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壹账通股价_ 平安旗下金融壹账通“流血上市”,市值缩水40亿美元

2015年12月注册成立,2018年完成a回合融资,2019年正式IPO,平安集团下属的金融壹通的上市履历产生的时候好像按了“加速键”。

12月13日晚,金融壹账通正式注册新交易所,其最终价格为10美元/ADS,发售3120万股ADS,另有468万股超额销售权,合计不超过3.59亿美元。

上市前一天,金融壹帐通宣布,纽约IPO的资金募集额从当初预计的5.04亿美元下降到2.6亿美元,股价区间从当初预计的ADS 12美元下降到了14美元到9美元到10美元。

首次交易日,金融壹帐户通上市首日上涨5.1%,报价10.51美元,然后大幅跳水,一次除去10美元的发行价,最终报价平均收入,10美元,市场价格为36.3亿美元。 相比之下,日本SBI和软银领导的a回合的评价达到了75亿美元。

从上市港口发布与壹钱包合并的计划开始,到确定新交易所的上市,削减IPO规模,金融壹账通的上市节奏似乎很快,但还是打三折。 在科技股市价格普遍下跌的背景下,该平安下属的金融科技巨头上市时没能赶上资本市场的最佳窗口时间。

一家同行公司的干部对钛媒体说:“壹帐户深入了解银行用户的情况,根据银行的需要提供银行在线变革相关的服务是比较有前途的。 但是,他们缺乏发展在线业务所需的独特资源,容易陷入红海竞争,未来的利益可能难以保障。 他还表示:“一旦上市,预计将面临较大收益方面的压力”。

三年零九个月亏损近三十四亿元

至少从目前来看,金融壹通的收益压力非常显着。 根据招股书,金融壹帐户最近三年累计亏损34亿元。

2017年、2018年分别为5.8亿元和14.1亿元。 2017、2018、2019年前三季度,金融壹帐户净损失分别为6亿7000万元、11亿903万元、10亿9000万元( 1亿468万美元)。

唯一的好消息是,从净亏损占总收入的比例来看,这一数据从2017年的104.3%下降到2018年的84.2%,2019年前第三季度的数据下降到67.5%。

在此之前,中国平安联席最高经营责任人陈心颖就金融壹通的损失问题谈到“金融壹通的50%成本放在新产品上,不制作新产品就能立即获利,但金融壹通将继续开发和投入创新产品。”

金融壹账通则表示:“过去经营损失发生,预计将来会发生经营损失,我们有可能无法实现或维持盈利性。” 公司处于发展初期,继续产生大量费用,开发解决方案实现商业化,促进业务发展。

其实,作为平安集团孵化出来的金融科学技术公司,金融壹通的经营各方面都依赖平安集团。

以营业收入为例,名义上2017年、2018年和2019年前的第三季度金融壹通从平安集团得到的营业收入为2.36亿元、3亿元和6.77亿元,在存折整体营业收入中所占的比例分别为40.5%、37.3%和43.56%。

但由于陆金所等合营企业尚未进入平安集团,结合这些公司的收益贡献,平安系公司占金融壹通营业收入的50%以上。

同时,平安集团也是壹帐通最主要的技术支持、客户获得和人力资源支持供应商,从壹帐通2017-2019Q3平安集团购买的支出占总支出的23.9%、27.6%和15%。 在投资和财务领域,壹帐通和平安集团交易频繁,向平安集团发放委托贷款,从平安集团购买资产管理产品,获得贷款,租赁设备。

金融壹通与平安集团达成协议,双方的合作延长到IPO完成后的10年。 前提是平安集团继续持有或实际上至少持有30%的股份。

金融壹账通的b方物语

出生初,金融壹帐通扮演平安集团金融科学技术的输出角色。

2015年底金融壹帐户通被定位为面向金融机构的商业科技云服务平台( Technology-as-a-Service ),翌年,开放平台、能源行业成为平安集团的新定位。 2018年,平安集团将品牌标志从“保险银行投资”改为“金融技术”。

从业务看,金融壹通有责任直接向外部机构出口金融科技和业务解决方案。 这是目前金融科技的主流课程,他们喜欢中小银行和中小金融机构的数字转型机会。

据奥维咨询统计,中国金融机构2018年共投入科技支出1522亿元,这一数字以21.4%的年复合增长率增长,2023年达到4008亿元。 中国金融业科技服务市场规模实现48.7%的高复合平均增长率,由2018年的188亿元增长到2023年的1369亿元。

根据客户类型(银行、保险、资产管理)和方案领域(营销、产品、控制、运营、技术),壹帐通目前主要提出以下12种解决方案。

金融壹账通提供的12种解决方案,图片来源:招股书

以第一个解决方案“零售银行数字化转型”为例,壹帐户智能营销(快速完成新产品客户答疑设置,识别高精度金融文本)、智能产品(实时企业在线折扣,多层企业融资贯通)、智能控制(微表情识别,贷款状况信用缺陷)

与一般金融服务商收取前端费用不同,壹帐户的收益模型着重于与客户的合作,使用“采用-深化-融合”收益模型,根据交易数(贷款生成、索赔处理、数据库查询和API调用)收取费用。 形成了基于交易量的分润模式。

客户在一个账簿平台上增加业务数量,一个账簿也成为他们运营的一部分,融合了平台的深度。

大家都在看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