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事会_ 丝绸之路文化遗产保护工匠联盟理事会成立

拍摄董佳熹

5月10日,丝绸之路文化遗产保护工匠联盟理事会成立大会和交流研讨会在西安召开。 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五省(区)文物局领导人、工匠联盟各董事单位代表和各省优秀工匠代表共有100多人参加了会议。 丝绸之路文化遗产保护工匠联盟是全国文化遗产保护地区传统技术传承与利用机制和平台的首次创新形式。

会议审议通过《丝绸之路工匠联盟理事会章程》正式成立丝绸之路工匠联盟第一届理事会,选出赵强、苏伯民、马建军、乔红、于志勇5名执行理事和23名理事。 丝绸之路文化遗产保护联合理事会采用轮流制,执行理事会首次选举轮流主席为陕西省文物保护研究院赵强,今后的理事会由各省/自治区轮流召开,每三年轮流,由主办省/自治区担任轮流主席。

会议询问了首批丝绸之路优秀工匠的推荐情况,审定了首批丝绸之路优秀工人名单,拥有柴忠言、樊复轩、王萍、扎西才仁、徐东良等43名文物保护修复、文物建筑修理、考古钻探专业传承和技术特长,有一定贡献的同志选出了首批丝绸之路文化遗产保护优秀工人

下午,第一届理事会召开交流研讨会,会议以“丝绸之路文化遗产保护传统技术传承”为主题,西北五省(区)工匠联盟代表依次发表了工作报告。 与会者共同建设丝绸之路传统工人资源平台,开展丝绸之路文化遗产保护技术的利用、研究与传承,探讨培养中青年工人,服务丝绸之路文化遗产保护修复等主题,为全面推进丝绸之路文化遗产保护工人联盟工作提出一系列操作性思路与建议

理事会是工匠联盟运行管理的决定机构。 第一届理事会的建立对于工匠联盟进行传统技术的科学化、规范化研究和传承,推进丝绸之路文化遗产保护工匠人才队伍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在现代工业文明快速发展的现代,传统技术丧失,传统技术继承继承人,匠心维系传统,倡导集中、守护、严格、敬业、精益、创新。 2018年6月9日,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五省文物局联合发起的“丝绸之路文化遗产保护工人联盟”(简称“联盟”)宣布成立,旨在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人才队伍建设,传承传统技术,发扬工匠精神,创新传统与发展 文物局和直属部门、社会文物保护企业、民间文物保护相关传统技术传承人和着名工匠等协商设立丝绸之路文物保护事业,继承发展传统技术地区技术合作组织,开展了各种交流活动和合作项目。

丝绸之路工匠分为文物保护修复、文物建筑修复、考古挖掘三大类,考古挖掘从事考古调查,是古坟葬、遗迹挖掘、挖掘、测绘、整理的人员。 可分为考古测绘员、勘探员、发掘清扫工程师等。

文物建筑修缮领域的工匠按照明清官式的技术,是指木作、瓦作、石作、土作、油作、彩绘、构件作、表装作。 另外,还有专家利用竹作、榻榻米山作、铜铁作、雕刻钱作等中国传统工艺和地方特色技术,保护和修复古文化遗址、古坟葬、古建筑、石窟寺和石刻、现代重要史迹和代表性建筑、壁画等。 文物修复师是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和中国传统技术,使用手工工具、设备、仪器和类似材料、试剂保护修复和复制文物的专业技术人员。 可移动文物的保护修复有纸、织物、皮革类、骨角质类、音像类等有机文物和金属类、石质、陶瓷砖类、彩色壁画类等无机文物两大类。

“联盟”加强文物保护修复传统技术研究,探索文物保护传统技术的传承、发展和创新人才队伍建设,努力构建科技保护与传统技术相结合的创新文物保护修复队伍,实现优势资源的开放共享,优化资源配置,通过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各项措施应用传统技术成果

“联盟”通过文物保护人才领域体制、机制创新,有效地整合和配置社会整体优质传统技术资源,形成文物保护修复与传统技术合作的长期机制和科学研究传承机制,是传统工匠联盟、传统技术研究、文物保护修复实施、人才培养相结合的地区传统技术, 构建传统工匠合作平台,充分发挥传统技术对文物保护修复的技术支持和服务作用,旨在实现“立足中国服务渠道,走向世界”的目标。

据联盟轮值主席赵强介绍,为了应对工匠联盟的工作,陕西省今年9月在西岳庙组织开展陕西省传统工匠技能竞赛,进一步提高工匠的业务能力,吸引大众对传统工匠的关注,提高工匠精神。 (记者王瑛通信员赵倩)

大家都在看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