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年底建成全面小康社会_ 决战脱贫攻坚 金融扶贫打出“组合拳”

人民网,北京,11月28日(深圳)巍峨的群山横贯雄伟的西北。受自然条件和经济发展基础的制约,西北地区一直是我国摆脱贫困的主要战场之一。

记者近日在甘肃和青海的调查中发现,为了如期实现到20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各金融机构在当地银保监督局的有力领导下,采取了“双基联动”、“扶贫保困”等创新措施与贫困作斗争。

基金会保证“两基地联动”推进“三基地”建设

当我们走进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三十里铺巴尔霍家村村委会的小院子时,驻地小组组长叶成毅正在他的办公桌前工作。

经过介绍,记者了解到,54岁的叶成毅是中国农业银行临夏县支行(以下简称“农行”)的行长,2017年来到宝侯村成为常驻干部。从那以后,带床的办公室成了他办公和休息的“新家”。

“在村子里工作比我想象的要忙得多,远非我们想象的‘假期’生活。”叶成毅说,村里的大队不仅要挨家挨户了解村民和贫困户的情况,宣传财政政策和产业政策,还要帮助贫困户发展产业,申请工业扶贫资金。它甚至应该协助组织桥梁建设、养殖温室建设、邻里冲突处理和父母短缺。

2020年年底建成全面小康社会

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县三十里铺侯家村驻地工作组组长 叶成毅向记者出示了工作证。(申迪宾/照片)

“这座桥修好后,村里的孩子们就能轻松上学了。”叶成毅边走边告诉记者,在驻地团队的共同努力下,该村的宝达大桥将于今年年底竣工并投入使用。

记者在调查中还发现,为了维护金融扶贫的基本要素,像叶成毅这样的村干部每天都在全力以赴地站在金融扶贫的最前沿。

2015年,青海省银保监督局发布了《青海银行业金融机构“双基联动”合作贷款试点方案》。金融机构基层支行派客户经理到村委会任命村委会主任助理,基层支行任命村干部副行长,任命业务能力强的支行通过“双向沟通”促进精准扶贫。

据说“双基联动”,即基层村委会和基层银行,实行“双向临时工、双向签约、双向经营、双向信用评估和双向风险控制”的“五对”制度,为农牧民生产经营提供信用服务,将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和资源优势与银行资金、技术和风险控制结合起来,共同为农牧民提供金融服务。

“双基联动”使金融机构与农民零距离接触,实现无缝对接。临时副主席宣讲财政政策,农牧民对相关财政政策有了更好的了解。这种双向沟通机制不仅可以缓解广大农牧民的贷款问题,还可以扩大普惠金融的覆盖面,促进经济发展。青海大通农业商业银行副行长韩守华表示。

“双基联动”模式也能使部分农牧民实现“信贷重生”,并在一定程度上激活不良资产。

青海大通农业商业银行普惠金融部总经理 刘元德表示,“大通农业商业银行已经建立了信用修复机制,允许信用报告和结算贷款不良的农民获得信贷。在信用额度内,将分别使用60%、80%和100%的信用额度。在观察期内能够按时偿还贷款的,视为信用修复成功。”

据了解,"双基联系"仍在加大努力改善金融服务和支持农村振兴。截至2019年9月底,青海省已建立信用工作室3356家,贷款余额152.87亿元“双基联动”,投资“三农三牧”地区123.02亿元,受益农牧户87万户。

该行业有自己的特点,并适应当地条件以适应“输血”和“造血”

工业扶贫是扶贫的一个关键环节。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扶贫离不开产业支持,应大力支持贫困地区特色优势产业发展。

和合县位于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南部,位于青藏高原和黄土高原的交界处,平均海拔2200米。它有五大产业,即双低油菜、畜牧业、啤酒特产、劳务和旅游业。据统计,2014年初,和县贫困人口达到8,444户,37,689人。同年年底,和县贫困发生率达到23.78%。

农行及其县支行相关官员表示,为了坚持特色产业,帮助全县脱贫致富,本行扶持了八大集团、云发集团、华龙乳业、星月商贸等一批龙头企业和特色产业。截至10月底,本行已向9家企业客户发放1.2112亿元(不含银团贷款),余额13962万元,其中今年发放5112万元。截至2019年11月4日,本行已向88集团授信5000万元,今年发放贷款3100万元。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农业银行和县支行在向甘肃第八集团发放贷款的过程中,也建立了企业与贫困家庭对接机制。近年来,本行累计向甘肃第八集团发放1.1亿元收购贷款,带动16万亩皮特沟种植、138家苗木合作社和3850户家庭陆续增收。它还促使5个家庭为贫困家庭找到工作,其中5个家庭被登记为贫困家庭。

2020年年底建成全面小康社会

甘肃巴巴皮特古集团有限公司展示的皮特古及相关饮料产品(申迪宾/照片)

银行金融机构除了因地制宜引进特色产业外,还加快了扶贫模式创新,推出了一系列惠及农民的具有区域特色的金融产品。

2015年,中国农业银行青海省分行和西宁市政府联合实施“金耳惠民”项目,推出“三农惠农贷款”和“三农惠农产业贷款”,以“政府信用增级、农行贷款、利率优惠和金融优惠”的形式为农牧民提供免费担保。实施基准利率,通过全额财政贴息支持种植业、养殖业、农副产品收购加工业。

