展示的窗口”。

1974年,罗兰波罗的一行人应中国政府的邀请参观了中国。 他在《中国旅行日记》中记录了5月1日游览北京中山公园的见闻

在公园,两边都有演出。 少女们的舞蹈,她们拿着黄色的花束,打扮成幸福的女工。

……………

一边是湖水,灰色的墙壁,垂柳,黄褐色的屋顶,没有光泽的玫瑰色的寺院很美。

我们坐在松树下的马赛,时间是10点30分,天气很舒服。

两位男军人歌手,用手风琴伴奏唱歌。 阿尔巴尼亚歌曲。 一个是胖人,一个是瘦人,声音很好听。

除了罗兰波罗的一行外,当天柬埔寨、缅甸、刚果、墨西哥、日本等外国人也被邀请到“五一”游乐场。 《人民日报》指出,在节日庆祝活动的主要场所工作的人民文化宫、中山公园、颐和园、天坛公园、陶然亭公园、紫竹院公园都穿着节日服装。 公园里悬挂着“团结一致,取得更大胜利”的大标语。 50万工农兵大众和革命干部、革命知识分子在这里举行盛大的游乐场联欢……”

这些碎片,为了让我们塑造当时北京城市生活的一角,中山公园成为这个曲折缓慢的城市发展的证明。

许多城市都有一个名为“中山”的公园

1914年10月,当时北洋政府内务总长和京都市政府大楼监督朱启钤积极推进,故宫与墙壁之间的中央公园( 1928年改名为中山公园)向大众开放,是北京市政建设史上首次向市民提供公共空间,开放第一天“男女游乐园人数为万人,踢瓦砾,披荆榛,女性笑嘻嘻的,哑笑的 (《中央公园二十五周年纪念刊》)

“公园”在当时的北京和中国是新兴的名词,设置在中央公园的茶座成了城市的流行场所。 原国立北平大学校长、物理学专家夏元、语言学家汪怜、钱玄同、傅斯年、林惠因、张怨水都是茶座常客。 他们有人喜欢独自仰坐,也有人喜欢天南海北、高谈阔论。

常去的人大多相互认识,每天去的人甚至需要“公园的理事”这个雅号。 作为中央公园的真正理事,朱启鉄在以后的城市建设中受到了很多谴责,但他一直以首次招募启事所写的理想为基础实践现代城市公园的理念“休息,眺望其间,俗情,慈善,小事能够帮助卫生,大事能够移风易俗”。

北京中山公园的前身是明清两朝的“社稷坛”,上海中山公园的前身是英国商人1914年建造的私家庭园……据不完整的统计,孙中山去世后,全国有260多个名为“中山”的公园。 加拿大温哥华市也有中山公园,1986年建成,石版上写的4个字是宋庆龄的直笔问题,造园用的材料大多是从中国购买的。 中山公园被《国家地理》杂志2011年评为世界上最优秀的城市庭园。

保证城市不窒息的不是公园,而是流动的空气

人类从自然走向城市已经走了很长的路。 堡垒、寺院、市场、花园……从没有城市到有,从简单到复杂的过程,也是人类社会的进化过程。

真正具有现代意义的公园,产生于19世纪的欧洲。 它不仅是城市布局,更是以更多姿态实现城市理想的机制。 它在18世纪末萌芽,在启蒙主义和浪漫主义的推进下,逐渐清晰起来。 拥有“市民阶级解放运动”的“启蒙主义”一面,促进、提高民众教养的浪漫主义又希望“教育”纳入“自然”。

其中表现出的启蒙性、教育性,来源于18世纪末的哲学、美学、造园学者希尔施菲尔德。 他说:“城市应该至少有一些大广场,那里是人们在欢乐和痛苦的时候可以去参加聚会商量的地方,各阶层的人可以一方面学习教养、谦虚和谦虚,另一方面也可以和温柔的友情建立融洽的人际关系。 在那里可以呼吸自然清新的空气,享受广阔的天空和大自然的美丽。”

从一开始,现代公园就被赋予了很多期待,被民众教育,缓和压力,净化空气,改善环境,提高健康,激活社区……

雅各布斯半开玩笑地写道:“城市不会窒息的不是公园,而是确保我们周围有大量的空气流动。”

希望通过建造公园来治愈城市的无序发展这种顽固的疾病,就像抱着一开始的希望进入理发店一样,不现实。

2016年6月,上海中山公园24小时全天开放,公园采取物防、人防、机防、犬防等措施全面保障游客安全,引进“SOS紧急呼叫系统”。

通宵开放后确实吸引了不少年轻的“夜逃族”,据同济大学景观学部副教授刘悦介绍,这是失败的案例。 公园的性质与医院、商场、饮食场所、超市便利店不同,不仅考虑到需要24小时开放、人的因素、经济成本、治安等问题,还考虑到夜间开放对公园自然生态、动植物生存等的影响和历史文化保护问题。

事实上,任何公园都不能取代城市的多样性。

公园既是赏心悦目的风景,又是周边地区的经济资源,但最终会成为周围环境与人们行为方式交流的产物,相互支持、破坏、衰退。 上海人民公园、北京菖蒲河公园,因用户不同而发生了彻底变化,赋予了新的意义。

改革开放后,我国城市化建设进入快速通道。 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18年底,我国城市达到672个,比40年前的1978年底增加到479个。 其中户籍人口超过500万的城市有14个,300万~500万人口的城市有16个。

随着人口迅速增长和城市发展,包括不同类型公园在内的绿色空间的重要性得到了强调。 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祖国绿化”运动到改革开放后的“园林城市”的创设,以及“绿色城市”“美丽中国”的推进,到2018年的“公园城市”理念的提倡,中国城市发展都在努力从速度型向质量型转变。 公园的数量也在增加,截止到2017年底,全国共有城市公园15633处,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4.1平方米。

这里载有城市生活中最琐碎的日常生活

玉渊潭公园没有围墙,自由出入,成为理想的朗读场所。 我们预先调查,选出被松林包围的空地,其中有一个土坡,正好作为舞台。 黄锍画抽象的画,贴在两棵树之间做舞台背景……

我们请几个年轻人朗读。 其中有陈凯歌,他当时是电影学院的学生……

同年秋天,我们又在同一个地方举行了第二次朗读会。 听众近一千人。 (《80年代的访问记录》)

1978年玉渊潭公园,草坪,微风,诗歌,聚集的年轻人,多么浪漫的场面。 事实上,作为城市的公共空间,分布在街道小巷深处的公园绿地,承担着城市生活中最琐碎的日常——舞动着的“北漂”老人,蹒跚着的孩子,堆积着笑容的销售店的哥哥,打瞌睡的销售员,穿着日光服的夜行族,带着半只猎狗的肌肉男子,还有夏天 公园为城市创造美丽的东西,也接受城市的另一边。

但是,在新城市的建设和改造中,应“看”的需要,景观设计的重要原则已经扩大。 一些政府和商业机构在商业利益指挥棒下,探索视觉和体验的多样性、刺激性。 公园、绿地、公共空间空荡荡,面临着创造美学幻想的借口、城市文化的多样性以及标准化风险。

在东京,有一个叫草原的公园已经27年了。 这里没有一般城市公园的地板铺设、市政厅、儿童设施,乍一看看起来很简陋。 作为这个公园的发起人,下中菜惠先生和邻居们的初志,通过建造草原一样的公园,没有人工娱乐设施,没有任何限制,也就是说在这里什么都能做。 为了说服意见不同的居民,下中菜惠和邻居们负责公园的管理和维护,他们真的想创造属于使用者的公共空间。

大家都在看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