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新一线城市备受瞩目。
根据“2019城市商业魅力排行榜”,今年有成都、杭州、重庆、武汉、西安、苏州、天津、南京、长沙、郑州、东莞、青岛、沈阳、宁波和昆明14个城市,被评为2019年的新一线城市。
最近,31省市区经济三季报全部发布,引人注目的14个新一线城市三季度“战果”也全部发布。 研究人员整理了三季报,除苏州(6.0% )、沈阳(4.2% )外,馀下的12个新一线城市均胜过第三季度全国平均GDP增长率(6.2% )。 从GDP总量来看,第三季度进入“兆俱乐部”的城市从去年同期的4个席位扩大到了6个席位。 另外,将进入长沙、郑州、宁波、青岛年底或“兆俱乐部”。
研究员认为,第三季度的经济数据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城市的年经济表现。 可以看出,在2019年第三季度全国经济增长放缓的背景下,许多新一线城市的经济表现依然坚定。 其中,谁的实力最强?
长沙、成都的增速领先14个城市今年第三季度,长沙、成都、南京经济增速进入第一阶段,三城经济增速均超过8%,分别以8.3%、8.1%和8.0%的成绩名列新一线城市榜首。 第二梯队包括十个城市昆明、武汉、郑州、东莞、杭州、西安、宁波、青岛、重庆、苏州,第三季度的经济增长率都在6%-8%的区间。 沈阳以4.2%的增长率在14个新的一线城市中奠定了基础。
天府熊猫塔
值得注意的是,长沙以8.3%的GDP增长率在新一线城市三季报名列前茅,实现年初政府工作报告2019年度目标增长率并不悬而未决。
今年长沙上半年经济数据非常明朗,比上年增长8.2%,与成都一起领先全国“GDP兆俱乐部”城市。 据统计,2000年以来,长沙GDP的增长率战胜了全国平均增长率,近20年经济处于较高水平。
从三轮马车投资、消费来看,长沙前三季度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正好与年初预期相同。 固定投资因为第三季度的数据暂时没有,今年1~8月长沙固定投资的增长率从9.1%来看,第三季度年初预计的增长率不太大。
在投资、消费没有短板的前提下,长沙对外贸易方面的表现更加明朗。 前三季度,长沙进出口总额(海关口径)为1435.3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67.10%,超过16.7个百分点。 其中,出口1003.6亿元,增长91.8%,进口431.7亿元,增长28.5%。
作为不是沿海而是沿线的内陆省城市,长沙对外贸易经济的增长为什么如此强烈? 与此相对,研究员认为那个硬制造业的实力是重要的要素。 今年年初,长沙开始了“万企进军国际”的行动,积极引导当地企业开拓国际市场。 一方面,出口加快了企业技术创新,另一方面,创新有助于企业开拓更广阔的高端市场。 “长沙智造”带来的经济成果在GDP上很明显。
但是,与成都、武汉、郑州等人口突破千万的新一线城市相比,长沙人口规模要小得多。 2018年底长沙常住人口仅为815万人,与千万大城市仍有很大差距。 此外,北有武汉,南有广州,在湖南人口流失的热门地区,长沙作为湖南省省会的人口虹吸能力进一步削弱。
将来,长沙如果没有人口规模的大突破,就会导致劳动力不足和消费市场的限制,影响服务业的发展和演化,最终可能会对长期发展造成制约。
苏州、西安下行压力与长沙提交的“成绩表”形成鲜明对比,西安、苏州三季度经济增长略暗。
苏州第三季度GDP总量为14000.3亿元,14个城市居第二位,仅次于重庆,为16073.6亿元,比上年增长6.0%,从最后一位排在第二位,低于全国水平(6.2% )。
对此,研究员认为2019年前第三季度苏州经济增长迟缓的重要原因之一是进出口总额负增长,进出口总额从去年同期的16894.6亿元下降到16300.3亿元。
第三季度,西安以6.7%的增长率排在第九位,但是14个城市“倒退”是最大的城市,西安年初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8%左右的年GDP增长目标几乎不能实现。
西安在2018年前的第3季度,与去年同期相比以8.2%位居第5,但1年内西安后退了5位,与去年同期相比也下降了1.5个百分点,减少率为14个城市最大。 与去年相比,最后沈阳的GDP减少率为1.3个百分点。
为什么西安第三季度的经济会这样表现? 西安在进出口方面很优秀(进出口总额比去年增加了32.40% ),但在消费和投资不振中,仅靠贸易这一“马车”无法拉动第三季度的GDP。
首先是市场消费的低位运行。 第三季度,西安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3505.3亿元,远低于全国水平的8.2%,同比增长5.7%。
与此同时,西安固投增长率也显着下降,上三季度城市固定资产投资(不包括农户)比上年同期(8.5% )仅增长0.3%,下降8.2个百分点。 远远低于全国同期固投增速的5.4%,也低于年初西安决定的7%左右的目标增速。
西安第二产业进入调整期,也是第三季度经济低迷的重要原因。 上三季度,西安市全体规模以上的工业增加值比去年同期(9.5% )下降了3.1个百分点,达不到自己的预期(7.5%左右)。
研究人员认为,新一线城市包括发展潜力大、可塑性强的非一线城市。 14个城市在GDP总量上与传统的4个一线城市有差异,但各自的特色、分工不同,越来越成为我国多中心城市体系协调发展的重要极点。 (研究员刘美琳)
资料来源: 21世纪的经济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