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港新片区与原临港_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来到临港新片区,为何对“临港大学堂”产生了兴趣?

临港新片区与原临港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终身学习研究所及其代表团今天访问了临港新区。专家参观了临港科技城、滴水湖、上海海昌海洋公园、人才公寓和上海中国海事博物馆。在讨论和交流过程中,临港大学的案例引起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终身学习研究所的关注。

临港新区核心区南汇新城,常住人口16万(包括5所大学81,600名学生和9,834名中小学生)。第一所大学海事大学于2007年搬迁至今已有13年,22所小学、中学和初中已经开学。其中,有5所大学、2所中学、13所中小学和2所私立学校。

在新城市的发展过程中,基于终身教育理念的教育发展一直是重中之重。目标是提高公民素质,促进教育资源整合,促进城市发展的良性互动和双赢发展。

临港新片区与原临港

亲香港大学经历了从1.0版到2.0版的发展。

1.0版是在2015年11月。面对新开办学校师资和设备的短缺,政府从公共教育供给方面入手,与当时的18所中小学打破壁垒,以项目为基础开展合作,建立了优质教育资源供需平台和面向全体居民的学习型社区教育发展联盟。在这一过程中,香港居民设计了六个方向:课程开发、创新和客制化、海洋文化、爱心助教、文化共建和联合培训,引导学校合作,形成16个个性化和系统化的校际合作项目,包括儿童大学、青年足球运动员和芬芳校园。

有爱助理项目——社区中的美国居民为居民上外语课。有海洋文化讲堂项目——我国第一艘穿越北冰洋的龙雪科研船的女驾驶员,海事大学的白向恩教授,向居民们作了关于极地海洋文化的讲座。这里有一个职业培训项目——电气工程学院为上海电器及其他要求高学历、高专业的企业提供电气维修订单培训。这里有社区学校,为出国农民的再就业举办叉车培训。这里有一个儿童大学项目——海事大学和电气学院等大学正在临港开设一所儿童大学。这里有一个年轻的足球项目——上海申花足球队队长刘军为中小学开设足球课。现在外国学生为他们的孩子上足球课。

临港新片区与原临港

教育发展联盟2.0版是一个开放、共享、创新的教育平台,从2018年3月初开始,以教育发展联盟为组织形式,以“亲香港大学学院”为学习品牌,以4大类13项行动为具体内容。

“亲香港大学学校”的一般推广活动包括“青年人才科学创业园”、“科学创业园”、“人工智能教室”和“迎接星期五智能制造实践教室”。创新竞赛活动包括“全国青年空中模型大赛”、“亲香港青年机器人挑战赛”和“亲香港青年科技创新大赛”。“科学创造教育论坛”活动包括“面对面会见诺贝尔科学家、院士和专家”、“科学创造教育论坛”、“成就促进”活动包括优秀教师的海外培训等。,确立了亲香港大学的教育理念。

临港的五所大学赢得了临港家长的认可。由海事大学和建桥学院的两位教授执教的智能汽车和机器人团队在国家和市政机器人及智能竞赛中获得了60多项大奖。临钢有13名学生参加了全国智能车竞赛,并在全国总决赛中获得一等奖和六等奖。

去年,在第一届顶级科学家论坛上,2013年化学奖得主迈克尔·莱维特(Michael levitte)先生向中小学生发表了演讲,分享了他的科学经验和获奖经验,并为孩子们提出了四条生活建议,如有激情、不放弃、有创新精神。

教育发展联盟成立之初,成立了由政府领导、大、中、幼儿参与的亲港联盟委员会,设有秘书处和轮值主席制度。每届任期两年,第一任轮值主席是海事大学。联盟有四个方向:非正式组织、扁平化管理、共享多元化资源和建立协调机制。

经过近四年的探索和实践,终身教育的模式和方法得到了创新。从学生的角度来看,这有利于为香港儿童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使他们快乐地成长。从学校的角度来看,它有利于容纳各级各类学校资源,有助于学校提高办学水平。从社会的角度来看,它有利于在房子前面办每所学校,提高人们的满意度。从高校的角度来看,有利于拓展高校的社会服务功能,创新社会治理,提高社区服务水平。从地方发展的角度来看,有利于探索政府教育治理现代化的有效途径,积极为香港新区建设服务。

关于新临港区城市发展定位,新临港区管委会将进一步深化资源整合机制,进一步完善运行保障机制,进一步设计载体,探索新临港区系统办学,不断提升服务新区的国家战略水平。

作者:朱越,《文汇报》驻香港记者

编辑:占悦

责任编辑:顾一琼

*文慧独家手稿。请指出重印的来源。

大家都在看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