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场四小院的会议厅是胡同居民解决问题和协调邻里关系的重要场所。由本报记者邓伟拍摄
大兴区调度指挥中心的工作人员正在处理市民打来的电话。本报记者吴一斌
天桥街推广社区治理新模式,服务项目从78个增加到129个。图为工作人员向居民解释垃圾分类。本报记者童眼拍摄
我们的记者王海燕
今年,北京的街道变了很多。
第一堆:街道办事处的后面很硬。指定局的“举报”是指当执法机构在该地区内组织时,一个人可以自己作出决定,而不必在各级进行沟通和报告以获得指示。
第二堆:街道干部的眼睛变了。过去,“向上看”的习惯现在已经变成了“向下看”——不仅许多人沉下头来,成为居民周围的社区专员。
有些人曾经称街道工作为“两个人转”:社区绕着街道转,街道绕着部门转。现在,在北京的一系列改革措施下,这种“二重唱”有了一种新的演唱方式:部门绕着街道转,街道绕着社区转,归根到底,他们都集中在居民身上。看似简单的秩序重建在首都创造了一种新的基层治理模式。
增强“瘦身”和复兴街道的力量
街道是城市治理的基本单位。北京是一个超大城市,由333个街道村庄和城镇组成,包括152个街道办事处。几十平方公里大,只有1平方公里小。
然而,不管面积大小,街头工作通常都面临一个问题:“太多婆婆”被绑在背后。“做某事太难了。”这是许多街道干部常见的“吐口水”。
现在,情况已经改变了。
西城区德胜街党委书记孙广钧今年做了一件非常大胆的事情——试行“全球自主停车”,以解决长期困扰居民的停车问题。也就是说,付费停车的自主管理模式将通过协调街道内的路边停车空来实现。目前,已在6个社区分配了642个街道自主停车位。到今年年底,所有符合要求的46条街道将分配到2250个共用停车位。该地区的居民在获得许可证后将享受优惠停车。
在中国,没有先例可以将分散的公共资源集中起来,通过街道独立为居民分配停车位。"我敢这么做,因为这座城市正在赋予街道权力。"孙广钧说。
今年2月在北京召开街道工作会议后,出台了《关于加强新时期街道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出赋予街道六项协调和统筹的权力。但是,去年以来党的建设领导下的“街道乡镇举报和部门举报”机制和今年进一步的“投诉受理和即时处理”机制,为街道调动相关委员会的力量提供了制度保障。
今年5月,德胜街“吹哨子”,召集区交通委员会、城管委员会、公安部门等部门共同策划“全球停车”试点。“听到这个消息,每个人都很兴奋,觉得这是解决旧城停车问题的新方法。他们都从各自的角度提出了想法和建议,以帮助街道实现这一目标。”孙广钧表示,市交通委员会今年7月发布的《道路住宅停车管理工作意见》进一步明确了街道可以协调和实施自主停车管理。“这些赋权措施加强了我们街道干部的创新。”
街道创新活力的激发不仅来自外部赋权,也来自内部创新。
街道作为最基本的政府机构,在社会治理体系中起着连接作用。然而,长期以来,街道的内部机关一直在“整装待发”,街道有相应的部门承担分配给它们的任何工作。“街道围绕着部门旋转”,其根源也在这里。
今年,全市152条街道完成了“大部制”改革。内部机构的数量从平均19个减少到5个,再减少到7个。以统一规范的方式建立了三个机构。机构的职能已经从“向上匹配”转变为“向下匹配”。社区建设、生活保障和社区安全部门都是围绕居民的日常生活需求而设立的。这样就实现了“街道绕社区转”的逆转。
在公民需求日益多样化、城市管理和社会治理问题日益复杂的时代,基层治理单位的动力和活力为北京大城市基层治理体系的建设创造了有利条件。
向下看,用真情服务社区
街道“大部门制”的改革催生了一批社区专员。他们是街道干部,但他们的办公桌在社区里。
48岁的赵霞是东城区和平里街的老科长,在街上工作了将近20年。去年11月,她被街道任命为社区专员,负责2区和兴化两个社区。
赵霞很快就认识了这两个社区的居民,和他们的祖父母聊天、唱歌、跳舞。然而,这确实让居民和社区干部觉得她不是外人。这是几个棘手问题的处理。
