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8日~24日是“提高世界抗菌药认知度的一周”。 从2016年开始,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的主导下,中国已经连续四年与世界卫生组织同期开展“提高抗菌药物认知度”活动。
青霉素、红霉素等抗菌药物给日常生活带来了很多便利,但滥用和过度使用抗菌药物,严重的耐药问题也给人们带来了超越卫生领域的威胁。
为了应对这一挑战,2015年,世界卫生大会审议了“控制微生物耐药性的全球行动计划”,要求会员国制定并实施本国的行动计划。
我国于2016年发布了《控制细菌耐药国家行动计划( 2016-2020年)》,成为世界上最早实施发布和行动计划的国家之一。 4年计划即将关押,今年的“提高抗菌药物认知周”,我国健康卫生管理部门谈到,我国在抑制细菌耐药方面取得的显着成绩,也还存在未解决的问题。
十四部门合作拟定四年计划,全体人员参与细菌耐药联合防治
引起细菌耐药性的因素及其结果是多学科的,需要很多人合作应对。 在抑制细菌耐药的领域取得了积极的成果,国家从很多领域打出的团拳是不可或缺的。 2016年,前国家卫生规划委员会、农业部和影视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等14个部门组织相关专家,征求广泛意见,发布了“控制细菌耐药性国家行动计划( 2016-2020年)”(以下简称“计划”)。
这多次参加制定的“计划”,为各部门的后续工作提供了明确的指导。 科技部门通过有关科技计划(专业、基金等)统一支持抗菌药物和细菌耐药性研究的财政部门负责安排细菌耐药性控制相关经费的食品药品监督部门负责抗菌药物的审查、生产、 加强流通管理的工业和信息化部门负责完善医药产业政策的卫生计生部门,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的农业部门,加强兽用抗菌药物的生产、经营、使用环节监督管理的文化部门,新闻出版广电部门通过广播、电视等主要媒体广泛宣传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知识。
各部门迅速行动,贯彻实施。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在健全规章制度、完善技术规范、加强使用监测、开展专业整顿、建立长期管理机制等方面开展了多项工作。 国家保健委员会发布的《中国抗菌药物管理和细菌耐药现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国内控制细菌耐药工作在抗菌药物研究开发、审查和经营监督、临床应用管理、兽用抗菌药物管理和动物源细菌耐药控制、抗菌药物环境污染防治和公众宣传教育等方面取得了积极效果。
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网数据显示,中心成员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从2011年的59.4%下降到2018年的36.4%,中心成员门诊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从2011年的16.2%下降到2018年的7.9%,部分省已成为国家要求控制指标
抗菌药物的指标被编入“三医院”,审查兽用抗菌药物的使用,以“零成长”为目标
抗菌药物的管理和细菌耐药性控制是长期任务,如何保持有效的管理? 《报告》指出,我国抗菌药物管理正从指标管理向内涵管理转变,转向行政管理与多学科合作管理相结合的模式。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针对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管理问题,今年发行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评价的意见》,特别是将抗菌药物使用强度( DDDs )作为合理用药的三级定量指标纳入审查,推进医院的规范医疗服务行为。
同时,为了使新药、新技术的发展适应日新月异的发展,国家保健委员会在药品供应目录方面也进行了调整。 今年发布的《关于继续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的通知》强调,医疗机构必须科学合理地动态调整抗菌药物供应目录,使耐药率高、非法使用明显的药品退出供应目录。
兽用抗菌药物的残留与动物来源细菌的耐药性问题一样,关系到人体的健康。 在农业农村部制定的《兽用抗菌药物使用减量化行动试行方案( 2018-2021 )》中,提出了三年内实现兽用抗菌药物使用“零增长”的目标。
农业农村畜牧兽医局副局长陈光华表示,目前国内兽药二维码跟踪监督体系已经建立,兽药生产经营企业加入率和兽药产品加入率达到100%,2018年我国养殖生产中使用的抗菌药物总量比2017年减少29.05%,农业农村制定的兽用抗菌药物用量零增加
“我国控制细菌耐药的社会管理体系逐渐形成,抗菌药物使用合理化水平不断提高,细菌耐药形势总体平稳良好”,在今年“提高抗菌药物认知周”活动的开始式上,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医政医局焦雅辉副局长就这样总结了我国抗菌药物管理的成果。
焦雅辉同时指出,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抗菌药物的管理仍然存在不容忽视的问题。 “社会公众对抗菌药物的认识加强,人们的用药习惯迅速改变,区域间管理状况大,基层医务人员用药水平不高等,抗菌药物管理体系发展的不平衡依然引人注目”。 她广泛关注社会各界,呼吁积极参与抑制细菌耐药性的行动。
国家保健委员会医政医局医务管理处副部长张文宝就抑制抗菌药物耐药工作做了如下概述:“养分重于预防,预防重于治疗,治疗必然有效”。 “养”意味着“培养”,说明合理应用抗菌药物需要管理者的重视,也需要加强相关专家的培养,同样重要的是通过积极的宣传培养更多人的正确认识。 (王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