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关单位_ 机关单位推行垃圾分类要发挥表率作用

【摘要】机构率先实施垃圾分类,可以发现问题,总结经验,及时优化政策,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实践性,减少垃圾分类的全面着陆。 在推进实施过程中,要根据实际情况不断改进,进一步明确区、街(乡)垃圾分类工作职责。 可以把垃圾分类的开展情况作为区域责任部门、街道和社区居民委员会的业绩评价内容。

从明年5月1日起,修改后的《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简称《条例》)将正式实施。 全面推进生活垃圾分类,既是攻守战,又是持久战,需要全社会协作,形成强大的力量。 目前正在积极开展《条例》宣传和相关补助准备。

本次修改《条例》的特色之一是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率先开展垃圾减量和垃圾分类,发挥示范性引导作用。 北京市2011年制定了生活垃圾管理条例,由于实施过程中出现了一些不当情况,特别是垃圾来源的减少和个人参与垃圾的分类缺乏强制性制约,混合运输违法行为处罚力度不足,市民认知率和参与度不高等,亟需修改。 《条例》明确指出,在加强社会共同治疗方面,生活垃圾管理工作应坚持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社会合作、国民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持,街道办事处和乡镇政府应把生活垃圾管理纳入基层社会管理。

《条例》确立了生活垃圾强制分类制度,在党政机关和社会机关率先推进垃圾强制分类。 各级党政机关除全面实施垃圾强制分类外,还在学校、医院等事业单位和商业办公楼、景区、酒店等各类经营场所开展垃圾强制分类,逐步实现全权复盖。 基层党组织为辖区内居民、企业、社会组织共同参加垃圾分类,由党员干部带头进行垃圾分类。

从具体内容来看,《条例》强调了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在满足保密规定的前提下推进无纸化事务,提高再生纸的使用比例,不使用一次性杯等垃圾减量,使一次性物品无效等方面,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的典型领导作用。 同时,《条例》明确了饮食业者、饮食配送服务提供者和酒店经营部门不得主动向消费者提供一次性筷子、叉子、勺子、洗漱用品等,应设置明显的提示标志。 违规处五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罚款再次违反规定的,处一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

垃圾减量、分类方法先难,根据土地适宜。 不主动提供一次性商品,并不是完全不提供。 这种“不自主”的做法,在考虑消费者的暂时实际需求的同时,积极地为消费者树立环境意识,有助于减少垃圾源的增加和消费。 垃圾分类后,避免了简单的填埋处理,降低了处理成本,减少了土地资源的消费,还可以提高垃圾的资源价值和经济价值,在社会、经济、生态三方面都是有利的。 但是,将垃圾分类为生活习惯还需要时间,在实施过程中,垃圾强制分类最好从党政机关、社会机关等易于管理的团体逐步推进,从强制转变为自觉,进而转变为自然行为。

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进行垃圾分类的概率非常重要。 机构、企业事业单位可以率先实施垃圾分类,发现问题,总结经验,及时优化政策,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实践性,减少垃圾分类的全面落实。 在推进实施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调整提高,进一步明确区、街(乡)垃圾分类工作职责,把垃圾分类开展情况作为区主要责任部门、街和社区居委会绩效评价内容。

“最好动员数千次,让说明责任一次”,对不同垃圾造成环境损害的党政机关的负责人,必须根据“党政领导干部的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方法(试行)”等党纪政纪、法律法规追究效果。 必须用强有力的追责机制推进党政机关干部的身体力量,率先示范,有需要,禁止,充分发挥“有形之手”指挥棒的作用,切实推进垃圾分类。

文/本报评论家金雨红

编辑/王八

大家都在看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