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马能源车充电_ 谁能解决充电焦虑?中外车企充电布局大不同

   

30秒读全文:■国外充电领域市场以汽车企业为中心,由于基础设施不足以满足汽车需求、汽车销售需求等原因■中国充电桩持有量前三强为特电、星充电、国网公司,三人都没有汽车企业的背景,长期处于亏损状态,这也是汽车企业初期配置较少的原因。 今年以来,情况有所改善■随着电化速度的加快,充电业也迎来了转折点,头部企业的特电开始获利,激发了汽车企业的配置欲望,他们打开了窗口,试图解决用户的痛苦。

国外充电市场汽车企业是主力,原因多种多样

说到汽车企业打桩,首先特斯拉很容易想到。 传统的汽车企业不仅要制造汽车,电动汽车厂商也要考虑充电问题,特别是最初的布局。 型号s上市时,特斯拉已经开始规划超级充电站的布局,截至今年特斯拉已在全球设立了1533个超级充电站,超级充电站约1.4万台。

特斯拉选择自主打桩是因为当时市场上的所有充电桩都不能满足其需求,另一家汽车企业日产的理由是想卖更多的车。 以美国为例,充电运营商主要是ChargePoint和Greenlots两家,具有运营商人数少、布局慢的特点,企业为推动新能源车的发展,必须探索解决相关基础设施建设慢的问题的方法。

于是,2014年,日产在美国启动了“No Charge to Charge”计划,与当地的充电站运营商合作,为在指定地区购买日产叶片的用户提供了2年的免费充电服务。 之后,日产与运营商EZ-Charge合作,发布了面向审判用户的EZ-Charge卡。 用户使用这个充电卡,通过给APP充电,可以缓慢的60分钟和早的30分钟获得免费的服务。

与上述两家企业相比,大众在美国打桩的理由是“受到处罚”。 2015年9月,允许使用软件篡改部分柴油车排放测试结果。 此后,大众与美国联邦监督机构达成和解,和解条件之一是承诺在美国建立全国性充电网络,之后成立了selectiriyamerica。

由于新能源的车体量相对较少,在一线操作的馀下,车企之间的合作也是不可或缺的。 2017年7月,宝马、戴姆勒、福特、大众(包括奥迪和保时捷)宣布成立充电运营商IONITY,开发和建设大功率充电网络,全面支持整个欧洲的电动汽车。 今年九月,现代汽车也加入了这个联盟。

数据显示,截至今年9月,IONITY已在欧洲运营了近140个充电站,另外50个正在建设中。 根据计划,到2020年,IONITY快速充电站已扩展到400个,欧洲主要高速公路平均每120公里至少有一个站点,大大改善了电动车主的使用经验。

总体来说,国外充电桩的建设和运营动力来自市场,技术、销售等需求使更多的汽车企业积极参与充电桩的建设和维护。 此外,一些国家私人桩高也是一大特色。 以美国为例,据美国能源部统计,截至2019年1月,美国已建成6.7万个公共充电桩,同期充电桩总量约50万个,个人充电桩比例超过86%。

在中国的充电领域由第三者势力主导,汽车企业变得笨蛋了

与国外不同,中国充电桩持有量前三强为特电、星充电、国网公司,三者都没有汽车企业的背景。 据中国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促进联盟的数据显示,截至今年8月,3家企业的充电设施持有量分别为135937台、94402台、87846台。

有趣的是,上述三个布局区域是不同的。 其中,国家电网作为充电桩建设的主力军,重点构建高速充电网络,保证电动所有者的长距离持续需求,其目标是2020年建设1万个公共充电快速充电站,12万个充电桩。

专电重点建设公共广场站,资料显示,目前专电以与各地政府和产业链企业合资等形式,共设83家子公司,建设场所集中在政府机关、交通中心、大型企业、科技园区、商业综合体等停车场,是公共旅游充电保障。

星级充电选择个人桩为主要领域,以免费桩、共享充电桩、网络销售桩等形式,期待能满足乘车人员的需求。

但是同样,长期以来充电桩企业陷入赤字状态,也许是汽车企业过早进入的原因。

事实上,中国汽车企业在充电桩领域也有比较老的配置者。 2015年,上汽集团宣布充电平台安悦充电。 当时上汽集团方面表示,其主要目的是为推广和销售新能源汽车,协助“新能源汽车战略”的需求。 迄今,安悦充电桩市场拥有量达到17340台。 此外,比亚迪也在同年开展了充电桩业务。

