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中国汽车销售量时隔28年再次出现负增长。 2019年,汽车冬季扩展到了至今为止迅速成长的新能源汽车领域。 中汽协公布的业界数据显示,1-10月,中国新能源汽车生产销售分别达到98.3万辆和94.7万辆,比上年同期分别增加11.7%和10.1%,比上年普遍增加3位数大幅下降。
国内车市已进入库存竞争时代,新能源汽车市场增长速度放缓,但仍是一个潜在的增长市场。 加快向新能源领域转型,成为众多汽车企业战略部署的重点。 同时,传统汽车企业分解新能源汽车板块和动力电池业务,支持其独立运营,大势加强的趋势日益突出。
11月27日下午,从长城汽车动力电池事业部独立出来的蜂巢能源,继今年7月的品牌战略计划和产品发布会之后,再次迎来了高光时刻——常州金坛的车规级AI智能动力电池工厂一期项目正式生产。
来自新能源电池产业链的700多位国内外嘉宾,其中包括宝马、光束、奥迪、福特、日产、一汽、东风、东风、本田、长城、长安、北汽、广汽、吉利新能源、奇瑞、蔚来、威马等国内外主流汽车企业100多位代表。 中国化学和物理电源行业协会等多家行业机构和一流大学领导专家、200多家电池和相关资料上市公司干部、常州市、金坛区政府和80多位国内外主要媒体代表出席了会议,强力激活了这一“江东福地”。
在活动现场,蜂巢能源总经理杨红新结合行业的发展和实际,向与会者们分享了蜂巢能源对车规级AI智能动力电池厂的理解,介绍了蜂巢能源车规级电池厂的特点和未来升级计划。
该厂位于长三角经济带中心区,区域优势明显,规划面积54万平方米,工厂周围半径300公里以内有30多家整车制造企业,有25家以上锂电联营企业,有15家以上运输机场,有9亿吨级吞吐量港,上下游资源和交通物流优势十分突出
在产能方面,蜂巢能源常州工厂总投资80亿元,产值超过130亿元,产能计划18GWh,共分三期建设:本次生产的第一期工程计划产能为4GWh,第二期工程计划产能为8GWh,预计2020年底开工
这是面向行业未来发展、按行业领先标准建设的动力电池生产厂。
在智能方面,该厂采用世界先进的电池自动化生产设备,自动化率达到95%。 其中,装配厂配置的3条生产线体均采用“工业4.0”的设计理念,自动化率达到100%,更安全高效地满足多种核心产品均衡化生产的全厂自动化率也达到99%,模块化工厂自动化率也达到91.6%,领先于大多数电池厂。
今年7月,蜂巢能源创造性地打出了动态电池“堆叠时代”的概念,与不同应用场合下的“蜂巢系列”功率电池产品平台、业界首个四元电池、无钴电池、产学研相关组织共同发布了业界首部《电动汽车用高速层压功率电池白皮书》, 为电池产业链上的各项制造技术创新提供了明确的标准指导,充分显示了蜂巢能源薄薄发展的创新发展能力,引起了行业的强烈关注和极大期待。
这次蜂巢能源常州工厂的正式生产,不仅使“堆叠时代”的电池产品实用落地,还在业内爆发了对车辆规格级动力电池标准的集中思考。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董扬前常务副会长在生产仪式上表示:“车用锂离子动力电池发展成一个新的物种,以前3C场景中应用的材料、技术、技术、标准面临变革。”车用动力电池的标准、规范等各方面的要求都需要从车辆规制的角度来改善。
目前,行业内并没有统一定义“车辆管制水平”的标准,但作为国内着名的汽车企业长城汽车蓄电池企业,蜂巢能源对“车辆管制水平”有着独特的系统思维方式。
“车辆标准级动力电池厂区分传统电池厂,从规划开始就以车为服务目标”蜂巢能源总经理杨红新表示,车辆用电池的单体容量约为传统电池的20倍,串联并联数约为传统电池的10倍,适应车辆应用的复杂情况和严酷环境, 由于对电池安全系数和完整性的要求更高,其严格程度约为传统电池的200倍以上,为达到车辆安全要求,必须制定新的电池工艺规范和技术标准。
杨红新表示,由于40%的电池事故是由制造缺陷引起的,蜂窝能源采用AI智能技术,在环境控制、毛刺控制、异物检测、过程管理、设备自动化等多方面,以严格的标准和管制体系保证产品质量和一致性,减少过程缺陷引起的电池安全事故, 进一步消除蜂巢能源领先的技术产品落地,持续高性能、安全优势,实现高品质,满足汽车复杂恶劣应用场景使用的标准。
值得注意的是,27日上午,世界汽车组织第一副主席、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革新联盟理事长董扬主持的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理工大学教授吴锋、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革新联盟副秘书长王子冬、中国汽车工程学会新能源分会秘书长/清华大学车辆工程系教授田光宇、 中国物理与化学电源协会秘书长刘彦龙、国家动力电池创新中心主任吕世刚及蜂巢能源总经理杨红新、胜威动力总经理王秉伟等专家代表组织召开了“车规级锂离子动力电池”系列标准研讨会。
下午蜂巢能源厂生产仪式上,出席研讨会的专家代表向行业相关主管部门提出了建议——尽快开始建立“车标”系列标准的项目,同时也向产业同事提出建议,提高我国动力电池行业的制造水平,提高国际竞争力, 积极参与制定“汽车规格级”标准,合力制定真正适合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汽车规格级动力电池行业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