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的经验_ 【文山州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三七之乡”的民族新故事

云南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砚山县是珍贵中药材三七的原产地,1995年被命名为“中国三七之乡”。 这里住着汉、壮、苗、彝、回、瑶、白、泰、蒙、布依、仗人共11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65.5%。 近年来,砚山县结合消除贫困攻势、民生事业发展等内容推动民族团结进步,取得了显着成果。 今年砚山县达到减贫标准,退出贫困序列,成为文山州历史上首个减贫帽县之一。 全县标志消除贫困的59716人中,少数民族为46615人,占78%。 2015年,砚山县被命名为云南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砚山县被国家民委命名为第四届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 现在全县共命名了142个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机构。

砚山县黑鱼洞村彝族村民与游客联欢

平远町:过去社会矛盾严重的受灾地,现在的民族团结模范町

云南省砚山县平远镇素名“文山西门”,辖12个村委、8个社区,现有汉、壮、苗、彝、回等民族21049户100193人。

过去的平远镇治安混乱,矛盾很多。 现在,平远镇已成为文山州首个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 在这里,你可以在任何地方感受到“大家谈论民族团结,大家谈论民族团结,大家谈论民族团结”的良好氛围。 近年来,平远获得文山州文明小镇、砚山县民族团结进步示范集团、砚山县民族团结进步示范集团等荣誉。

在当地工作了20年,曾获得“文山州优秀村干部”荣誉称号的平远町民族宗教专职干部郑兴明亲身经历了平远町的历史巨大变迁,亲身体验到了各族群众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美好历史。 他感慨地对笔者说:“平远的变化之大,除了自己的经验是无法想象的。 今天,住在这里的各族同胞和谐、互相帮助,亲如家人。 在这一点上,你可以从各族干部的大众言行和生活细节中清楚地感受到”。

田心民族学校:初全省“六个一”

田心民族学校成立于1993年8月,是砚山县一家九年一贯制学校,学校宗旨是“弘扬民族文化,提高国民素质”。 该校现有教职员61人,中学6班,小学13班,幼儿园6班,汉、壮、苗、彝、次、蜜蜂等民族学生911人,少数民族学生占学生总数的82%。 2006年,学校开设民族团结课,自制教材,进一步加强民族团结意识、纪律法律、社会责任意识,使儿童成为民族团结的拥护者、社会稳定的拥护者。 多年来,学校利用班会、宣传栏、黑板报纸、红巾广播站等阵地广泛宣传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利用介绍各民族历史、文化知识的家长会、致家长信等形式,向家长宣传党的民族政策和各项法律法规,拓展创立范围,使民族团结的进步思想更深入人心。

这所学校开始了全省有名的“六人一人”的做法。 结交少数民族朋友,去民族知识课,讲民族团结故事,帮助少数民族贫困生,邀请少数民族朋友参加自己的节日,跳少数民族舞蹈。 从2014年开始,学校每年举行“书香满校园”班的朗读比赛,开始“拉手”活动,不同民族的学生互相帮助,共同成长。

据说田心民族学校不仅有教室,还有诗歌和远方。 笔者对此感慨万千。 采访的那天,回族校长马尼娜和我一起走在校园里。 路旁,大三角梅怒吼着树枝头,小鸟的叫声在平静地歌唱着的池子里,水灵的莲花吐露着宁静的香气,老师撒下希望的种子,孩子们打开智慧的门……

辣椒城的作物依町:五星红旗飘扬的清真寺

砚山县作物依町有全国第二大辣椒专业市场——作物依辣椒城,产品销往国内各省市、日本、美国等国家。 作物依町有州内外有名的清真寺,被称为辣椒城清真寺。 该寺是全州首个举行升旗活动的清真寺,曾获得“全国和谐寺观教会”称号。 现在的辣椒城清真寺是信教大众活动的场所,是民族团结宣传教育活动的场所,也是作物依镇民族实用技术训练中心……