第一个是和平里中街的乱停车问题。赵霞带头在这条街上建立了一个联合治理委员会。街上20多家单位和餐馆都是会员,每家都实行“门前三包”,一步到位。
第二是拆除一个持续了20多年的非法建筑,恢复街道的秩序。
三是拆除一区一区二社区六号楼居民的旧自行车遮阳棚。居民们将不再对缺乏阳光和自行车棚脏乱的环境皱眉头。
推进这项工作并不容易,”我身后的街道办事处全力支持这项工作,这是不用说的。最重要的是赢得居民的理解和支持。”赵霞怀着深厚的感情说道。因为这个漏洞,她和社区干部被推推搡搡,被嘲笑,甚至偷偷流泪。然而,大量细致耐心的工作最终软化了相关居民的心。“来吧,姐姐,你说什么时候关门。拆除!”一位在非法建筑里开店的女老板最后说。因为尚大妈对自己非法建筑的拆除不满意,所以她拉着赵霞的手说,“我们走吧,姑娘,去吃饭。”
这些温暖的话语,赵霞记在心里。在她看来,做社区工作的关键在于一个词:你对社区工作有感觉,你会把居民的事情记在心里。你对社区没有感觉,所以不管你去了多少次,不管你有什么问题,你都会视而不见,充耳不闻。"我们的居民是最可爱的,他们总是互相比较他们的心."
全市共有1300多名像赵霞这样的社区委员,他们都是街道“大部制”改革中选拔出来的科级干部。他们融入社区,用真实的感情赢得了居民的信任,解决了居民的诸多忧虑,用实际行动为人民打开了最后一公里的服务。
如果街道和社区是由血缘联系在一起的“血亲”,那么像委员会和局这样的职能部门过去是“远亲”,他们没有多少活动。然而,由于今年的“接受并告诉”和其他机制,这些“远亲”也主动访问了社区。
建国门街志国胡同45号院是一栋私人住宅。自今年2月以来,居民们频繁拨打12345,反映出二楼45号院是违背居民意愿修建的。后来,当邻居来访时,人们发现,虽然这反映了非法建筑的问题,但实际上是背后的家庭冲突。因为房子的问题,亲戚之间发生了争执。一方报告说,另一方未经许可建造了非法建筑,并要求拆除。
“当然,如果违背自己的意愿建造,就应该拆除,但如果两个家庭破裂,问题就不能完全解决。”街道办事处“吹哨”和区建委、城管委、规划等部门向社会报告。一个是确定该建筑是否非法,另一个是做两个家庭的工作来解决冲突和争端。经过五个月的调解,非法建筑被拆除,两栋房屋引起的纠纷基本解决。
部门绕过街道,街道绕过社区,社区绕过居民。随着治理中心的下移和力量的减弱,它周围的一群人的需求得到了快速而恰当的解决。今年,该市12345热线解决民生问题的比率从1月份的39.78%上升到10月份的69.52%。公众满意度从60.30%上升到83.59%。
改善民生的35项重点任务
"一下子,整件事都活了下来。"街道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化改变了北京的城市管理和社会治理。
在遭到多次批评的天通苑回龙观地区,东小口市休闲公园和回龙观体育文化公园今年相继出现。居民有一个休闲和健身的好地方。打破该地区交通堵塞的天通苑北交通枢纽已经投入试运行。从上地到回龙观的高速自行车的完成给了“上班族”一种新的旅行方式。人大附属中学和清华附属小学于今年9月开始招生。在党组织和党员“双签到”等工作机制和“回归天堂,拥有我”社会共治品牌活动的号召下,越来越多的力量参与到“共建共治大社区治理模式”的实践中。
在核心城区,今年有1300多条后街小巷得到了翻新。拆除非法建筑、将框架空线引入地面、增加小型和微型绿地以及大型电力箱的“隐蔽性”……街道和车道的传统特征逐渐恢复。雍和宫大道和以往一样古老,根据历史细节还原了“雍和宫八景”。什刹海的莲花市场已经完全改变,重现了100年前的市场习俗。老城文化的金色名片越来越亮了。
旧住宅区的有机更新并不落后。适应老龄化的特点,海淀北下关街南二区首次尝试在全市进行“适应老龄化”改造。从楼梯到老人之家的防滑垫和浴椅,各种细节都进行了改造,为老年人和严重残疾的老年人创造了一个更安全的生活环境。朝阳在全区共建成249座全景建筑和庭院,不仅营造了360度的优美环境,还体现了360度的人文内涵、安全管理和特色。为促进垃圾分类,该市将在每个区设立大型垃圾临时存放点,以解决无法处理床垫等大型垃圾的居民的困扰...
