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渚_ 真美良渚 | 穿越5000年,和考古专家一起探寻良渚古城前世今生

世界闻名的良渚古城

40年前是普通的浙北乡村

位于古城遗址中央的莫角山宫殿区

当时是大观山果园的一部分

1986年,随着“良渚文化发现50周年学术讨论会”的召开,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发掘馀杭反山遗址,发现11座大型良渚贵族墓葬,出土各种美丽器物1200馀件,其中玉器占90%。

王明达:反山的发掘,除了自身的重大学术收获之外,还突出了良渚遗址的中心地位。

方向明: M19和M21应是良渚末期的墓葬,与以M12为中心的19座墓葬不同阶段。 在反山中,M19和M21可以依靠的基础也有可能存在。 在此基础上,2002年10月至12月,我们进行了进一步的小规模调查和勘探,彻底实证了我们的判断。

1987年,瑶山贵族墓地陆续被发现,不仅出土了大量玉礼仪,良渚文化坛也首次被发现。

苞国耀:在这约400平方米的范围内,埋葬了良渚文化名人13人的墓穴。 这些墓穴中出土了精美的良渚文化玉器和其他精美的陪葬品。 瑶山遗址是良渚文化时代较高水平的着名墓地。

同年,山东莫角山遗址被正式发掘,后来被证明是面积较大的高级居住遗址。

赵晁:我们确认了莫脚山遗址,面积30万平方米的长方形的基础。 这个面积和规模,应该是良渚文化遗迹中最大的一个。 另外,沿着反对山,上面有广阔的拉曼广场,还有大型建筑物的柱子的洞穴,因此判断这是良渚文化的礼仪性宫殿遗迹。

1986年,“良渚遗址群”概念正式提出,至今已包括300多个良渚文化遗址。 聚集了许多遗迹,这种罕见的现象显示了自古以来的秘密。

严文明:从村落考古的角度来看,这样大的遗迹群、反山、瑶山等高规格的墓地,当时我们认为,这样大的场所应该是莫角山这个地方,也应该是古代城市,或者是文化发展的政治中心。

2006年考古发现揭示了这几千年的秘密。 随着土石城墙的出现,人们有了惊人的发现。 良渚遗迹群中,竟然沉睡着宏伟的良渚古城。

刘斌: 2006年,为了良渚中心区居民的迁移,我们将葡萄榻榻米村的西侧居民部署,为了协助这项工作,我们在那里进行了挖掘。 在挖掘过程中,发现了南北方向良渚时代的古河道,经过解剖,发现了这个河岸是人工堆积的,高度在3米以上,底部铺着石头,葡萄整个榻榻米村高达数百米,接近一千米,与莫角山有什么关系。 到2007年11月为止,它到底是围绕蒙古山的城墙还是古代芙溪大堤,在基齐山南面的高地下挖掘石头找到东边,一找到东边,我就很自信,这百分之百是城墙,它是u字形的,包围着莫哥尼亚山的遗迹。

良渚遗址群,其实是良渚古城的市区及其郊野。 此后几年,考古学家们逐渐查明了内城部分的构造,城内早期和晚期的构造变化,发现了城墙外一半封闭的外城。

2015年,在发现良渚古城周边水利系统年轻的基础上,最终确认了良渚古城周边水利系统的存在。 现已知良渚古城是一座拥有宫殿区、内城、外城、周边水利系统四重结构的庞大城市。

张忠培:这座城堡有多大,300万平方米,故宫有多大,72万平方米,这座城堡是同时代或者到夏天为止规模最大的,这是中华第一城。

古城中央莫角山宫殿区面积约30万平方米,内城面积约3平方公里,外城面积约6.3平方公里,周边水利系统影响区约100平方公里。 这是一座具有明确功能设计的历史城市,位于古城中间的莫角山宫殿区,是权力和信仰的中心,周围台地大部分是手工业工房,农业都位于古城之外,为古城居民提供粮食。

5000年前良渚古城已经具有明确的城乡领域,这是一座与水并存的古城,水利系统集防洪、运输、灌溉、供水等功能于一体。

古城内外,水道纵横,以河为道,舟楫往来,茅屋眺望。 当今江南水乡临水居住的建筑结构,与水和谐共存的生存智慧,已在数千年前的良渚时代出现。

这代表着鲜明秩序的象征性王国都、三重相的城市结构、宫殿区的中心设计理念、中央高度周边低高度的变化、都是权力的象征,对中国古都的营造思想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中华文明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良渚古城的发现是众多不可驳倒的考古证据,确立了中国在世界早期文明史上的地位。

世界着名的考古学家、英国皇家科学院院士、剑桥大学教授科林伦福儒教授,考察了良渚古城遗址后,发现中国新石器时代远远低估了,5000多年前良渚社会已经进入了早期国家文明阶段,良渚古城的发现将中国早期国家的历史推上了1000多年,古埃及文明、两河文明

内容支持/杭州良渚遗址管理区管理委员会

编辑/提示

大家都在看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