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中央经济工作报告_ 看2020|刘尚希:不确定性环境下政府自身创新更重要

减税减免是2019年实行积极财政政策的首要任务,今年以来,微型企业的一般减税、个人所得税特别扣除、增值税改革措施的深化、社会保险减免等多项政策相继实施。 当然,减税效果显着,数据显示,今年第三季度全国累计减税17834亿元,其中减税15109亿元,社会保险费增加2725亿元。

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院长刘尚希在接受新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2019年的减税不仅减轻了企业和个人的负担,还扩大了内需,稳定了期待。 “当然,2019年的减税减少费规模是历史上最大的,但不仅如此,看到减税减少费预计的诱导作用,比减少多少更为重要。”

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院长刘尚希。 回答者提供地图。

绝妙的观点:

2019年的减税减少费用规模是历史上最大的,不仅如此,减税减少费用也有引导期待的作用,这比减少多少更为重要。

决不能说“减税费永远在路上”。 这样的话,不仅不能期待安定,而且对企业政策的依赖也会形成,一旦生病吃药、大量吃药,人自身的免疫力就会下降。

3、财政收入下降或增加,取决于两个因素,一个是税基,税率不变,税基增加,税收收入增加。 另一个原因是,假设税基不变,税率下降,税收收入下降。

面对不确定的环境,不仅是企业,政府自身也要创新。 在监督创新、政策制定创新、改革方式路径创新等特别是当前不确定的环境下,政府自身的创新更为重要。

减税对预期的诱导作用更为重要

新京报:今年我国实施了大规模减税,一些措施已经落地。 你如何评价减税的效果?

刘尚希:减税收费是2019年的大政策,需要多方面观察。 首先,减税收费是根据当前国内经济形势和世界经济形势,为企业、社会减免的政策。 其中,企业减免主要是减轻企业税收负担和缴费负担。 今年以来,个人所得税的减免超过4000亿元,这既是家庭、个人的减免,也是社会的减免。 因此,从减免的角度出发,减税收费为扩大消费提供了一定的支持,同时降低了企业运行成本,缓解了变革升级过程中面临的困难,为应对不确定性发挥了积极作用。

再次,减免减税也是扩大内需的政策。 国家收税费少了,企业、家庭、个人的支配性收入增加了。 从这个角度来看,减税费用有助于扩大内需,支撑着经济的顺利运营。

最后,减税费用稳定了预期。 中央提出的“六安定”政策中,最重要的是稳定的期待,这次的减税费用确实促进了预期的安定,这与这次减税费用的特征有关。 2019年的减税费用,包括从2018年开始的所得税改革在内,从完善税制的观点出发,多实现减税费用。 从较大的税收如增值税、个人所得税等方面通过改革进一步完善的企业所得税实施加减,提高中小企业征收点等政策,促进了期待的稳定。 总体来说,按照改革方式改善税收制度,使税收制度更好地适应当前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要求,更稳定企业、市场和社会的期望,最终通过完善税收制度实现减税比通过税基提供优惠政策更加稳定。

总体来说,2019年的减税不仅减轻了企业和个人的负担,还扩大了内需,稳定了期待。 现在,媒体一般从减免的观点出发说了很多话,特别强调减税。 当然,2019年减税的规模是史上最大的,但不仅如此,看到减税的减免所期待的诱导作用,比减税更为重要。

新京报:现在市场上也有呼声要政府多减税。 你对这个声音有什么看法?

刘尚希:减税收费不是通过年度政策,而是通过相关改革、税收制度的完善,固定和固定减税收费的成果是可以稳定期待的。 每年调整,每年变化,企业每年要减少多少税金,反而不利于稳定的期待。 企业每年等待政府的政策“大礼包”,他们的期待就会不稳定,比如合同如何签字,投资如何决定,企业就等待。

因此,决不能说“减税费永远在路上”。 这不仅不能保持稳定的期待,而且还会形成对企业政策的依赖,一旦生病吃药、大量吃药,人自身的免疫力就会下降。 如果经济增长依靠政策刺激,政策非常短,也许只能管理一年。 不会产生长期的效果。

我国经济要实现高质量的发展,产业、企业要转型升级,显然不仅要一年,还要有战略、长远的计划。 例如,企业进行投资、研究开发需要长期的决策,投资和研究开发并不能立即产生效果,必须考虑未来市场的动向。 政策不断变化,税率优惠政策不断调整,企业很难做出决策。 因此,对市场和企业来说,政策稳定、期待稳定,政府政策和减税费等改革措施可以与企业内部动力相结合,激发企业的主导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从这一点来看,减税费用明年也起到稳定期待的作用。

