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汉口的火车_ “四大名镇”中的小弟“汉口” 如何在清末大变局中后来居上的

摘要:在着名的“天下四大名町”中,汉口原本只是末座陪伴,清代末期其他三町衰退了,但汉口是异军突出,成为其中最发达的地区。

正文:

从宋代开始下降,随着手工业等商品经济的繁荣,除了原来的行政区划之外,以商品制造、贸易等经济活动为中心发挥作用的人口密集区——城镇也发展起来了。

这样的城镇一般依靠附近的城市发展,其规模普遍较小,主要在城镇居民和农民之间建立商品交易平台。

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到了明清时代,一些城镇因各种原因迅速发展,跨越城市范围,成为地区乃至全国经济的重要城镇。 着名的“天下四大名町”——江西景德町、广东佛山町、河南朱仙町、湖北汉口町,其中长颈。

在这四大名町,汉口无论是历史还是规模,原本都是比较弱的一个人。 但到了清朝末期,其他三镇开始衰退时,汉口镇突出异军,成为四大名镇中最发达的地区。

二十世纪初有英文版汉口地图,其对外贸易发展

在清末的社会大变革中,位于长江边的城镇究竟是如何一步一步崛起的呢?

一、四大名町的“弟弟”

就经历来说,这四大名町中景德町无疑是正确的“大哥哥”。

从汉代开始,当时也被称为“新平”的景德镇开始烧制陶器。 直到宋真宗景德年,这里的瓷器才开始进入宫廷,成为天下着名的窑炉之一,也有“景德镇”之称。

到明清时代,景德镇依靠天下瓷器、精巧无比的技术和便利的水运条件,瓷器生产规模扩大,景德镇也成为中国乃至世界瓷器生产交易的核心。

与景德镇类似,佛山的发展也与当地资源有很大关系。 明朝开始在佛山镇及其周边地区发现了大量优质铁矿石,佛山冶金铁和铁器制造产业也得到了迅速发展。

清朝时代,佛山镇正式确立为两个广阔的唯一合法铁器制造区域,这里的制造业规模进一步扩大,带动了其他商品贸易的发展。 特别是康熙二十三年( 1684年)开放海禁后,佛山一举成为铁制品和其他商品出口的贸易基地。

河南朱仙镇的崛起依赖于大城市开封区域附近的优势和贾洛河这条航运要道的开通。

在地理位置上,朱仙镇距开封仅20英里。 贾卢河不是开封,而是从这里进口旧运河,开封与淮河之间的商品流通必然以这里为中心,这里的商品交易规模开始急剧扩大。

明末清初,朱仙镇规模达到了顶峰,在仅120平方公里的面积中,人口竟达到了20万人的巨大、繁荣程度。

与这三镇相比,汉口的发展历史要短得多。

明代成化年间,汉江改道了。 洪水流经当时的汉阳县范围,分为隔河眺望的两个地区,这个新地区是后来的汉口町。

在行政归属方面,汉口虽属汉阳管辖,但由于汉江阻断,渠道深,大船易停泊,具有通连江浙江、四川、湖广各地渠道优势,汉口从此开始了其发展道路。

从明末到清代,长距离贸易的规模在扩大。 在位置上,汉口位于中国的中心地带,具备货物运输的先天有利条件,航运发达,车站便当流畅,与其他三镇并列为“四大名町”。

但是,此时汉口与其他三镇相比,规模还相当远。 据汉口当地史料记载,到清朝嘉庆为止,汉口町的人口只有12万人左右,与同期的景德町相比,人口规模约为一半左右。

那么,汉口什么时候开始住在后面呢?

二、三镇衰落与汉口崛起

从清朝中后期开始,除汉口外其他三镇开始衰落。

在这三个镇中,最先衰退的是朱仙镇,其衰退的原因是贾罗河。

随着黄河上游生态环境的恶化,从清朝开始黄河决口的次数越来越频繁,灾害也越来越大。 道光二十三年,黄河再次决口,彻底堵塞贾罗河。 之后,失去航运便利的朱仙镇迅速败退,人口也从清初最盛时期的20多万人下降到了光绪年间的1万多人左右。

景德镇与佛山衰退的原因相似,是核心产业倒塌造成的,唯一不同的是景德镇内乱衰退,佛山败给了外患。

1850年以来,太平天国起义的浪潮开始席卷东南半壁,江西省作为主要战场之一,在战争中被摧毁了近20年。

这场战乱给景德镇瓷器制造业带来了巨大灾难,不仅瓷器工人大量流失,而且太平军、清军、湘军等武装在九江、鄱阳湖一带,瓷器外运的主通道被堵塞,直接导致景德镇败退。

鸦片战争以来,大量西洋货物流入广州,给佛山制造业带来巨大冲击。 光、咸丰年间佛山众多工坊陆续破产,众多工匠失业,直接导致佛山经济全面衰退。

但是在这个改变中国命运的巨大变革中,汉口是乘势发展的。

1862年,汉口开通,正式开始对外贸易。 在随后的十多年内,随着轮船等先进交通工具的应用,汉口、上海、宜昌等陆续实现通航,截止到十九世纪末,一年进出汉口的国际货轮达到2300多艘,使汉口贸易规模倍增,成为长江流域内仅次于上海的巨大港口。

1906年以来,随着京汉铁路的开通,汉口和华北地区的贸易通道也进一步扩大,华北各地的货物也向汉口集中。 史料显示,京汉铁路开通前,河南省进口汉口货物价值约700万辆,而在铁路开通的1910年,河南省的汉口货物总值急剧增加到1790万辆,正是“火车响金万辆”。

另外,在汉口租界,外国势力开设了多个近代化工厂、洋行、银行等贸易和金融机构,客观地促进了汉口的近代化发展。

除了这些因素外,还有人在汉口的发展过程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此人是晚清四名臣之一,湖广总督张之洞。

在主政湖广的二十年间,张之洞致力于实践“实业救国”。 在此期间,他开创了新式学堂,武汉大学等名校的前身,为近代中国培养了很多人才。 他还通过推动新工业的发展、建立新工厂等措施,大大推动了该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 如《张文襄公治颚记》所述:……知武汉为重镇,实公有二十年创建之力。

如上所述,汉口在晚清乱局崛起,将其他三镇遥遥领先,实际上是天、地、人三者有机统一的结果,是新时代淘汰旧时代的历史必然。

参考文献:

《浮梁县志》《景德镇陶录》《江西省大志.陶书》《佛山忠义乡志》《清稗类札》《开封都市史》《汉口租界概况》《张文襄公治颚记》

大家都在看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