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政策的是_ 详解10月宏观经济数据:消费潜力持续释放 基建投资相对稳定

刘爱华同时指出,目前世界经济增长放缓,外部不稳定因素多,国内周期性问题与结构性矛盾重叠,经济压力持续增加。 要着力落实已经发布的各项政策,协调政策,加强经济发展韧性,抵抗经济压力,促进就业稳定增长,基本稳定物价,落实民生保障工作。

国家统计局14日公布了10月份的宏观经济数据,工业、消费、投资等经济指标下降。

国家统计局发言人刘爱华14日在国新事务所记者招待会上表示,从判断宏观经济常用性的四个方面——增长、就业、物价以及国际收支来看,整体经济运营继续保持整体平稳稳的发展态势,主要指标依然运行在合理的区间。

刘爱华同时指出,目前世界经济增长放缓,外部不稳定因素多,国内周期性问题与结构性矛盾重叠,经济压力持续增加。 要着力落实已经发布的各项政策,协调政策,加强经济发展韧性,抵抗经济压力,促进就业稳定增长,基本稳定物价,落实民生保障工作。

市场销售稳步扩大

关于未来的经济动向,刘爱华总结说“长期有基础,短期有支持”。 经过长期发展,积累了充分的物质基础,基础设施越来越完善,产业体系逐渐完善,人才非常丰富,素质高人才增加,市场规模也在增长。 中国经济既有充分的韧性和巨大的潜力,又有繁荣的活力。

短期来看,经济继续保持稳定运行仍有很多支持。 消费潜力持续释放,产业升级动能增强,开放活力持续出现,政策效应持续出现。

从消费来看,1-10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334778亿元,增长率为8.1%,增长率比1-9月下降0.1个百分点。 10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38104亿元,比上年增长7.2%,增长率比上月下降0.6个百分点。 其中,除汽车外,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了8.3%。

消费潜力稳定基础设施投资

世博新经济研究院副院长刘哲在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1-10月份消费市场整体增长率下降。 从结构上看,乡村消费品零售额比城市消费快,进入市场推广,建设便利物流、完善供应链、灵活支付方式等消费基础设施,对刺激三四线城市消费潜力发挥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按经营单位划分,10月份城镇消费品零售总额为32744亿元,比上年增长7.0%,乡村消费品零售总额为5360亿元,增长8.6%。 1-10月,城镇消费品零售总额286268亿元,比上年增长7.9%,乡村消费品零售总额48510亿元,增长9.0%。

刘哲表示,从结构上看,处于供应相对饱和阶段的传统汽车消费仍有一定压力,供应开始老化,但消费升级类商品如通信器材、体育娱乐用品等仍在急速增加。

数据显示,超过限额的通信器材和体育娱乐器材商品分别增长了22.9%和11.5%,增长了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15.7和4.3个百分点。 国内旅游收入、全国电影票房总收入持续快速增长。

刘哲认为,未来需要采取许多措施,满足消费需求,发挥消费潜力。 一是减税降价,从需求方面提高居民消费能力;二是顺利供应渠道,加快农村消费补助设施建设,降低市场增长阀门。 三是提高供应质量,优化结构,提高消费者购物体验本身,激发最终需求。

私人投资增长率仍在下降

投资方面,1-10月,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包括农户) 510880亿元,同比增长5.2%,增长率比1-9月下降0.2个百分点。 1-10月,高新技术产业投资比上年同期增长14.2%,比全部投资提前9.0个百分点,其中高新技术制造业和高新技术服务业投资比上年同期增长14.5%,增长13.7%。 社会领域投资同比增长12.9%,其中教育、文化、体育、娱乐业投资分别增长18.0%,增长13.8%。

消费潜力稳定基础设施投资

刘哲表示,1-10月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结构特征明显,传统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大,符合工业化后期和城市化后期的投资变化规律,同时高新技术制造业和高新技术服务业投资增长率一直保持在10%以上,显示了经济转型中新经济领域投资增长的潜力。

