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存者与记忆_ 761位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后代传承记忆 最小者5个月大

昨天,南京大屠杀遇难者家属节在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者纪念馆的墙壁前举行。 万程鹏摄

“南京大屠杀82年过去了,作为幸存者的后代,这个特殊的团体成为了传达南京大屠杀记忆的重要力量”,12月3日上午9点,“南京大屠杀幸存者的后代继承记忆的行动”的发表会在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者纪念馆举行。 会议后,在旧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者纪念馆举行南京大屠杀遇难者家属祭。

南京大屠杀过去82年,当年的幸存者已经进入了非常高龄的年龄,历史目击者凋亡。 幸存者的子孙早晚与幸存者生活在一起,在传承南京大屠杀史实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者纪念馆馆长张建军今年4月5日宣布,纪念馆和侵华日军受害者援助协会“南京大屠杀幸存者的子孙继承了记忆行为”。

截止到11月,旧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者纪念馆收集了82名幸存者家属的761名幸存者子孙信息登记表和生存者子孙系图,并将其引入数据库。 幸存者的子孙中,男性396人占52%,女性365人占48%。 后代中年龄最大的是幸存者的第二代,今年79岁。 最小的是幸存者第六代,现在只有五个月。 据统计,能够参加记忆传承活动的399人为二代155人、三代154人、四代89人、五代1人。

马邝是旧日军南京大屠杀的幸存者马秀英的孙女,她叙述了第一次迎来日本队时的情况,“继承南京大屠杀的历史,守护难忘的记忆,守护不可否认的真相,守护和平”。

当天,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夏淑琴、葛道荣、马庭宝、艾义英、周万荣在家人的陪同下追悼了自己去世的家人。

1937年12月13日,车夫魏绍民因拒绝日军导游而被枪击,留下妻子和魏祥发等7名儿童。 魏祥发源多年的愿望是把父亲的名字刻在牺牲者名单的墙上。 纪念馆的工作人员调查了大量的资料,发现名单的墙壁上有牺牲者“魏少明”,和魏祥发源的父亲魏绍民是同一个人。 3号魏祥发的女儿魏冬梅,儿子王庆来到现场,祭祀先人。

现在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和遇难者家属都已年老,南京大屠杀记忆的继承责任已经落在他们子孙的肩上。 今年62岁的葛凤瑾是幸存者葛道荣的次子,他曾多次与父亲参加中外座谈、集会、宣传等活动。 “父亲经历了战争的痛苦,经常记住历史,教我要珍惜和平。 今后,我们将继续竭尽全力传播南京大屠杀历史真相,让许多人记住历史,珍惜现在,面向未来。 (吕鑫)

大家都在看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