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朝与西蜀的关系非常不同。 不说别的,只是晋朝,就把依靠蜀国的势力消灭了三次。 公元263年,晋公司司司司马昭派大将钟会首次将魏军的主力推向汉中。 同时,大将邓艾从狄道南攻击束中避祸蜀将姜维。 姜维撤退后,被钟会主力拉拢,邓艾偷渡阴平,投降蜀汉后主刘禅。
很多人这次把蜀国记录在曹魏会计上,其实是错误的。 确实,以此时的司马昭名义是魏国大臣,公元249年,司马懿在高陵的变化中获得了魏国的权力。 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司马氏坚定地控制了魏权。 司马昭杀死魏帝曹流行时,谁敢说不? 所以,魏想消灭蜀国,但只是名义上的东西,其本质是想消灭蜀国。
晋国于公元二百八十年灭吴统一。 然而,十年后,晋朝又开始大混乱。 愚蠢的皇帝司马衷统治,丑陋的皇后贾南风专权横暴,毁灭性的八王之乱,以及五乱华。 五胡中有拉东人李特,利用西晋大乱,在益州包围大众抢劫。 李特的儿子李雄非常强壮。 他于公元304年攻占西川中心城市成都,成国(后来国号为汉,史称成汉)。
成汉初期割据四川盆地,北占汉中,足以抵抗后赵。 东可以三峡为界抵抗东晋。 西是青藏高原,南是东晋统治的宁州,蜀汉丞相诸葛亮讨伐的南中。 公元333年,成汉攻占东晋宁州,基本复制蜀汉地图。 成汉统治宁州后,避免了东晋从宁州北上攻击四川盆地的威胁。
成汉当时最大的敌人,不是北赵,而是东晋。 毕竟,成汉和蜀汉的历史背景是不同的。 蜀汉自命为汉朝继承人,志统一,北伐曹魏失去了正统性。 成汉没有这个历史负担,只要保护汉中,阻止赵军进入蜀国即可。 然而,东晋自命为大统一的西晋继承人,这可以说是晋朝版的蜀汉。 东晋对北伐后赵不太感兴趣,也知道没有办法。 然而,对割据四川盆地的成汉,东晋仍感兴趣。
成汉国主李势在位,残忍不道德,国势衰退。 但最终,成汉建立于长江上游地区,从地形来看,成汉对东晋具有很高的优势。 一百多年前,蜀汉皇帝刘备攻击东吴,吴主孙权出冷汗。 如果成汉变成有为的皇帝,他会离开三峡攻打东晋荆州吗?
此外,东晋到公元347年,几乎复制了三国东吴的地图。 这样的劣势是东晋西线的战略纵深被成汉中断了。 这样东晋就不能从汉中地区威胁到后赵关中地区,也不能减轻后赵在东晋江淮地区的军事威胁。
公元347年,东晋安西将军桓温利用成汉内部的混乱,“不太本分”,立下不朽的奇功,企图消灭成汉。 晋军从荆州西出三峡成为汉朝,和百多年前荆州从西出三峡成为刘璋的路线不太一样。 荆州兵进入蜀国是因为刘璋抵抗汉中张吕,荆州兵在北,由北向南攻占成都。 晋军进入三峡后,进入成都以南的青衣江(从四川雅安到乐山的河),朝北杀害成都。 在之后的成都筅桥之战中,晋军的先头部队战败了。 号兵撤退时应该鸣金,结果打错了鼓,晋军不后退,咬紧这一仗,成汉灭亡了。
东晋成汉后,相当于三国东吴灭蜀汉,西线战略安全得到保障。 南宋为什么在强大的金朝前被支撑了一百多年,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保护了西线的汉中、西川。 宋朝最初灭亡的是,元军先攻下汉中、西川,切断宋朝的臂膀。 前秦统一中原后,公元373年攻下西川,差点消灭东晋。
许多事实证明,只要江东王朝不支配汉中、西川,只有一个中原王朝,江东王朝就离灭亡很近。 南北朝后期,为什么北朝占领西川、割据江东的陈朝不灭? 那是因为北周最重要的敌人占领了山东(崤山东)的北齐,无暇顾及南区。 隋朝取代公元581年北周(北周先灭北齐),于589年灭陈。
东晋干劲十足,在公元383年淝水之战中打败秦军后,收复西川。 东晋的重心在江东,但战略上西川的战略价值大于江东的战略价值。 毕竟江东挡住了大江,北军不容易通过。 西川之地即使道路险峻,北军也进入河中,相对于过河来说比较容易。
但东晋、南朝、南宋都要面对问题。 西川人对江东王朝的接近度并不是很高。 南宋中期,守卫西川吴赛叛变,臣于金。 东晋后期也有类似的情况。
桓玄的叛乱,在东晋内部被杀害。 晋益州知事毛璩准备率益州兵东出三峡,桓氏讨伐。 蜀人不想参加内部斗争,蜀人要求混乱。 益州的从军谦虚谦虚,深有蜀之心,故蜀强行成为蜀之主。 懦怯的诽谤叩头求饶,但蜀人仍不放过他,强行诽谤成都王。 一百多年前的武昌也发生了同样的场面。
西川的突然反抗,对东晋西线的战略安全影响很大。 况且,长安后秦称臣纵定,强大的秦军一进河,就要再现前秦的场景,东晋谁也受不了。 一代梆雄刘裕派大将刘敬宣反叛蜀平,但蜀人没有想到墙壁清野,晋军粮食吃光,狼狈撤退。
刘裕知道不会夺回西川,江东守不住,要不惜代价夺回。 公元413年,东晋军耗费九牛二虎之力,灭蜀。 之后,西川在东晋、南朝(宋、齐、梁)的手中为保卫江东(都南京)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直到公元553年,北周大将尉迟延成功讨伐蜀国,江东王朝的门户打开,陈朝终于灭亡。 南宋灭亡也是这个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