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田间发病的症状
茎杆感病,初期发生黑斑,病斑周围无黄晕,随后逐渐扩大,病斑易成斑块,严重时茎部部分变黑。 叶生病,初期由深褐色出现黑色不规则斑点,斑点周围伴黄光晕,后期连成一片,最终枝干枯萎。 果实成熟时,病斑周围多保持长时间的绿色,病斑附近果肉稍凹陷,病斑周围为黑色,中间色浅而稍凹陷。
二、番茄细菌性斑点病的成因
1 .种子带菌引起幼苗感染
从发病的果实中收集种子,使细菌附着在种子表面,感染健康的种子,使细菌附着在种子内部。 该病菌可在干燥种子上存活20年,与种子远距离传播。 条件适当时,少量带菌种子会引起大量幼苗感染。
2 .土壤带菌引起的病原菌积累
番茄细菌性斑点病病原菌在土壤中至少能存活7个月,成为第二年初的感染源,当土壤营养不良、温湿度相对较高时,病原菌大量繁殖,引起幼苗发病。
3、温暖的高湿环境有利于细菌性斑点病的感染、传播
温度低,雨水多,区域地势低,排水差,关棚时间长,容易发生洪水等病害。
4、田间管理不善,加强了病菌的传播和传播
株发病后,如果不及时拔除病株或任意堆积病残体,不及时离园,健康的株就会生病。 病菌还附着在工作服和操作工具上,扩散到健康的番茄株上,在条件适当时感染。
三、综合防治措施
1 .种子被消毒,初染源少
种子表面的病原菌,首先用冷水润湿种子,将种子在55℃的温水中浸渍30 min,或者在1.05%的次氯酸钠溶液中浸渍20~30 min,或者在3%的中生菌水合剂600~800倍液中浸渍30 min,或者洗净后播种。 对种子内部的病原菌,采用干热灭菌的方法,注意干热灭菌的温度和时间,进行小规模试验后可以推广使用。
2 .土壤处理,减少菌源
育苗尽量选择新床或用营养土育苗。 每平方米旧床上加3%抗生素5 g/m2,加水4~5 kg。 夏季可进行棚室处理,棚室内土壤浸水后,加上霸膜,在高温下晒4~6周或定植1个月前,用42%威百亩水合剂或50%氰化钙颗粒剂熏蒸处理土壤。 应用土壤消毒剂,必须遵守技术操作规范。
3、田地管理不容忽视
严格控制棚内和田间湿度的田间湿度较大时,尽量避免整枝、叉子等农作业,如果在可以用75%的酒精喷雾消毒的田间发现病株,立即除去,收获后立即除去田间的病残体和周围的杂草,深埋在田间外
4 .科学药品,有效的预防管理
发病初期立即给药,常用药剂为77%氢氧化铜水合剂800倍液,或50%春雷王铜水合剂1200倍液,或3%中草药水合剂500倍液,或大棚蔬菜用精量电动粉剂配合灰细粉5号药30 g/亩进行防治。 田间用药,铜制剂应与其他药剂交替使用,防治效果更好,避免耐药的发生。
圣女果丛枝病初期,病株顶部的叶变黄,花瓣变绿后立即变叶状,顶部的枝尖不肥大,不直立,但叶腋生出许多腋芽,腋芽又生出许多微弱的不定芽或细腋芽,病原株变丛枝状,不结实。 生产上如果发生此病,发病初期可喷射医用四环素或赤霉素溶液4000倍的溶液,10天前后预防1次,1~2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