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张丹
来自中国两个教育培训机构,学上思想和诸葛亮在美国硅谷开始分校已有2个多月,在海外教育界的影响也逐渐显现出来。 “出海”成为许多国内教育培训机构的必然选择,同时通过这样的机会,世界将改变中国的传统教育理念。 《环球时报》记者通过采访一些机构美国工人和学生监护人,了解中外学生的异同,以及这些教育机构如何适应外国教育环境。
华裔文化焦虑很强
姜博生于1996年,是立思辰大国语旗下诸葛亮硅谷分校的教师。 今年9月4日,他抵达美国,21日正式开始上课。 他期待着在美国教授中国文化和历史。
姜博在与《环球时报》记者接触时,发现他们对汉语水平和中华文化的理解比预想的要低,教室秩序也比预想的要活泼自由。 “有一次,我在课堂上解释“抱头鼠逃跑”这个词时,刚解释了两个词,一个孩子演得很生动”,姜博描绘了一段令人印象深刻的课。 "他双手捧着头绕教室一圈,最后钻进墙角,逗得老师和同学发笑. "
教师们也意识到给学生讲故事是个好开始。 姜博对记者说:“听西方白雪公主讲话时,学生会问继母为什么要害她,他们听中国历史的时候也问:“李白为什么不行呢?” 猪八戒为什么叫猪八戒?三国中谁最厉害,它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也知道这是为什么。” 学生能够复述故事、朗读课文、用自己的语言翻译诗歌,老师能够正确评价学生语言基础知识的执行和表达能力的提高。
姜博的观察显示,居住在美国的孩子有着更加活跃的学习习惯,有着更加强烈的竞技性和好胜心。 但是,他们和在中国长大的孩子一样,有着属于这个年龄段的童心和好奇心,喜欢新鲜有趣的东西,喜欢游戏,故事,美食。
作为“出海”的中文教育机构,这些教室常常以中国传统的故事、王朝的背景开始,通过讲述中国的历史和文化故事来指导在美国的学生,特别是中国人的后代。 诸葛学堂海外负责人尚梅告诉《环球时报》记者,现在硅谷学校的学生20人以上是中国人,分别是3岁到12岁。 “华裔移民后,有较强的文化焦虑,中文水平只达到使用口语的程度,在历史和文化方面,他们没有学习环境。 许多人害怕后代受到影响。 ’他说
在美国也面临升学压力
但是,这些教育机构也认为,要进入硅谷的监护人圈,光讲故事是吸引不了太多人的。 家长对华裔的需求更多样,许多人在国内长期奋斗,许多教师都很有名,他们已经熟悉中国的教育模式,有些人对孩子的实际学习成绩要求也相当高。
根据《纽约时报》以前的报道,美国劳动统计局的数据显示,截止到2017年,纽约市有411个考试中心,其中1/4以上是过去4年新增的。 其中,大部分位于皇后区和布鲁克林,特别是这两个行政区的亚裔居住地法拉珊和布鲁克林的日落公园。 在美国西海岸,加利福尼亚州橙县、圣克拉拉县、洛杉矶县有861个学习指导中心,都是亚裔家庭较高的地区。
在硅谷定居的中国母亲对《环球时报》记者说:“北美虽然有着悠闲的生活和读书环境,但这里也有和中国一样的各个阶段的升学压力。” 尤其是在硅谷,学习压力更大。 这位母亲告诉记者,压力的原因不仅取决于孩子自身的因素,也取决于父母对孩子的定位,越高竞争越激烈。
尚梅的观察显示,在硅谷,从6岁到12岁的孩子预定不如在北京的孩子轻松。 “他们的许多家长毕业于清华北大等名校。 同时,硅谷的生活成本也很高,家长比较了各种各样的选择,孩子什么都学不到”。
近年来,硅谷迎来了越来越多的华裔移民,有观点认为很多华裔家长对美国数学教育的“难度不够”抱有不满。 竞赛成绩是“敲门”,很多中国孩子都有进入美国名校的机会。
因此,许多中国教育机构也为了这些亚裔家庭的高需求,特别发展了针对各种考试和竞赛的“应试教育”。 在擅长数学指导的学校,以前在硅谷学校的微信号公众号“Think Academy硅谷学校”宣布在硅谷开放数学课(当时唯一的学科),通过英语教育,目标小组是小学生。 公众号称,孩子有能够轻松应对Math League、AMC (美国“大联盟”和美国数学竞赛、全美权威学科竞赛)等比赛的实力。
“Think Academy硅谷学校”鼓励家长和孩子们一起参加“打卡”活动。 每天三个不同的模块,一起练习难的数学竞赛题。 有家长评论说“对于我们的孩子来说,比较高级的计算部分很难,和孩子一起制作复杂的过程也很有趣。” 小组内的家长和学生都有积极的反应。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在中国国内加强校外领导机构的规范和管理,也是一些机构产生“出海”想法的原因。 今年10月,中国教育部为缓解中国学生普遍存在的过度学习压力,对课外辅导班的规范化,特别是竞争指导机构进行了讨论。 从这一点来看,寻求“出海”机会的中国领导机构,现在已经适应了国内的教育评价体系。 据存朝晖说,如果在美国的学生想取得成绩,在美国站在更高的位置,这些教育机构必须进一步适应当地的环境,适应美国主流的教育方式。
老师和家长信心十足
中美贸易摩擦以来,美国对华留学生签证政策紧张,学业未完成,回国回乡的留学生不能回校,引起美国大学严厉谴责。 然而,许多学校和家长并不认为这种情况真正影响两国间的教育和文化交流。
以前接受采访的硅谷母亲对《环球时报》记者说:“文化无国界,中美文化交流是美国华人积极推进汉语教育的有效途径。” 有4年海外汉语教育经验,现在在硅谷教书的杜玲红先生也说:“我认为和平与友好是世界整体发展的一大趋势。 在经济、政治交流的同时,文化是非常重要的部分。 中国文化深厚,源远流长,天生具有独特的魅力。 我们作为国外汉语教育事业的参加者,不仅有责任给予孩子们宣传教育,也有责任向世界传递辉煌的中国文化。 我相信今后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会越来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