清真寺院内,紫荆花与三角梅竞相开放,教室楼、塑料篮球场、足球场、体育健身器材等设施设备齐全,宣传栏更加色彩缤纷。 文山州伊斯兰教协会会长、辣椒城清真寺管理委员会主任马锦坤表示,管理委员会坚持“举起爱国爱教旗,营造开放寺院观”的理念,清真寺多年开门,各族人士欢迎在这里散步、健身、休闲、会友……

马锦坤常对大家说的话是: 56个民族是56朵花,各民族之间应该相互理解、包容、爱护和尊重。 我们砚山各族人民要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拥抱,珍惜眼睛和生命,珍惜民族团结”。

黑鱼洞彝族弦子舞:民族团结进步的时代舞蹈

砚山县维摩彝族乡黑鱼洞村是文山州文明村,素有“彝族弦子舞之乡”之美称,村顶光之弦属于省级非遗项目。 现在村里有20多支文艺队伍,县级农民文艺演出优秀队伍等获得过很多荣誉。

近年来,砚山县以促进民族团结进步为目标,以弦子舞文化传承为支点,以提高大众思想领域,丰富大众业馀文化生活为主线,围绕“文化乐民、文化育民、文化富民”工作思路,全力打造彝族弦子舞文化,大力推进当地经济文化发展

黑鱼洞村村委主任赵礼学自称“弹弦子出身”,“黑鱼洞的村民都跳着弦子唱着花灯,每个节日都有文艺公演,演出水平不如专业队”。

黑鱼洞“农民春夜”举办多年,成为当地文艺品牌,每年春节远近村寨各族人民共同欢谈,促进民族团结与进步。

在黑鱼洞村彝族传统文化展览室,张贤海巧妙地演奏弦子。 他手工制作的绳子干净方便,出了一千元的高价也卖不出去。 在他的手机画廊里,长2.2米,宽1.1米的大弦,红呼呼的中国龙躺在弦的圆盘两侧,美妙的音乐一响,仿佛突破了墙壁变成了天空……

项廷强:痴心不继承民族文化

砚山县盘龙彝族乡响水龙村是文山州最大的苗族居住村。 一到寨门前,首先看到的是三个巨大的葫芦笙,仿佛在吹着砚山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号角。 寨门右侧是投资400馀万元建成的砚山苗族传统文化传承保护馆。

传承馆于2015年12月开馆,占地面积1500平方米,展品300馀件,展室10馀件,展厅、研讨室、餐饮室、电教室、器乐室等,目前国内外来宾迎来5万多人。 传承馆的创始人项廷强为了建设传承馆,卖掉了自家的2间私人房间。 自从收集第一批收藏以来,20多年的时间静静地过去了。

传承馆在发展期间得到村民的支持。 其中,项廷强最令人感动的是苗族女性李桂英,她将自己制作的嫁妆无私地捐献给传承馆。 年超过八十日的李桂英为传承馆手工制作了两套贵重苗族的旧男装。

项廷强还在2016年6月,华裔苗族同胞10人来到传承馆,白发苍苍的老人参观后,走出店门哭泣。 “在海外就像流浪者一样,现在我们回到祖国,找到了家,找到了祖先,找到了自己的文化根源,有了归属感。 看到祖国的强大,苗族同胞在共产主义者的指导下过着幸福安定的生活,我们真的很自豪,很兴奋……”

“听了这个故事,20多年来我在建筑馆忍受的各种辛苦和不满都消失了,我认识到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 民族文化的展示,是民族团结、爱国主义教育的一种方式”项廷强说。

2016年8月,文山州人民政府的委托,项廷强由越南河江省副总督来馆。 现在传承馆是文山州、砚山县传承民族文化、促进民族团结、搞好对外宣传工作的重要窗口。 项廷强本人也被评为文山州教育先进者,民族团结进步先进者。

大家都在看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