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两天,首届中国自然保护国际论坛( 2019 )在深圳开幕,奥地利、加拿大、中国、法国、日本、美国等国家和地区的自然保护和生物多样性政府、研究机构和保护组织代表、专家学者围绕“生态文明背景下的自然保护地和绿色发展”主题进行了深入交流研究
发展与保护是否矛盾? 国土空间有限的深圳如何创造自然环境保护的“绿色命题”? 被称为“志愿者之城”的深圳,如何让大众参与形成自然保护“闭环”? 全国首次受政府委托非政府组织管理生态公园的福田红树林生态公园和华侨城国家湿地公园,也将上述关于自然环境保护的“深圳经验”带入了现场。
这是我国政府机构改革后首次召开以自然保护为主题的国际论坛。 会议在中国九华山地质公园和县蒙山地质公园现场颁发了世界地质公园网络名单证明和名牌,授予湖北恩施腾龙洞大峡谷国家地质公园、广西罗城国家地质公园等5个新晋国家地质公园。 迄今为止,我国正式命名的国家地质公园增加到219处。
福田红树林生态公园新洲河的旧道修复后,世界濒临灭绝的黑脸琵鹭停下了脚步。
在福田红树林的生态公园发现了豹猫的踪迹。
"两个高度至少有一个. "
深圳晾干自然保护地名单,24%远远超过全国平均水平
1.18万处自然保护地占国土陆地面积的18%,占领海面积的4.6%。 14个自然遗产,4个自然文化遗产,39个世界地质公园,都是世界第一。 这些数据粗略地描绘了中国自然保护区的“基本面”。
在论坛开幕式上,深圳市委常委、深圳市政府党组织杨洪也发布了深圳自然保护地名单。 “目前,深圳拥有各类自然保护地25处,其中自然保护区4处,森林公园9处,湿地公园10处,风景区1处,地质公园1处,总面积约494.37平方公里,约占全市面积的1/4。 此外,深圳森林复盖率达到40.68%,建设区绿化复盖率达到45.1%,建设各类公园1090个,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5.95平方米,已成为着名的“千园之城”。
论坛现场,深圳市规划国土发展研究中心副总裁陈柳新表示:“两个高一个以上”,表现出深圳目前首次形成的以自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水平高,占有率高”。 支撑着深圳一直坚持的发展原则——生态资源是深圳长期发展的基础资源——生态环境是深圳竞争力的重要因素——生态质量是深圳质量的重要内容。
专家阐述了整个新国土空间的规划
生态优先应遵循四个规划构想
8月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表明,深圳将率先建立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美好中国模式。 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坚持建立重视绿色发展的生态文明评价体系的生态优先,加强陆海统一,严守生态红线,保护自然海岸线,构建城市绿色发展新格局。 在此基础上,深圳如何以城市规划等顶层设计保证城市的绿色发展?