“完全竞争和供应过剩领域的投资增长率下降,供应不足领域的投资增长率上升,下降1升也是满足生活需求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趋势。”刘哲说。

从领域来看,基础设施投资比上年增加4.2%,制造业投资增加2.6%,房地产开发投资增加10.3%。

刘哲表示,目前基础设施投资高峰过去,1-10月基础设施投资增长率略有下降,符合预期。 将来的基础设施投资集中在民生领域和中西部地区的短板领域,支持对抗传统基础设施领域的饱和压力,基础设施投资在一定时间内保持相对稳定的增长。

58安居客房产研究院院长张波对第一财经记者说,从总体上看,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率仍在下降,今年5月以来增长率持续下降。 但值得注意的是,由于东部和东北部地区下跌特别明显,东部地区投资绝对值高,其增长率钝化对全国平均水平有明显下降作用。

从产业来看,第一产业投资减少2.4%,第二产业投资增加2.3%,第三产业投资增加6.8%。 私人投资291522亿元,增长4.4%。

刘哲值得注意的是民间投资增长率还在下降,并且已经连续7个月低于固定资产增长率,将来需要提高改革力度,实行减税减费,深化营业环境改革,激发微观主体活力,稳定企业家对经济和经营的期待,实现从期待改善向投资改善的传导

调查失业率略有下降

值得注意的是,1-10月,全国城镇新增就业1193万人,全年城镇新增就业1100万人,提前实现这一目标。

调查失业率也下降了。 10月,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1%,比上个月下降0.1个百分点。 其中,25-59岁的人口调查失业率为4.6%,与上月持平。 31大城市城市调查失业率为5.1%,较上月下降0.1个百分点。 全国企业职工每周平均工作时间为46.8小时,比上个月增加0.1小时。

刘爱华表示,经济总量扩大因素、结构调整因素、创业创新作用和稳定就业政策持续发挥有效作用,是目前经济压力下就业形势稳定的非常重要的原因。

“经济总量不断扩大带来了增长效应。 今年第三季度GDP仍保持6.2%的中高速增长。 据推算,经济每增长一个百分点,就会雇佣大约200万人,6.2%的增长率应该能够促进1100万人到1200万人的雇佣。 刘爱华说。

今年政府非常重视促进就业活动,在宏观政策层面一贯以就业为优先,政策效应持续出现,特别是对解决重点集团就业发挥了非常大的作用。 10月,全国城镇的调查失业率从9月的5.2%下降到5.1%。 其中最重要的因素是高中毕业生就业情况逐渐好转。 10月,20-24岁大学毕业生失业率下降了1个百分点以上。

物价是备受关注的民生问题,猪肉价格上涨,10月份CPI比上年上升3.8%,创下了7年以上的最高记录。 但是,减去食品和能源价格的核心CPI的上个月比上升了0.1%,上升幅度比上个月下降了0.1个百分点,比去年上升了1.5%,上升幅度和上个月一样。 扣除猪肉价格上涨的主要原因,CPI的上月比上升了约0.1%,比去年上升了约1.3%,整体稳定。

刘爱华说,目前物价上涨继续呈现结构性上涨特征。 CPI整体来看,主要是食品价格拉动,10月份食品价格比上年上升15.5%,CPI上升3.05个百分点,对CPI的贡献率达到80%。 食品价格上涨幅度较高时,非食品价格继续保持较平稳的上涨态势。

刘爱华认为,从猪肉的现状来看,各级政府非常重视恢复猪肉的生产,最近采取了各种措施确保稳定价格,增加猪肉的供给,及时启动社会救济、保障标准和物价上涨联动机制,增加困难群众的生活补贴,增加困难群众的生活补贴 随着恢复猪生产的相关政策措施的落实,猪生产能力逐渐恢复,猪价格逐渐稳定。

【关注二手住宅,获取更多住宅信息】

文章来源:第一财经

大家都在看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