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2月18日,北京大兴国际机场人才公租项目第三号大楼率先完成了本体结构限制。
从2017年开始,南方周末记者的统计显示,超过150个城市陆续推出人才政策,以购房补贴、开放定居、购房优惠为主。
现行政策从过去的福利性保障性质转变为对“稀有资源”的鼓励性质,成为各城市保障自身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
由于人才房政策,南京走在前面。
2019年11月7日,南京市发布了人才采购新政,全市所有住宅销售源向国内外人才开放,为人才开辟优先采购渠道。 简单来说,如果是市场上销售的商社,首先要购买人才。
南京市新政在全国首次对商品房市场这样“简单粗暴”地优待人才。
南京市人才安居政策始于2017年。 南京市主要城区“十三五”保障性住房建设指导意见表明,人才安居住房被列入保障性住房。 到目前为止,南京市人才安居受益量达到13.1万人,累计发放补助金9.4亿元。
根据江苏省预结算公开统一平台的调查,2018年南京市向各类人才共计6314户发放人才租赁和购房补贴,全年市、区财政新安排人才居住补贴3835.39万元。
2018年,南京市向中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约2200户,外来劳动者约1400人发放租赁补助金,向全年市、区财政新发放住房租赁补助金2271.51万元。 相比之下,从补贴的人数到补贴的资金,都比人才的安居工程要低。
保障性住宅原本是社会福利体系,此前主要面向中低收入者解决住房问题。 但是,从10年前开始,“人才房”的概念就出现在保障性住房体系中,越来越多的福利倾向于人才保障房。
保障房系统中不仅住着特定的人才,在市场系统中,购买商品的话可以优先购买。 人才真的比穷人更需要福利吗?
半价的房间别墅
国内最早的人才房是经济适用房的一部分。
杭州是第一个提出人才房政策的城市代表。 从2008年开始,杭州相继推出756套人才专项住房,销售给各系统人才。 此后,杭州市人才专用住宅建设指导小组成立,杭州人才住宅建设的序幕正式拉开。
2010年,杭州发布了《人才专用住宅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建议今后三年将提供1500亩土地,建设人才专用住宅150万平方米,每年新开工50万平方米以上。
根据计划,2010年50万平方米的人才住宅,被纳入同年杭州119万平方米的经济适用住宅指标,占据了近一半的份额。
官方认为,人才专业住房是杭州保障住房体系中除公租、经济适房、廉租房、限价房、危险改房外的具有地方特色的系列。
考虑到保障性住宅的特点,人才专业住宅基本按原价出售,确保人才专业住宅的销售价格控制在该地区商品住宅价格的50%左右。
2010年,杭州市区房价突破2万元/平方米。 以约一半的价格购入人才专门住宅的政策,迅速引起了市场的关注。
舆论引起的话题是,2009年杭州在西溪国家湿地公园、白马湖生态创造园设置了200套、面积300平方米的景观别墅,为主流级人才提供了10至20年的租赁期,前5年免除了租金。
据杭州西溪湿地国家公园管理委员会介绍,这200所景观别墅虽然不是保障房体系下的人才专用房,但为了吸引文化名流,市委市政府应对建设“全国文创产业中心”的重要措施。 但是,舆论已经对人才专家的公平性抱有疑问。
这些地方多数位于黄金地区,价格只需要市场价格一半的人才房,卖给谁? 按照规定,购买杭州“贡献人才专家”的人,对杭州发展做出贡献的专业技术、经营管理和高技能人才,获得过市级以上荣誉称号的人,现在房地产和福利性实物分房的建筑面积低于100平方米。
以2009年底杭州公布的“为人才专用房做贡献”216件为例,杭州大型企业的负责人和部门主管较少,包括杭州天国伞业集团的王奇伟社长、中国重汽杭州引擎有限公司营业部的王根生社长、杭州民用药业集团的陈稳竹副社长等。
2010年以来,杭州将人才垄断面从7大系统扩大到9大系统,不仅增加了政法系统和机关事业管理局的人才,还将全国民营企业500强、中国大企业集团竞争力500强等4大国家级排行榜的大企业列入系统,每个大企业每年1000套人才专业
无论是官员、名流还是企业干部,收入都不低,但占有很多保障性住宅资源,面对市场的质疑,杭州市人才办公副主任徐联合国接受媒体采访时,保障性住宅是分层次的。 杭州已经有足够的经济适用住宅和尚在建设中的公共租赁住宅给予中低收入者,需要得到不同层次的人才。
然而,仍有许多学者持反对意见。
上海金融法律研究院研究员傅蔚冈曾在2010年发表过“人才专用房间为什么不好”。 ”中,如果这个人才在杭州买不到房子,就不能说是优秀的,不应该成为鼓励对象。如果这个人才能买到住宅,但是享受政府的福利的话,政府设计的福利制度有问题。
不幸的是,杭州市政府的人才专业住宅就是这样,这个保障住宅已经脱离了福利的初期意义,各界精英已经成为政府获得超市回报的手段,也有可能成为部分机构和个人寻租的通道。 傅蔚冈写道。
近十年来,杭州在3年人才专业住房规划后,根据“分层、无房”的原则,以现金补贴为主要形式,开始为不同类型的人才提供购房和租赁补贴。 同时大力发展人才租赁住宅,明确了2018-2021年建设5万套人才专业租赁住宅的目标。
