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区域调水南水北调_ 通水五周年!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累计调水超255亿立方米 直接受益人口超5859万

中央广网北京11月23日宣布,河南省南阳市淄川县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是缓解中国北方水资源严重不足的重要基础设施,是重要的民生工程、生态工程、战略工程。

记者从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建设局了解到,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自2014年12月12日全面通水以来,该工程运行顺利,水质优良,供水量逐年快速增加。 工程优化我国水资源配置结构,在流域供水安全、水生态保护、地下水超采治理中发挥重要作用,大力支持流域和水源区经济社会发展,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经济、社会、生态效应得到显着发挥。 工程累计超过255亿立方米,南水已成为京津冀豫二十多家中型城市的主力水源,水质稳定达地表水ⅱ类以上,沿线直接受益人口超过5555万人。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示意图(中央广网发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建设局提供图)。

供水量每年上升保障了流域水的安全

住在河南平顶山市石龙区的沈君振目睹了家乡的变化。 “年轻的时候,每天工作结束后往离家几英里的井里打水。 中线工程通水后,我们喝了甜的南水,已经不需要在几里之外的地方运水了”,现在平顶山市主要城市的水100%是南水。

记者从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建设局获悉,2015年中线工程供水18.66亿立方米,2016年供水37.19亿立方米,2017年供水45.15亿立方米,2018年供水69亿立方米。 此外,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已超额完成2018-2019年度调水任务,本调水年度自2018年11月1日至2019年10月31日,累计供水量为69.16亿立方米,水利部下降59.11亿立方米计划供水量的117%。 2018-2019年北京市分水量11.53亿立方米,天津市分水量11.02亿立方米,河北省分水量22.37亿立方米,河南省分水量24.23亿立方米,各省市分水量均超过年度计划分水量。

值得注意的是,中线一期工程发挥效益的速度也在逐渐加快。 中线工程完成后通水至输水为100亿立方米,经过1029天的100亿立方米至200亿立方米为501天。 目前,南水占北京市主城区自来水供应量73%的南水为天津市14区居民供水“生命线”,河南受水流域37个市县均通水,郑州中心城区自来水100%以上为南水,鹤壁、许昌、漯河、平顶山主城区自来水均为南水的石家庄、邯郸、保定、衡水主城区南水供水量为77 % 北京采取水资源战略储备措施,将南水逆向运至密云水库,目前密云水库蓄水量已超过26亿立方米。

目前中线工程已通水运行5年,工程已成为北京、天津、石家庄、郑州等沿线城市的供水“生命线”。

喝点水,喝点更好的水。 南水北调中线建管局监测结果显示,中线水源区水质总体较好,丹江口水库水质为ⅱ类,中线工程输水水质优于ⅱ类或ⅱ类,其中ⅰ类水质剖面比例达80%左右。 很多地区的大众向高氟水、苦咸水告别。

管理标准化信息技术的智慧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跨河南、河北、北京、天津4省市,总干渠长1432公里。 作为跨流域、跨地区的超大型调水工程,中线工程的运行管理在国内外没有成熟的经验。

中线通水5年来,南水北调中线建设局加强运行管理规范化、标准化建设,加强时间表运行管理,制定各项制度标准185项,整理12个专业489项业务清单,对30项重要业务编制流程图。 同时,进一步完善“八大系统”和“四大清单”,开展标准化门站、标准化中心房、标准化水质自动监测站建设。 实现当地管理处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全权复盖。 全面实现调水流程自动化、远程监控可视化、运输管理信息化,推动了工程稳步成效。

一流工程应由一流信息化管理手段适应。 针对中线工程信息化建设,中线建设局实施了中线时空信息服务平台,启动了工程防洪信息管理系统、中线天气App等信息化项目。 目前已完成航空遥感检测技术、北斗自动变形监测系统、水下机器人检测技术等项目研发和试验性工作,加快数字中心智能中心建设,积极运用大数据云技术物联网等技术手段,提高工程现代化管理水平