今年城市街道工作设定的35项关键任务给市民的生活带来了许多变化:
例如,将建造150个新的社区护理站,并增加10个护理中心。添加1132家便利店,如蔬菜零售店、便利店和早餐点。东城、西城、朝阳、石景山等。先后组建应急小组,处理失控社区突发的水、电、热问题。50多个小型和微型绿地为市民增加了新的娱乐场所等。
在赋予街道权力、规范“举报”和削弱政府权力的全面改革措施下,一度的“硬核”现在有了一个强有力的方法来破解它。环境改善、邻里更新和生计保障服务相继实施。全市街道工作会议提出的“文明街道、活力街道、宜居街道、安全街道”建设任务有序推进。
共建共治激活社区治理效率
中共十九届四中全会集中讨论了“中国治理”的优势和成效。立足现实,首都北京率先构建基层治理新模式,做出了大量努力和尝试。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社区治理体系的建设。
"过去,社区是街道的一部分,承担着政府指派的许多任务。"天桥街沪芳路社区党委书记杨森博士是一名十分了解社区工作困难的10岁社工。过去,当他在社区服务站工作时,每个月都要花很多精力来结算居民的医疗费用,家访的时间也大大减少了。
天桥街开始“一站多居”改革以来,改革后8个社区原有的8个社区服务站合并为2个社区服务站。普通社会工作者已经接管了已经融入社区的各种政府服务,如养老金和社会保障。社区干部能够腾出大量时间致力于社区服务,组织居民进行协商和共同治理。
像这样的“一站多居”社区服务站的改革正在全市范围内推进。为了减轻社区的负担,今年该市还建立了社区工作事务准入机制。市级部门的社区形式从16个部门的44个减少到7个部门的7个,减少了84.1%。地区部门从平均67个减少到3.4个,减少了94.9%。
在胡芳路社区,杨森议员和数名社区主任过街和过户的时间明显增加。就在两天前,一个残疾人家庭违背自己的意愿,前后进行了四次探访,建造了一所房子。最后,这座违背自己意愿的房子被拆除了,另一方没有地方停放残疾车辆的问题得到了妥善解决。为了对付这类居民,杨森一天可以轻松走20,000步,每个人都开玩笑说鞋子比以前贵了。
党组织带头,党员为骨干,“邻里互助小组”、“快乐老人站”、“人民论坛宣传站”、“燕儿姐妹家庭服务站”等活动在沪坊路社区蓬勃发展,拉近了居民之间的距离。
社区建设从来不是一个“热门话题”,需要包括居民和地区单位在内的各方的广泛参与和支持。
全市所有社区都成立了党建协调委员会。所有驻区单位和向社区汇报的党员都为社区建设贡献了“一把火”。“朝阳群众”、“西城大妈”和“石景山老区”倾注了他们的心血。庭院评议会、小庭院评议会和“五人”协商方式等民主协商形式的创新层出不穷。老北京人有着深厚的文化基因,这些基因逐渐转化为社区治理的有效性。
不管一个城市有多大,它也是由小部分组成的。街道是城市的单位,街道管理是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社区是城市的细胞,社区治理在群众的门口解决问题。
首都基层治理体系的雏形是通过赋予街道和社区权力而形成的。目前,北京街道工作的一系列改革措施仍在进行中。以人为本,全市将利用下一个时期构建具有首都特色的特大城市基层治理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