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依据: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历史赋予的责任,也是传承文化根基、树立文化自信的时代命题。 2019年6月8日是我国“文化与自然遗产日”,河南省文化与观光厅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系列活动“豫见河南出彩中原-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影像展播”于5月29日至6月12日陆续发表, 从近年开展的数字记录项目中选择介绍30个非遗产代表项目和代表传承人,展示我省丰富的非遗产资源和优秀的工匠风貌,宣传非遗产保护成果,在祖国70周年生日献礼。
歌剧通称为“高台曲”“曲子戏”。 20世纪50年代统称为“曲剧”,主要流行于河南省、河北、安徽、湖北、山西、陕西、甘肃、江苏等省份地区。
歌剧的音调音乐是曲牌连体,调门分为4种: (1)正统曲牌。 如
曲剧中既有泰国戏剧演出的影子(通称“蜡花剧”),也有歌舞、社会火的特征(即“踏歌”和座堂曲艺的模式(即“鼻歌”)。 这种成型过程在我国剧种中极为罕见,其调子阴郁、调子复杂华丽,“调子”非常频繁。
曲剧音乐中保存着唐宋大曲、金元北曲,特别丰富的是明清俗曲小令、民谣短调等,其文献价值具有很大的发掘整理空间。
2006年,曲剧被评为首届国家级无形文化遗产的代表项目名单。
歌剧国家级代表传承人马骏马骏,男,汉族,1923年2月出生,河南省封丘县人。 2008年,被原文化部认定为第二届国家级无形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的代表性传承人。
河南曲剧洛阳短调流派中,马骏老生唱独特歌曲。 他以本声为主,中音强壮,低音强壮,高音轻柔,在表现幽默感的表演方面,他的帽翅功、胡须口功、靴功就是其“三绝”,尤其是在“寇准背鞋”中创作的“踢鞋”的表演,可以说是戏曲界的巅峰。 他的代表剧目有寇准背鞋、跑步开封、九龄救主、四进士等。
1956年,马骏参加河南省首届戏剧观摩会,获得演员二等奖的1982年,马骏上京上演《寇准背鞋》,京都有名,被称为“活寇准”,在河南电影制品厂拍摄彩色戏剧艺术电影的2006年5月,他在第一届河南戏剧艺术节上被原河南省文化厅授予“河南戏剧艺术家终身荣誉奖” 艺数十年来,对河南曲剧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