澄江县_ 澄江:擦亮文化地理金名片

2019年黄岩柑橘观光祭在中国柑橘博览园开幕。

“一年好景君必须记住。 橙橙黄绿的时候是最好的。 澄江是黄岩柑橘的主要产地和橘文化的发源地之一。 近年来,澄江大道围绕“橘为媒体,江为核,文为灵魂”主题,立足于秀水青山、甜美风情与人文逸致,全力建设秀水风景、桔子风貌、台州风俗、黄岩风物、澄江风味与千年人文融为一体的省级旅游风情町。

满江弥漫着桔子花的芳香

澄江人的脑海里,有着他们心中绿色的园子里盛开的特殊花朵,散发着醉酒的香味,充满着他们的生活。

这是澄江的橘子花。 过了清明,是桔子开花的季节,永宁江两岸充满了香气。 近年来澄江街以花为媒介,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业,每年四季吸引更多游客。

橘是澄江,不仅是农事,还伴随着一系列的“橘文化”活动的开展。

4月27日上午,中国柑橘博览园成为快乐的大海,自己的亥黄岩橘花诗在这里开幕。 来自台州各地的70多位诗人聚集在澄江街道凤洋村,诗会友,和赏花香在一起。

“看绿叶到秋天,我喜欢花露轻盈。 多少天增加枝条充满素材,为渠道喝酒脱金衣服。 走在柑橘观光园的石道上,看到桔子花随风摇曳,不由得诗兴起,创作灵感不断,许多诗人即兴挥洒着诗歌。 他们围绕桔子、松岩山、永宁江等澄江风物创作了美丽的诗歌。

“1980年代的第一届橘花诗会是全国罕见、最早的大规模诗会。 来自北京、上海、杭州和省内湖州、温州的诗人们聚集在黄岩。 1990年代的第二届橘花诗会是继上次诗会之后的另一场诗歌盛会。 许多诗人给橘乡留下了佳作。 2005年,我们又迎来了第三届橘花诗会。 每次见到诗会,老朋友重聚,新朋友也老了。 诗人们聚在一起,检讨诗歌,评议诗歌。 那是友谊的聚会,是美好的享受,”黄岩诗人夏矛说。

除了黄岩橘花诗会,这里还举办了许多活动。

11月9日,2019年黄岩柑橘观光节在中国柑橘博园开幕。 今年旅游节以“中华橘源、绿色发展”为主题,通过一个月具有参与性、观赏性、娱乐性的文化旅游活动,全面体现黄岩柑产业振兴和绿色农业发展的成果,以全景仪式演绎出“中国柑橘之乡”的独特魅力。

澄江“六有”,发展旅游

据记者介绍,在建设省级观光风情的城镇的过程中,澄江大街写了一篇关于“六有”的文章。

一个是镇上有风景。 澄江北附近有黄岩母川永宁江,南靠松岩山,中干渠穿镇,老江道沿镇步行,又立着一千亩橙园,望山望水,景色美丽。

二是镇上有风采。 这里有古老建筑的花台门、有魄力的黄岩名人馆、柑橘博物馆。 柑橘博物馆是我国首座以柑橘和橘文化为主题的大型博物馆,集中展出柑橘相关展品500多件,是我国最大的柑橘产业文物史料收集、展示、保护、研究和教育中心。

第三,镇上有风采。 这里有黄岩历史上获得科举名声的比喻长霖,明代兵部右侍郎徐宗实,有历史闻名的“进士村”葛村,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黄岩名人馆,南宋贤相杜范、江湖派诗人戴复古、文史大家陶宗仪、“二弹一星”元勋陈芳等66位古今黄岩籍历代名人详细介绍

第四,城里有风俗。 这里有以甜为中心的风俗节日,每年举办的祭祀橘神、放橘灯、供奉橘福、供奉间亮等具有千年橘乡文化的风俗活动和柑橘采摘节、橘花节等节日活动,已经形成了地域品牌的影响力。

第五,镇上有风味。 这里有带橘乡风味的橘宴,橘园雪景、橘乡鱼米、糖蜜橘等绝品料理,一直吸引着各路食物的味道。 以拥有千年文化的沙口青瓷为器皿,使橘宴更加“高大上”。

第六,城里有风景。 这里有一千亩橙园,有一百多个品种的柑橘,有柑橘酥油、柑橘花蜜、柑橘罐头和糖等丰富特色的手工礼品、蜡烛和风车等手工艺品,深受游客欢迎。

月亮有活动,季节有节日

近年来,澄江大街以振兴乡村为主线,全面发展乡村休闲旅游,以澄江为台州大湾区后院,致力于让人们共享发展成果。

今年黄岩区委员会在十三届八次总会上提出的“三张名片”中,一提到镇中心区,澄江街就有两张,即“千年永宁”文化坐标和“中华橘源”地理坐标。

建设旅游风情城镇以来,澄江辅助设施越来越完善,旅游业态度丰富,知名度和荣誉度逐渐提高。

另一方面,旅行的人气更高。 2017年,游客约35万人,2018年,游客约50万人,今年游客预计达到80万人,比去年增加了约60%。 另一方面,村民的钱包更膨胀。 据城镇统计,2017年,全年旅游收入1310万元以上,2018年,全年旅游收入1670万元。 城镇居民人均年收入由2017年的2.7万元增加到2018年的3.4万元,比上年增加25.9%。

近年来,这个城市形成了“月月有活动,季节有节”的展示机制,使橙乡特色的中国传统七大节日活动常态化,在活动中弘扬和发展优秀的传统文化。 今年以来,各类活动共进行了39次,参加人数达到5万6千人。

另外,加大民间艺术家的力度,这条街组成了乡村合唱团、乡村书画社等“三团三社”,进一步充实了活动的职业生涯和活动类型。 据说在这条街上,橘树成立了主题大舞台,饰演橘乡盛世,弘扬人文历史,传承时代精神。

责任编辑:消除错误

大家都在看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