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信用_ 国内200家主要银行信用状况扫描:区域性银行之间存在显著信用差距

“随着经济变革加深,各地经济增长潜力差距加大,地区银行信用状况可能进一步分化”。 普拉普信采用金融机构评级方法,根据公开信息对中国200家主要商业银行进行事件分析,研究了中国商业银行业的总体信用质量分布,认为商业银行的潜在主体信用质量分布处于*大分类到*大分类的区间。

其中,国有六大银行及大部分股份制银行和大部分外资银行的潜在主体信用质量良好,主要分布于*大类到*大类区间,城商银行和农商银行的潜在主体信用质量分布广泛,*大类到*大类分布,主要集中于*大类。 报告显示,城商行和农商行的风险状况大不相同,而且大部分中小银行的财务指标仍然稳健可持续。

总的来说,中国商业银行业的资产大约一半集中在国有六大行业,六大行业长期谨慎规范经营,有利于中国银行业的整体稳定性。 同时,中国另一千多家银行激烈争夺另一半的市场份额,地区银行层面的市场碎片程度很高。 特别是国内第二线城市,各银行竞争激烈。

国内不同银行根据规模、管理、地区等方面的差距呈现出不同的信用状况。 银行个人信用质量的较大差异不仅体现在资产规模上,还体现在资本充足性、收益性、风险状况、融资结构等多方面。

在总资产方面,中国商业银行市场具有集中度和碎片程度高的特点。 国有六大银行占全国49%的银行业资产市场份额,12家股份制银行的资产市场份额为22%。 同时,我国有134家城市商业银行,资产市场份额为15%,1427家农村商业银行,资产市场份额为12%。 另外,外资法人银行有40多家在中国经营,市场份额约为2%。

在资本充足率方面,与其他国家相比,中国银行业的总资本充足率处于较低水平,主要是因为很多国家的银行发行了更多的混合资本工具。 国有大学的资本充足率处于足够的水平。 近年来,由于资产质量压力的增大和资产快速增长,股份制银行、城商行和农商行的资本压力更大。

在盈利方面,不同类型银行的盈利差异很大。 国有大型企业在规模利润和良好零售存款的基础上,经常具有高于业界平均值的总资产收益率。 农商行由于存款成本低,在良好的信用环境下多能实现高收益,但在经济停机时,资产质量压力往往最大,收益性存在较大的不稳定性。 股份制银行和城商银行总资产收益率总体低于行业平均水平。 这主要是因为在行业竞争激烈的城市地区开展业务,资金成本也很高。 外资银行总资产收益率最低,波动性大主要是因为运营成本高,规模经济不足,市场风险大。

从各国银行公布的数据来看,风险状况是中国银行业的不良贷款率相对较低、稳定。 中国各地区经济环境不同,不同地区城市商行和农业商行面临的信用环境有很大差异。 在西部和东北地区经营的地区银行,与在北京和上海经营的地区银行相比,在管理信用风险方面面面临着更大的挑战。

部分地区银行不良贷款率2018年快速增长,普拉普信评估主要有两个原因。 一方面,地区银行自2018年以来5级的分类越来越严格,另一方面一部分地区的信用环境自2018年以来一直在恶化。

在融资结构方面,我国银行业融资基础主要是国内存款,对批发资金的依赖度不高。 报告指出,国内坚实的存款基础是全国银行业保持稳定的重要因素。 到2016年,银行业对业者资金的依赖在增加,但监督业者杠杆的努力在2017年看到了显着的效果,抑制了批发融资进一步上升的倾向。 2018年以来,国家去杠杆的政策已经转变为稳定杠杆,报告预计中国银行业融资结构将稳定。

其中,各地区银行之间存在显着信用差距的主要原因是各地区经济金融环境、银行股权结构和公司治理水平、银行风险优先级和风险管理水平。

报告显示,包商银行被劫持后,很多城商银行和农商银行的融资成本上升,这种高利润差距将延续到可预见的未来。

融资成本上升的原因有两个。 一方面,部分地区银行的经营状况2019年确实恶化的更重要的原因是投资者在包商银行事件后更加重视地区银行的信用风险。 普拉普信用评估的银行主体信用质量分布表现出类似于各类银行实际利润差分布的差异化特征。

普拉普认为客观分析理解银行间固有信用风险差距有利于减少个别信用事件发生后不必要的恐慌情绪传导,有利于银行业中长期整体稳定。

大家都在看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