在业内,背叛汽车企业的充电企业与其他充电企业相比,主要在两个方面占有优势,其一是容易促进新能源汽车的销售,其二是有利于建立基于共享移动的服务体系。 到目前为止,汽车集团投资于共享移动平台的EVCard,自主充电模式的构建能够为团队提供稳定的服务保障。

但是,投入当初,数据并没有想象的那么精彩。 以安悦充电为例,根据2018年初发表的数据,该充电桩每天的使用率约为10%左右。 在当时的行业中,充电桩的使用率达到30%以上才有可能获利,这是因为其他汽车企业担心充电领域“过早”。

但是,随着新能源车市场的进一步扩大和新车企业的进入,近年来在我国充电桩市场,车企业直接参与充电桩业务的情况发生了变化。 另一方面,汽车企业成立了充电服务队伍,从事充电设施的投资、建设、运营。 例如,小鹏汽车已经成立了相关团队,在进行快速充电网络建设的同时,汽车企业也加强了与充电桩企业的合作。 今年7月,大众、一汽、江淮三方汽车企业与星级充电,建立合资公司迈斯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布局充电桩建设运营等。

充电市场价值的激活是企业选择强劲进军的重要原因

很明显,目前我国市场充电桩领域仍以第三方势力为中心,随着新能源汽车占有率的增加,汽车企业布局也进一步加快。 不仅是中国品牌,海外品牌也加入了集团。

今年7月,由宝马、大众和戴姆勒等7家德系大公司共同建立的充电基础设施平台Hubject宣布,与中国本土的充电运营商深圳车的电网、云速充、充电侠、帅哥建立了合作关系。 2018年前,胡锦涛签署了星际充电与合作协定。

2018年成立的Hubject于2018年8月在中国设立了分公司,特别是其服务对象不是c方的业主,而是CPO (充电桩运营商)/OEM (电动汽车制造商)/EMP (充电供应商)等b方企业,汽车企业、供应链、能源公司等 这意味着海外汽车企业已经被分布在中国的充电领域,不仅仅是客户,还在进一步向上发展。

实际上,作为“重资产”领域,充电桩产业存在投资大、收益周期长、初期使用率低等问题。 为什么汽车企业此时选择加强在中国市场的布局?

原因很简单,汽车企业电动化布局加速。 无论是中国品牌还是海外品牌,近年来电动化战略不断出台,在加快产品线布局、提高车型销售量的同时,充电领域也是必不可少的。 特别是在当前的中国市场,政策补贴正在退出,新能源市场由“政策主导”向“市场主导”转变时,更开放的市场环境也必然吸引更多企业的参与。 特别是近年来,国家政策也从整车的补助金倾向于基础设施,充电设施也是国家的重点发展领域。

另一大原因是,迎来了业界和拐点,企业想占领风口。 今年年初,青岛特锐德电气株式会社特电母公司发布了业绩速报。 公司2018年实现营业总收入58.06亿元,比上年增长13.73%。 纯利润2亿元,比上年减少27.8%。

虽然纯利润有所下降,但是特锐德指出,收益主要是由于充电量的急速增加和该板块的其他业务的增加,特电终于结束了连年赤字的状态,实现了盈亏平衡。

这鼓舞了市场,表明充电领域存在的巨大市场价值被激活了。 此时被充电桩市场“杀死”的汽车企业之所以没有错过市场空间,能够快速把握赚钱的机会,也许是最近汽车企业加速了充电桩在中国市场的配置的原因。

此外,另一个原因是需要解决用户的痛点。 大众汽车集团世界执行副总裁苏伟铭表示,配置充电桩是大众的基础生态圈的必然,目前,电动汽车充电还存在很多绘制点,充电缓慢、等待充电时间长的用户找不到充电桩,或者充电桩破损、无法支付所占据的用户,其充电价格 如果不投资充电桩,这些新能源充电的要点问题就无法解决,大众汽车等企业需要入局。

全文总结

任何行业的发展都不是一方势力推动的成功,而是集体合作,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迄今取得了一定成果,未来行业希望进一步发展,汽车企业与上下游企业的合作是必然的。 在“风口”来临的今天,占领山是所有企业想要实现的目标。 无论是比亚迪、上汽集团等中国品牌,还是宝马、大众等海外品牌在充电领域的配置,在短时间内可能看不到收益,但是在长时间、广范围的配置中,总是有收获和经验,最终的市场属于哪个,或者还不知道哪个势力。 但是,更多的企业进军、更广泛的布局可以说对于有充电课题的消费者来说是有利的。 (文/汽车房章涟漪)

大家都在看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