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6日,以“创新推动能源革命”为主题的“第五届中国能源发展与创新论坛”在北京举行,由中国改革报《能源发展》周刊主办,北京国发智能能源技术研究所主办。来自国家能源局的500多人,上海、黑龙江等地方政府的代表,以及专家、学者和企业代表,就能源创新和转型展开了深入讨论。
不断推进可再生能源均等化进程,建设清洁低碳的现代能源体系,促进能源革命的可持续发展,是中国能源发展的重要方向。水电与水资源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郑声安指出,目前,旨在解决资源环境挑战、从根本上实现能源可持续发展的新一轮全球能源转型已经启动,建设高比例的可再生能源系统已成为实现低碳能源转型的关键。
在质量改进和效率提升方面的持续突破
随着风力发电和光伏产业即将迎来负担得起的互联网接入时代,可再生能源质量改善和效率提高的步伐进一步加快。郑声安表示,近年来,中国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规模不断扩大,技术装备水平迅速提高,开发利用成本不断降低,政策支持体系日益完善。其中,在风电领域,陆上风电累计并网容量连续九年居世界第一,海上风电累计并网容量居世界第三。
关于光伏产业,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可再生能源中心研究员施李静表示,今年1月至10月,新增光伏发电1761万千瓦,累计装机容量1.92亿千瓦。“目前,在太阳能资源和电网连接及住宿条件较好的地区,一些光伏电站可以获得补贴,”她说,降低技术和非技术成本是实现完全平等的两种方式,其中一种是不可或缺的。
创新服务驱动发展
除了风力发电和光伏发电之外,光热发电作为集发电和储能于一体、具有良好调节特性的可再生能源,目前也取得了很大突破。据原通用电力规划设计院副院长孙芮介绍,目前光热发电已经形成完整的产业链,设备和材料的国产化率达到90%以上,一些企业已经成功走出国门参与国际光热发电项目建设。他说,集中蓄热发电是实现中国能源转型的新途径,将在消化中国煤电工业过剩产能、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谈到可再生能源的长期发展,石李静认为,“十四五”将是可再生能源进入后补贴时代的时期。与此同时,也是可再生能源从应用模式、商业模式和体制机制上更直接融入电力系统的时期。这也是为随后实现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系统奠定重要基础的关键阶段。她提议探索建立多种应用模式和商业模式。
可再生能源的“多应用模式”目前在城市绿色转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从张家口国家可再生能源示范区到长治能源创新产业园,都是各种可再生能源协调发展的典型案例。大同市,原名“煤都”,也成为这种转型理念下能源革命的“先锋”。
大同市新能源丰富,目前工业发展势头良好,新能源装机450万千瓦,占全市电力装机总量的32.2%大同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张建军表示,基于绿色资源和产业基础的优势,大同将在国家标准战略中制定能源革命的时间表和路线图,未来的大同将积极致力于建设“新能源产业之都”。
一体化与发展稳步推进
目前,能源与互联网、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等新兴技术的深度融合正在形成新的格式。智能能源和无处不在的电力物联网建设逐渐提上日程,成为能源革命的重要方向。同时,能源结构的加速优化升级和洁净度水平的显著提高也对能源智能化提出了新的要求。
国家电网能源研究所副所长柴高枫表示,随着可再生能源和电力比重的大幅提高,将对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和产业发展产生深远影响,并对源电网的整合、资源的存储和调控、互动需求的满足、质量和效率的提高、新形式和新模式的创造以及产业链的协调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柴高枫表示,未来电力供需的双向互动将会非常广泛。一方面,电力市场改革、智能电网建设和可再生能源大规模并网促进了互动的多样化和深化。另一方面,需求响应将进一步扩大,需求侧招标将大规模启动,包括分布式发电在内的电力权交易、负荷调度和调度将逐步试点和稳步推进。此外,随着分布式发电和电动汽车的快速发展,用电量将呈现发电实体与电力用户之间的集成和互动特征。
创新服务驱动发展
该行业已经进行了许多尝试来整合能源和新兴领域。作为一家大型中央能源企业,中国电力建设已经探索了四年多。据中国电力建设集团副总经理姚强介绍,为了积极应对国家能源革命战略和大数据战略,中国电力建设于2014年正式启动了“全球可再生能源数据库和规划平台”的研发和建设,试图探索利用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协助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的创新模式。
姚强指出,该平台将充分发挥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产业链整合的优势,综合利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和遥感地理信息技术,构建全球可再生能源数据库,重点解决全球可再生能源综合利用、生态环境保护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等问题。他还说,“信息工作总是在路上。只有不断丰富数据和积累经验,我们才能更好地服务于市场和全球能源的可持续发展。”
氢能产业正在崛起
自今年以来,被称为“终极能源”的氢在工业上引起了广泛关注。“氢能是未来建设以清洁能源为基础的多元化能源供应体系的重要载体。”中国工业发展促进会的俞士和指出,氢能技术的开发和利用已经成为新一轮世界能源技术变革的重要方向。氢能的发展将有助于加快中国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对新时期的能源转型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国家电力投资集团氢能技术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李连荣认为,未来将形成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电力和氢气系统。其中,终端能源将主要是电能和氢能。他说,氢能产业当前的任务是建立中国氢能技术研发体系,形成中国氢能产业链,加快中国氢能经济的规模化发展。
创新服务驱动发展
中国石化公司新业务研究和规划专家邢璐对此表示同意。他指出,氢能的发展对实施能源革命和建设现代能源体系具有重要意义。一方面,氢能作为一种大规模、长期、通用的储能方式,可以有效解决可再生能源的间歇性和挥发性问题,提高能源系统的灵活性。另一方面,氢能可以促进交通、工业、建筑等领域能源消费的电气化,减少中国能源消费对石油和天然气的依赖,确保国家能源安全。
中化石油勘探开发有限公司新能源事业部总经理肖芳峰表示:“2019年是中国氢能产业发展的关键一年。总体而言,燃料电池汽车已经进入市场化示范阶段,预计2020年左右将进入产业发展阶段。”他认为,氢能产业目前面临几大问题,如技术和性能指标有待提高。
关于氢能产业发展的瓶颈,李连荣认为,国家层面缺乏顶层设计、关键技术积累少、政策法规标准不完善、产业秩序未能建立是主要方面。他建议首先加强顶层设计。第二,加大对核心技术自主研发和应用的支持力度。同时,完善政策法规和标准,制定产业发展政策和指导意见,形成宏观政策和规范性文件。
邢璐认为,氢能产业是一个系统工程,可以有效促进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催生新的产业链。促进新旧经济动能的转化具有重要意义。这也是未来能源技术改革和能源产业竞争的重要领域。它需要立足全局,着眼长远。
作者:吴昊
资料来源:《中国改革杂志能源发展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