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区_ 【金丝峡】从刀斧下抢回的5A景区(刘凤鑫)

从斧头下夺回来的5A观光地

文/刘凤鑫

在商南,周树红的名字是众所周知的,女性和孩子们都知道。 因为周树红拯救了秦岭奇观的金丝峡,培育了兴县富民的朝阳产业,创造了旅游业不朽的传说。

金丝峡,原名七里峡,是埋在秦岭南坡的新岭腹地上闪耀的峡谷明珠。 山堵水,交通闭塞,一直“没有被深厚的好朋友养活”,所以维持了原始的童贞和神秘。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西部大开发的号角吹大江南北,吹丹江春水。 依山吃山的金丝峡当地人拿起斧头,砍伐古树名木,做土窑烧精炭(出口炼钢所需的材料、日韩等国家),柏木油(提取香精,化工原料),发展经济,依山致富。 生长在白龙峡一峡两岸悬崖上的数十几百年冬青木、铁橿木、侧柏等珍贵树种被砍伐,连柏木的根部也用小土炮连根拔起,被焚烧的木炭精炭、刚捣好的柏木油由工人们肩负着运到山外出现。 花木蒐俞、清幽秀奇的青龙峡被湖北十堰籍矿夫买下矿产开发权,开山,建造从梁家墓到青龙峡矿区的道路。 石燕寨国有林和周围四千多亩原始次生林被木材商人买下采伐权,奇山秀水处女地金丝峡遭到前所未有的“杀戮”。

2001年9月7日,刚调任商南县委书记的周树红率领“调结构、兴产业、强县富民村村调研组”来到落沟村七里峡,目睹了满是伤痕的山体、浓烟的土窑、破腹峡谷、满是伤痕的陡峭山峰,周树红说:“山地开发,依靠山地致富,在保护中 这种依靠山不养山的掠夺式、破坏式的开发是绝对不可取的,这是犯罪”。 回到县里后,县委的“一组人”经过各种调查,立即决定“开发金丝峡,发展旅游业”。 颁布了《禁伐禁止开令》,“金丝峡周围28平方公里地区的一草一木、一山一石实施全方位保护,停止一切采矿、采伐等生产经营活动,休耕造林,保护绿水青山”。

2001年冬天,寒冷结冰,水滴结冰。 县抽取的由森林公安、林业派出所、七里峡护林站组成的执法集团来到金线峡,在灵官殿、青龙峡、沙沟、回子沟、寨沟、鱼川、山楂沟、杨家山、先头山、马排、泥湖等27个地方拆除烧炭的土窑和炼炭油的加工据点,废除与开发者签订的青龙峡采矿、石燕寨采伐和地条加工协议 文化观光部门统一计划设计,阶梯开发,了解濒临灭绝危机的实际情况的百姓说,周书记从斧头下拯救了金丝峡。

为保护景区林木和矿产资源,2002年1月6日,县成立了“商南县林业局驻七里峡保护林站”,配备6名工作人员,进行专业资源管理、造林、森林防火。 2002年春节刚刚过去,大地仍在白雪中,迎来萧瑟的寒风,由县林业、交通、水保、扶贫、城建、太吉河镇等部门组成的各路建军陆续进入白龙峡,揭开了商南历史上的里程碑发展生态旅游业的华丽篇章。

为尽量减少开发建设中的处女峡森林植被、地质地貌、水体景观的破坏,周树红充分利用假日休息时间,参观施工现场,按山规划设计,按水溪包装,按工序进行检测指导,指出“景观生态化、资源生态化、建设生态化、管理生态化、 在研究制定人文生态化”生态文明建设思路和原则的实践中,探索“曲不直,曲狭不平,不危险,不野蛮”、“生态性、功能性、艺术性”的开发理念和“避石保护树木,气势造景,原始粗犷,朴素自然”的“十六字建设方针”,始终培育生态文明 在生态中国第一景点建设了古老的深山老林,为未来金丝峡建立4A、5A级旅游品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回顾那艰苦的岁月,可以用艰苦的语言表达。 作为客观存在,金丝峡在地球上生存了数亿年,历史记录也有数千年。 由于观念、认识、物品、人力、财力的限制,无法开发利用,周树红慧眼犹如火炉,决心发扬具有一定政治和经济风险、万难不屈、百度不变的“金丝峡精神”,开发生态旅游业。

“我宁愿大声叫喊,也不愿打扮成这样”。 周树红自2001年秋季首次突破洪荒进入金线峡,2006年春天离开商南,仅5年,在金线峡现场工作138次,每次带着任务,带着问题去,总是解决一些难题,解决意想不到的矛盾,引导他的精神呼吁和榜样, 历代县委政府“一组人”纷纷来到,一张蓝图画到底的全县上下各级各部门形成了主导政府开发金线大峡谷的强大功能,金线峡没有资金,没有人力,没有技术,各种矛盾交织的情况下一步一步摆脱困境,实现了飞跃。 经过这位“旅游书记”的担当和献身,2003年至2004年,周树红被陕西省委员会政府授予“全省优秀公仆”和“陕西省廉勤兼优秀领导干部”称号。

由于工作需要,2006年以后周树红调到商洛、榆林。 在繁忙的工作中,他总是关心金线峡的发展,利用各种机会宣传金线峡,到处被称为“金线”,动员榆林各界人士游览金线峡,投资兴业,每年持续两三次生意,为金线峡的发展和品牌的提高进行脉络问诊,提出建议。 在榆林筹资五十万元支援闵王寨景区建设。

周树红从刀斧下救出了金线峡。 历代决策者发展了金线峡,全县24万人培育完成了金线峡的国字观光品牌。

金丝峡是名片,峡谷都之美,传播梦幻天国情报的金丝峡是一种文化,它蕴含着南北文化的交融、南北风情的故事,金丝峡是一个品牌,承载着生态文明的历史,承载着5A旅游胜地的辉煌。

如果当时没有“来自村庄”的调查研究,如果没有及时发布“禁伐令”,如果没有集中全县的力量“开发观光地,给一方人民带来利益”的初心使命,过去的七里峡能成为当今“国内一流,国际着名”的金丝峡吗?

历史永远记得金丝峡倾注心血和汗水的人们!

2019年12月11日

大家都在看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