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国家目标_ 专访曹远征:中小银行的目标应该是成为有特色的银行

1998年,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被废除,曹远征被分流到中国银行,由经济体制改革政策的研究制定者变为执行者——1993年12月,国务院公布了《关于金融体制改革的决定》,首次明确提出了“使国家专业银行成为真正的商业银行”的改革目标,打开了国有银行商业化改造的历史。 当时,在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工作的曹远参加了与此决定相关的起草工作,之后介入了实际推进这项改革。

曹远征说:“我参加了中国金融体制改革,目睹了中国金融的对外开放,看到了中国金融由于软弱而变强,不断深化中国经济发展的服务能力,走向世界的过程。”

从目前金融领域的问题来看,今年以来,随着包商银行被控,中小银行的发展和风险问题备受关注。 曹远征说,中小银行的目标应该是有特色的银行,独占中小企业、无信用记录的穷人,给这部分机构和人群带来能量,这也是中国金融的深刻要求。

以下内容是曹远征的口述,由新京报记者整理。

中银国际研究公司董事长、经济学家曹远征。 他参加了中国金融体制的改革,目睹了中国金融变弱所以变强。 图/视觉中国

中小银行要深耕当地业务,努力下沉

今年以来,包商银行被劫持,锦州银行被重组,很多农商银行的等级被统一下调,中小银行备受瞩目。

农商行、城商行等银行对国有大,体积小,客户应主要来自当地企业和个人,深耕当地业务,下沉努力,下进。 但是,由于追求利润、能力弱等各种原因,很多中小银行势头加强,加入了全国的银行体系。 但是,往上走,由于客户等不足,只能进行票据业务、影银行业务等,同质化经营,另一方面,这些银行的存款受到限制,流动性变得困难的时候,会发生同行借出的问题,同行借出的中介也出现,包商银行发挥着这样的作用,横向的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资产不能按期偿还,中小银行就会出现流动性问题,如果不能立即解决这个问题,就会发生一系列的连锁反应,产生系统性的金融风险。

中小银行普遍存在的问题是,由于自己没有明确的定位,或者不想定位于中小银行,对当地的中小企业和个人没有利益。 理论上,向微型企业融资的利率最高是基准贷款利率的4倍。 如果风险控制得很好,这项业务利润就很丰富。 因此,对中小银行来说,重要的是加强能力建设,开发这项业务,这也是普适金融的重要表现。

但是,银行和陌生人做生意,向贷款人要求抵押物和担保,微型企业和贫困的个人可能没有足够的抵押物和担保。 银行如何贷款? 因此,中小银行开展业务的一个突破口是帮助贷款客户形成偿还能力。 例如,据我所知,海南农信社在向贫困者、微型企业融资时,那家银行从事融资业务的员工毕业于农学部,对当地的农业非常了解。 在给贫困者融资的时候,指导农民应该种什么,应该卖什么种类,应该卖什么地方,提高农民的偿还能力,银行的风险也降低了。

中小银行不能指望成为一家大银行。 其目标应该成为有特色的银行,独占中小企业,对于没有信用记录的穷人,应该赋予这部分机构和人群能力,这也是中国金融的深刻要求。

新京报记者侯润芳编辑赵泽校正张彦君

大家都在看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