43岁的杨守德是这一特殊产品的受益者。杨守德的家人住在青海省大通县青山乡鼓楼马畅村。他从小就患有马蹄足,是村里为利卡建立档案的贫困家庭之一。

“当我们的客户经理第一次到达杨守德家时,他看见他和他的两个兄弟以及他的老母亲坐在土炕上。桌子上只有一瓶白酒。每天有四个人无事可做,除了放两头牛走。”农业银行大通县支行行长告诉记者。

“以前,我们家过得很艰难。直到2016年,美国广播公司的客户经理来到我们村宣传信贷政策并引入贷款。本着试一试的心态,我借了5万元买了5头牛,赚了1万多元。”杨守德告诉记者,在他的第一笔贷款尝起来不错之后,他已经与中国农业银行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现在,我已经从最初的5头牛成长为现在的98头牛。我还成立了“大同惠达养殖合作社”,年收入约为18万元。除了自己致富,我还可以帮助村里的15户贫困家庭向瑞卡申请。”杨守德自豪地说。

2020年年底建成全面小康社会

杨守德,青海省大通县大通惠达养殖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申迪宾/照片)

除“三农惠民”贷款外,农行还因地制宜,为农牧民提供特殊扶贫产品。例如,中国农业银行海东支行提供“拉面工业扶贫贷款”,起点为每户10万元,最高300万元。据了解,该产品目前已在中国农业银行循化县支行正式推出,并已现场向30户符合条件的拉面商户发放了1700万元的信贷。在过去的三年里,共向1009户拉米面条家庭发放了3.5亿元贷款。

各机构已将保险机构联系起来,为减贫成果建造一堵“保护墙”,

除银行提供的信贷资金外,保险公司还在风险保护、防止贫困家庭重新陷入贫困和改善金融减贫闭环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在调查中,许多贫困农牧民告诉记者,自然灾害对农牧业来说是不可避免的,如果加上疾病和教育等因素,贫困家庭重新陷入贫困的可能性将大大增加。

鉴于上述现实,为了构建“全面覆盖、具体监控、准确反贫困”的大规模反贫困模式,青海省海东县与中国太平洋保险公司签订了“准确反贫困保险协议”。

“这种保险不是针对一个人,而是针对一群人。保险福利“退款更多,但补充更少”。“民和县扶贫开发局副局长、青海省扶贫办公室主任黎继强表示,民和县财政已经拨出1000万元作为扶贫保险基金,按照每人每年80元的保费标准为全县12.5万农村人口购买了扶贫保险,并通过购买保险公司的第三方专业保险服务实施入户调查和核算,负责向符合条件的扶贫对象支付赔偿金。

2020年年底建成全面小康社会

青海省民和县精准扶贫服务中心。(申迪宾/照片)

据了解,"预防和保护贫困"是前一年国家贫困线的1.5倍。它针对的是面临贫困和易受贫困伤害的两类人,即非贫困低收入家庭和已经摆脱贫困的非高标准家庭。针对疾病、灾害和与学校相关的因素,制定了预防和保护贫穷线和救济标准。当地政府将为被保险人支付保险费用,保险公司将根据政府的需要制定保险计划,提供理赔服务。当接受群体的家庭收入由于上述三个原因低于贫困线时,保险公司将启动核实程序,对超出标准的自付费用或损失部分实施救济。

“反贫困保险产品模式是改善向穷人提供保险和财政援助的闭环系统的关键措施。它共同建造了一堵精确预防贫穷的“保护墙”,以巩固消除贫穷的成就。中国太平洋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青海分公司扶贫项目领导小组副组长、民和分公司总经理张成表示,在日常工作中,保险公司工作人员将对纳入监控范围的扶贫目标进行入户检查。在检查过程中,相关政府部门、乡镇会积极配合保险公司的检查。

中国平安财产保险(以下简称“平安财产保险”)通过“平安扶贫保险”,为帮助农民利用银行贷款和消费扶贫做出了积极贡献。

据报道,“安全扶贫保险”一方面通过贴息和收费担保保险帮助银行获得贷款,帮助甘肃省临洮县百合产业撬动300万元“无息无担保”扶贫贷款。通过种植订单的“1 N”采购模式,帮助临洮县480多户贫困家庭扩大百合种植面积,增加产量和收入。

另一方面,为了度过扶贫的“最后一公里”,确保贫困家庭能够生产和销售,平安财险利用“扶贫商城”、“智能农业平台”和区块链扶贫技术在贫困地区推广和销售农产品。迄今为止,百合已售出98万多元。

2020年年底建成全面小康社会

图为平安财产保险公司通过“平安白豹”联合销售的临洮鲜百合片。(申迪宾/照片)

平安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甘肃分公司集团业务部农业保险办公室农业保险承保运营岗位邱小平告诉记者,今年5月21日,平安财产保险将临洮白河推荐集团纳入“平安白豹”,并通过线上和线下模式相结合,专注于联合营销。当天,平安财险联合营销百合达到11.5万元。

大家都在看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