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区域调水南水北调_ 中国利用最大调水工程改善生态恢复河湖生机

白洋淀生态补水。

新华社北京12月12日电(记者魏梦佳)北京东北部,密云水库碧波万里,烟波浩然,几只水鸟悠然掠过水面。

这里是华北地区最大的水库,也是北京最重要的地表水饮用水源地。 自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由于降水量偏少等原因,水库年蓄水量不足设计库容量的四分之一。 值得庆幸的是,自2014年底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通水以来,南来的丰富河水一直流向水库。

密云水库管理所的刘大根主任说,这几年因为补充了4亿5千万立方米以上的河水,水库的水位逐年上升。 2019年,蓄水量突破26亿立方米,创本世纪以来最高纪录。 "随着水位的上升,生态环境也大大改善,水生动植物的种类不断增加. "

作为我国跨地区采购水资源的重要战略基础工程,南水北调计划主要从世界第三长河长江采购水,滋润水资源显着短缺的北方地区,采购水的规模为448亿立方米。

5年来,南水北调工程已经发挥了巨大综合效应。 水利部门数据显示,迄今南水北调工程东、中线一期工程累积调水约300亿立方米,40多个大中城市,1.2亿多人获利。

除供水效果外,该工程的生态效果也显着发挥。 按照计划,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中13%的水量分配给农业,每年可间接增加生态和农业用水60亿立方米。

近年来,我国在利用南水北调工程补充河湖水源、补充地下水方面进行了有效探索。 截至11月底,该工程累计生态供水量达28.42亿立方米,沿线河水量显着增加,河湖生态和水质得到改善。

特别是去年以南水北调中线为主要水源,给滹沱河、溧阳河、南阻马河3个重点试验河段补水,最大水面面积达46平方公里。 河北省石家庄市多年干涸的滹沱河在南水北调恢复了生机。

河北段滹沱河生态补水。

南水北调中线建管局河北支局石家庄管理所副部长曹铭泽回忆道:“滹沱河是石家庄的母亲河,上个世纪90年代末水用完,河里满是垃圾和砖块,附近风沙很大。”

据他介绍,近年来,通过开展华北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河湖地下水,累计向滹沱河补水超过7亿立方米,沿河两侧10公里范围内地下水水位显着恢复,最大上升幅度达到1.91米。

“现在滹沱河的水量很丰富,特别是夏天,很多市民周末来散步和钓鱼,道路两旁都挤满了车,人很多。”曹铭泽说。

富川水缓解华北地区超地下水开采危险局。 随着外调水补充,许多城市逐渐关闭自备井,大幅度采集地下水,有效地促进了地下水资源的修养和恢复。

据北京市水务局负责人介绍,为了平衡供水不足,多年来北京开采地下水保障城市供水,以年平均21亿立方米的水资源量支撑年平均36亿立方米的供水需求,为此支付了巨大的资源和环境成本。 河水进京前,北京的地下水位连续16年下降。

5年来,北京累计接收“南水”52亿立方米以上,其中10亿立方米以上用于河湖补水、补充地下水。

北京市水资源规划中心副主任王俊文表示,随着“南水”成为北京供水的主力,全市地下水“下跌不会恢复”。

据北京885个地下水监测地点的数据显示,今年10月底,北京平原区地下水平均埋设深度为22.78米,与“南水”上京之前相比,地下水水位上升了2.88米,地下水资源储量增加了14.8亿立方米。

同时,流域天津、河北、河南部分地区地下水位恢复,水生态明显改善。

南水北调工程的一渠清水也给沿线城市的水生态建设带来了契机。

河南焦作市段路线。

河南焦作市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通过中心城区的唯一城市,城区长约10公里的干渠碧波荡漾,渠道两侧林青。 近年来,当地政府在渠道两侧大力开展绿化带建设,绿化总面积约200万平方米,碧水并木林带状生态公园成为市民休闲娱乐的好场所。

“以前这里是城中村,环境很脏。 通过南水北调工程的建设,焦作人民不仅喝了甜河水,而且城市增加了50万平方米的水面,形成了贯穿城市东西的生态道路,改善了生态环境。 焦作市南水北调市马雨生副主任说。

“因为南水北调,现在镇上增加了一条“河”,在“河”上建有公园”焦作市市民郑永林说:“我们每天在这里散步,锻炼,心情很好。”

北京师范大学水科学研究院的许新宜教授认为,近年生态恶化面临华北地区可持续发展的困难,南水北调工程有助于沿线恢复和改善受灾生态环境,返还所占领的农业用水和生态用水,使沿线人民也享有生态红利。 (图片均由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建设管理局提供)

大家都在看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