在论坛现场,陈柳新在深圳市新整个国土空间规划中,阐述了四个关于“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重点规划思路:科学评价结构、刚性指标约束、准确规划落空、保护修复质量。
陈柳新表示,目前深圳自然保护地已成为生态保护空间的主要组成部分,初步形成了以自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自然保护地约占城区面积的24%。 “深圳市生态空间具有土地类型多样性、差异明显、功能多样性、管理与权益主体复杂、利益诉求多样性等特点。 在土地资源非常制约的条件下,对自然生态空间提出了更高的管理要求。 陈柳新说,自然保护地的保护与发展不仅要保护生态资源,还要协调处理自然保护与城市发展、市民生活的关系。
陈柳新提出了三个方面的建议:一是建立高密度特大城市自然保护地理模式体系,与城市功能统一,建设与城市人文文化共存的自然保护地特色;二是自然保护地融入全区绿色生态游憩网络体系建设,全面提高生态服务功能, 强调生态环境教育、科普教育、生态游憩体验等生态服务功能,促进与城市生活融合共存,三是开展生态修复,为生物提供更高质量的栖息地,促进城市与生物的共同成长。
自然保护地保护利用的“深圳经验”
人人参与,自然保护和经济发展不矛盾
深圳记录野生动物110科513种。 其中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3种,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39种。 特别是深圳湾是我市鸟类的主要栖息地,每年有十万多只候鸟在这里休息和越冬。
2018年5月深圳发布《深圳市可持续发展规划》,到2030年深圳将成为可持续发展的全球创新城市,可持续发展达到国际一流水平,形成向世界传播副本的可持续发展经验,为我国实施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计划提供了良好的依据 在深圳,福田红树林生态公园也是中国首个民间环境保护基金运营的自然保护地,在过去四年的努力下,成功地将曾经混杂沙场、垃圾站、高尔夫球场等生态功能的场地变成了中国社会大众参与自然保护领域的典型场地,在此次论坛中,深圳
“目前深圳正面临资源短缺的问题,对这样的大城市土地的需求是无限的”,这更应该集中利用空间,重视自然资源保护。 红树林基金会( MCF )的发起人、理事、福田红树林基金会生态公园园长孙莉莉接受南都记者采访时,自然保护和经济发展决不矛盾,社会各界必须参与这项工作,只有形成“人人参与”的局面,才能正式推进自然保护工作
孙莉所说的大众参与,包括志愿者的支持、普通市民的参与、自然教育体系的构建等多个方面。 由红树林基金会带领,三年中有十多万人参加了网络海滩活动,志愿者的足迹遍布深圳260公里的海岸线,给沿海的自然环境带来了巨大改善。 福田红树林生态公园的200名志愿者通过多年的工作,保证了每周的公共活动能够正常进行。
让市民参与红树林的保护,建立深圳人民与自然保护地的情感链接,是孙李的重要组成部分。 “孩子们来我们公园参加看鸟的活动,鸟儿就会产生感情上的联系,有保护鸟儿的意识,孩子会独自影响家庭。” 通过这样的模式,红树林基金会影响了越来越多的普通人,使他们参与了自然保护工作。
建立自然教育体系是大众参与工作的重要环节。 受政府委托,红树林基金会完成了“深圳市自然教育体系建设研究”,在“千园之城”规划了50个自然教育中心,涵盖了深圳所有行政区域,借鉴香港、台湾、新加坡等地区的经验,设立自然教育中心和评价标准,建立教育体系,让孩子们自然 红树林基金会与环保部宣传教育中心合作,引进美国项目wet水资源课程,建立自然教育中心与中小学之间的联系,将来在全国推广。
孙莉莉说:“公园里的鸟的数量比开园时增加了一倍以上,入住了许多前所未有的保护动物。”孙莉莉坦白说这个时间只是开始了生态修复,但是基金会对其他城市有很多参考经验。 正在成熟的深圳福田红树林生态公园运营体系也成为国内其他城市的参考模式。 孙莉告诉南都记者,未来,将这一理念送给中国沿海湿地网络的95个成员,复盖11个省,根据各保护地、湿地的当地情况实际落地。
观点
北京大学教授吕植:
供给百姓
生态保护服务的主体
如何平衡自然保护与经济发展? 北京大学的吕植教授指出“以三江源国家公园为例,每个家庭都让住在国家公园的人们拥有职场,给这个职场发工资。” 另外,保护地居民从保护地开发生态友好产品,鼓励市场变化投入方法,实现生态友好的商业体系。
此外,吕植以深圳为例,分析了自然保护与城市发展的关系。 生物多样性能给城市带来价值吗? “实际上能让城市居民从自然中得到心灵的慰问药,既是高价值,也是城市生活质量的体现”。 在这一点上,深圳指出“红树林生态公园这样的自然地区,在城市中,居民更能理解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 吕植认为,深圳坚持山区保留和气候条件,深圳公园志愿者解说体系在全国领先。 深圳实现自然保护与城市发展并存,确实具有先天优势。
采访:南都记者孙雅茜吴灵珊
红树林基金会( MC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