傅蔚冈氏此前接受南方周末记者的采访,对人才保护室的政策持反对意见。 据他说,无论在哪个城市,哪个时期,人才的报酬都应该从市场中得到。 政府给予福利的本质是对弱势群体的关怀,对人才的报酬在精神方面,不能直接鼓励金钱和套房。
傅蔚冈称“人才保障室应该和低收入者的保障性住宅划清界限”。
2019年10月15日,深圳福田宣布面向先进制造企业发售300套人才住宅,解决产业人才1000人左右的居住问题。 图为福田柠檬的人才公寓。
脱离保障室系统
深圳也是人才房政策的先驱。 但是,深圳提出的人才安居房逐渐脱离保障性住房体系。
深圳市政协委员、深圳市住宅研究会会长陈先生参加了当时深圳人才安居工程政策的探讨。 据他介绍,到2010年,深圳的保障室以廉租房、公租房、经济适用室为主。 但是,这个保障体系不能复盖住房需求的所有市民。
因此,2010年,深圳创造了一个新概念——安居型商社,并列入保障房之列。 这个安居房主要面向两人组。 一是在经济适用房保障范围内也买不到市场商品房的“三明治层”市民,另一是人才。
深圳自此每年建设安房,建设比例达全市商品住宅总建筑面积的30%以上。 同时,安居家中以人才为导向的房屋比例在60%以上。
2010年,深圳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公布的计划发行住房补贴的人名单上,登载了腾讯、华为、TCL等多个着名企业经营管理层的名字。
文件显示,腾讯CEO马化腾讯每月可享受3100元的购房折扣。 在当时的“胡润IT富豪榜”中,马化腾以总资产293亿元位居全国第二。
除人才住房外,深圳在公租房中面对人才的比例不断提高。 从十一五期间的60%提到十二五期间的80%。
2014年,深圳开始向重点企业事务所配销保障性住宅。 其中主要是面向人才的公营住宅。 其中,许多企业通过“租赁出售”公租,将人才房的资产流入了这些企业事业单位的领导手中。
在此期间,深圳的楼价持续上涨,社会各界的批评也在增加。 许多专家指出,在住房不平等问题日益严重的情况下,人才住房不应强行占有保障性住房指标。
为了防止人才住宅的政策变种,2016年,深圳发布了《住房保障发展十三五》计划,重新调整了保障体系,要求人才住宅封闭流通,由政府赎回转让。 以往的经济适用室和安住型商社在购买5-10年后可以成为商社的所有权。
从“十三五”看,深圳人才安居住房与住房保障体系相对分离,形成了人才住房和保障性住房的双轨道和行动核心公共住房体系。
最新政策是2018年深圳发表《关于深化住房制度改革,加快多个主体供给,建立保障租赁的住房供给和保障体系的意见》,建议进一步建设公共住房。 截止到2035年,新增170万套各类住宅,人才住宅占有率达到20%,销售价格达到该地区市场平均价格的60%。
但是,这种舆论普遍被称为“二次住宅改革”的政策,也有很多批判性的意见。
经济学家马光远在《财经观察者》一栏中坦率地说,人才室是深圳的二次住房改革,更是长期的沟通点。
关于人才住宅是否占有保障性住宅,陈先生已经对人才住宅制定了新政策,有可能在年底发表,将来的人才住宅完全独立于保障性住宅体系。
发展经济的手段
中国社科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研究员王业强在接受南方周末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的政策从过去的福利性保障性质转变为对“稀有性资源”的奖励性质,是各城市保障自身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
政协委员呼吁,2017年广东省“两会”,广州借鉴在深圳建设人才安居家的经验,留住人才,首次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
此后,广州市在将新的就业大学生、青年专业技术人员等纳入公共租赁住宅保障范围的同时,还宣布将提供新的1万2千套公共租赁住宅,主要以新的就业没有住宅的员工为对象。
北京于2014年在深圳学习,成立了安居商社这样的自主商社,2017年升格为共有产权房,将住宅来源的30%规定为“新北京人”,是指在北京稳定就业的非北京籍无家庭员工和各种人才。
从2017年开始,南方周末记者的统计显示,超过150个城市陆续推出人才政策,以购房补贴、开放定居、购房优惠为主。
高于过去门槛的高科技专家和贡献人才,大学生、公务员、教师、技术人员等多个领域的人才也进入统计口径,进入各地人才室的保障范围。
对此,新加坡国立大学李光耀公共政策学院副教授吴木銮表示,最终由于国内地方政府重视经济增长,地方官员对业绩工程有“竞争”。 特别是近年来,国内与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告别,对人才的需求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
“人才激励是可能的,大部分国家采用税收减免的市场化方式,减轻创业企业和人才的负担。 但是,国内人才房的政策,用行政手段实际减少应给予低收入者的资源和保障是不合理的,会进一步扩大社会的不公平。 吴木銮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