税收能否进一步下调,需要综合考虑,不能只从企业的角度来看问题。 当前不确定性较大的环境确实对企业变革升级产生了不利影响,但必须看到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着决定性作用。

有些企业可能会被淘汰,通过政策,不能让所有企业过上好日子。 任何改革措施都不能扰乱市场优胜劣序。 还应避免减税降低政策。

因此,一些企业反映了减税费用的总规模很大,但是获得感不强,也要看是什么样的企业。 企业的获得感不强,认为政府的减税费用力度不够,再继续追加,有可能陷入严重的误区。 这个政策有可能抵消市场优胜劣势,也许难以继续投资地方财政。

财政持续不断,公共服务受到影响,平民生活也受到影响。 因此,减税越多,不能说减税要通过改革来实现,减税的规模要适应财政负担能力,财政负担能力要适应公共服务的提供水平。 借贷、赤字保障、改善民生也是不可持续的。 财政一旦陷入危机,反而会妨碍经济整体的增长,市场、企业也会受到负面影响。

因此,不仅仅是眼前,长远而言,从整个经济社会和财政与国家各方面的综合平衡来看,如果没有综合平衡的观念,政策制定就会出现偏差。 对于市场和企业的呼声,要从两方面进行分析,不要看风雨,要具体分析具体问题。

扩大赤字不应该是主要措施,而应该是辅助手段

新京报:您如何看待明年财政收入趋势?地方财政收支平衡压力如何缓解?

刘尚希:财政收入下降或增加,取决于两个因素,一个是税基,税率不变,税基增加,税收收入增加。 另一个原因是,假设税基不变,税率下降,税收收入下降。

如果不大幅度调整明年的税率,明年财政收入是否增加主要取决于税基,税基增加则税收收入增加,财政收入整体也增加。

税基的增长依赖于经济的增长,企业所得税税基的增长依赖于企业利润的增长个人所得税税基的增加依赖于个人所得税、居民所得税的增加增值税税基的扩大,是由于企业增值的增加。 另外,财政收入全部按时价计算,特别是增值税,与价格直接相关。 如果PPI (工业生产者的出货价格指数)下降,增值税就会下降,如果PPI上升,增值税就会增加。 总体来看,明年的财政收入依赖于PPI的动向、经济增长状况以及居民收入的增加、企业收益能力、收益水平等一些因素。

综合判断,由于明年国际经济立即反弹的可能性较低,国内经济增长保持稳定也面临着严峻挑战。 从这方面来看,税收收入的增加已经面临很大的不确定性。 另外,PPI是否上升取决于消费需求、投资需求是否扩大,如果不扩大,PPI反弹的可能性也很小,所以PPI的趋势也给增值税的增加带来了很大的不确定性。 同时,企业在面临压力的情况下,给员工提供工资也很困难,居民收入的增加也面临着不确定性。

总体来看,明年财政收入增长可能面临巨大的不确定性,地方财政压力明显,可能大于2019年。 解决办法之一是地方财政优化支出结构,优化优先次序支出结构,哪些部分重要,哪些部分可以适当压缩,不能具体化、加大,应结合当地实际情况优化支出结构,切实落实改革措施。

对地方财政来说最困难的问题是选择。 如何做出最佳选择,既能考虑眼前的问题,又能考虑长远的问题。抓住部分和整体的考虑重点,考虑到一般情况,地方政府需要提高财政决策的水平。 财政“艰苦日子”在一定程度上发挥积极作用,让地方政府转变职能,明确应该做什么,重新思考应该做什么,不要以传统的思维方式做,不要以传统的方式做,要调整自己的职能,更好地处理政府和市场的关系 不能妥善管理,要下定决心,解放权利,减轻自己的负担,同时激发市场活力。

全程全面实施业绩管理也是应对当前财政压力的有效改革措施。 通过绩效管理,切实提高当地绩效管理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绩效管理专业性强,涉及各领域、各部门、各方面,也涉及到政府理念和相关体制机制,加强绩效管理同时是改革措施,可以提高政府管理绩效。

财政是国家管理的基础,这个基础是如何表现的? 通过财政业绩来表现,说明财政收入少、合理、有效、平民满意、治理有效、相反绩效差、治理低效。

总体来看,加强业绩管理,提高业绩水平,不仅是财政,也是国家管理能力的反映。 因此,在应对财政压力方面,不仅要从收支支出入,还要从整个政府的管理体系和管理能力出发,贯彻四中全会精神,贯彻2020年的业绩管理。

新京报: 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显示,今年赤字率为2.8%,比去年预算高出0.2个百分点,您对明年的财政赤字率有何预测?