中线工程穿越大小河流700多条,工作水情、气象条件复杂。 如何有效消除脆弱部分对安全的影响,“强监督管理”成为关键词。 中线建设局开展了“人人可查问题”的特殊行动,无论是渠道工程问题还是机电设备问题,随时出现,随时发现,随时研究,随时处理,确保了千里长渠道的运行安全。

生态补水能使干涸的河流复活

许多河北人对滹沱河印象深刻。 “从前,河里四季没有水,满是垃圾,这两年来水后,夏天很凉爽,鸭子也来了,老人和孩子都喜欢在附近玩。”附近的居民对记者说。

干涸了几十年的滹沱河再现了生机,流水潺潺,波浪潺潺,广阔水面上生长茂盛的芦苇清风摇曳,有时水鸟飞翔,岸上钓鱼的老人松了一口气。 这也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生态补水的缩影。

通水5年来,中线工程对北方30馀条河流进行了生态补水,河水量明显增加。 河北省12条天然河道逐步恢复,白洋淀补水2.22亿立方米,瀑布河水库增加水面370万平方米,保定市徐水区增加水道水面43万平方米。 河南省焦作市龙源湖、濮阳市引黄调节水库、新乡市共产主义水路、漯河市临颍县湖区湿地、邓州市流河市街区、平顶山市白龟湖湿地公园、白龟山水库等河水系水量明显增加。

2018年至2019年,中线工程超采华北地下水综合实施河湖地下水修复试验,累计向滹沱河、溧阳河、南阻马河3条试验河段补水13.9亿立方米,形成长477公里、最大水面面积46平方公里的水生态带,地下水修复影响范围达河道两侧约10公里。

中线工程继续向白洋淀及其上游河道补水。 2017年4月,白洋淀区水位为8.45米,水面面积为262.61平方公里。 到2018年12月,淀区水位为8.85米,水面面积达到309.789平方公里。

地下水位明显恢复,水环境明显改善

南水进京前,北京市的地下水位连续16年下降。 2014年底南水进京是北京市地下水回落恢复的转折点。 四年来,南水北调来水成为首都供水的主力,生活在怀柔、平谷等应急水源地,2018年,北京市在中心城区完成了约300眼自备井置换作业,相当于每天减产地下水。

中线通水以来,北京市采用南水,压采地下水、河道补水,地下水进入快速恢复期。 全市885个地下水监测点数据显示,今年5月底,全市平原地下水埋藏深度平均为23.32米。 与2015年同期相比,地下水位累计上升3.16米,地下水资源储量增加16.2亿立方米。

中线工程有效解决了城市生产生活用水挤压农业用水、开采地下水的情况,使地下水位逐渐上升,干涸的积水、淤水、河流、渠道、湿地补水,使因缺水而萎缩的湖泊、水库、湿地的一部分恢复了生机。

目前,北京市水面面积增加550公顷的天津海河水生态明显改善,地表水质明显改善,中心城区4条一级河道的8个监测断面均达到或优于v级水, 地下水位稳定或小幅回升的河北省深层地下水位每年下降0.45米后上升0.52米的河南省流域地下水位平均上升0.95米。

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天津市“水十条”国考断面优良水体比例上升50%,城市河流水环境明显改善。 河北省滹沱河再次回到石家庄人民的“水清、岸绿、景美”的“母亲河”的瀑布河水库干涸36年后再现水波漂荡过去的魅力白洋淀及其上游的水生态环境得到了有效改善。 河南省11个省辖市形成了水清、草绿景观和亲水、乐水平台,受到人们的高度赞扬。

河道恢复,地表水与地下水良性循环关系逐渐恢复,华北地区地下水位快速下降趋势得到有效抑制。 北京、天津等省市减少了地下水开采量,平原地下水位明显恢复。

大家都在看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