刘尚希:调整赤字率是手段,提高赤字率或降低赤字率是手段的运用,需要解决的问题是目标,必须在两者之间形成有效的匹配。 不要说有药,有没有病,有没有病,吃这种药能治好这种病,这是正常的逻辑。

现在的内需不足,通过扩大赤字来扩大有效的需求似乎是对症疗法,但是我们现在面临的问题,是内需不足的问题,还是构造性的问题,有这样的说法的现在,以供给方的构造性改革为主线。 这说明中央是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是结构性问题,内需不足也是由结构性问题引起的。

因此,主要矛盾是结构性问题,矛盾的主要方面也是结构性问题,这不仅仅是增加赤字就能解决,还要加快改革。 当然,在结构性改革的过程中,能否适当地扩大赤字,缓和现在的结构性问题引起的经济收缩,这不是主要的政策措施,应该成为辅助手段。

目前,财政要在稳定增长、稳定期待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发挥财政结构性政策的作用,不仅发挥推进结构性改革的作用,而且不仅仅是收入和赤字率的高低写文章,在这方面写文章也要与大主题一致。 不要抛开大题目谈亏损率高,不能说我国的亏损率低。 应该提高赤字率,这个逻辑不成立。

不仅企业要创新,政府自身也要创新

新京报:财政如何为中国经济发展注入确定性?

刘尚希:目前世界经济、国内经济的发展面临着巨大的不确定性,企业经营、投资、创新也面临着巨大的不确定性。 不确定性表现在不同的层面,国际、国内、宏观、微观、个人家庭面临的不确定性,其内涵不同。

因此,为了构建经济发展的可靠性,我们首先从宏观、整体、全局层面,从战略上构建确定性,实现战略积极性,是构建当前确定性的基本思路。

那么,财政要在构建发展确定性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把财政作为国家管理的基础,进一步巩固,国家管理有效。 作为国家管理的基础,如果财政本身脆弱,会带来公共风险,很多问题会产生不确定性。 因此,巩固财政作为国家管理的基础,必须放在第一位。

从本质上说,其实是改革的问题。 目前的财政政策必须与财政改革相结合,但财政改革关系到财政体制、税制、预算制度等多个方面,政府实际上每年都在推进这些方面的改革,虽然有了明显的进展,但要巩固国家管理的基础,为我国的长期发展注入确定的要求,还存在着差距,改革仍然在路上。

新京报:之后政府提高管理能力的方向是什么?

刘尚希:如何真正实现现代化,还有很远的路要走。 目前,面对新的技术革命、数字化大潮,如何监管市场,制定政策,防范风险,挑战前所未有的挑战。

如果政府在面对新的经济、新的职业态度、新的模式时,采用旧的思想、旧的做法,可能不适应,也会产生副作用,不利于新的经济、新的职业态度、新的模式的发展。

一方面政府要防止重大风险的发生,另一方面也要鼓励创新。 创新打破了原有的结构、原有的秩序,出现了一些新的模式,政府如果不做任何事来防范风险,风险当然会减少,但创新也会消失,未来的风险会更大。

因此,企业不仅要创新,政府自身也要创新。 在监督创新、政策制定创新、改革方式路径创新等特别是当前不确定的环境下,政府自身的创新更为重要。

同问问答

新京报: 2019年印象最深的经济事件是什么?

刘尚希:中美贸易摩擦扩大了世界经济的不确定性。

新京报:你认为2019年中国经济最大的亮点是什么?要持续到2020年吗?

刘尚希:中国经济的最大亮点是宏观经济运行平稳,没有出现大的下滑,纵观世界,中国经济增长率相当好,可以说中国经济本身就是亮点。

2020年,随着供方结构性改革的推进,四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政府发挥更好的作用与市场有效作用相结合,明年经济形势不会恶化。 因为中国经济有潜力。 既然有潜力,就不要慌,要有坚实的力量,明年的经济增长率保持在6%左右,稳定下来。

新京报: 2019年,哪项改革措施最受关注?

刘尚希:从市场角度看要素的市场化配置。 这是因为资金是要素,关系到金融市场等各个方面。土地是要素,与土地制度相关的劳动力也是要素,与劳动力流动和家庭移动、城市化相关的科学技术也是要素,与科学研究院的体制改革等相关。 这是我特别关注的事情。

新京报记者潘亦纯编辑陈莉校对柳宝庆

大家都在看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