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屏幕的边界,AR/VR还能否将虚拟照进现实?

编者按:这篇文章来自企业家国家专栏的全媒体部分,由腾讯媒体撰写。

当你提到虚拟现实时,你首先想到什么?感官升级、技术泡沫还是一个接一个稍微笨重的头戴式仪器?

2016年,也就是所谓的“虚拟现实的第一年”,资本涌入相关行业,科技公司渴望抢占技术前沿。2017年,一半以上的应收账款/虚拟现实企业倒闭,行业似乎很快进入冬季休眠期。关于真假的争论仍在继续。

最近,虚拟现实再次升温。在5G和人工智能的支持下,微软、谷歌等公司今年相继发布了与增强现实相关的产品。“虚拟现实”在B侧和C侧的应用再次受到关注和期待。

迂回发展背后的虚拟现实数字内容前景如何?沉浸式体验设备何时才能像笔记本电脑一样实现高覆盖率和快速迭代?本期全美派(id:全美派)将聚焦于哥伦比亚大学计算机图形和用户界面实验室主任史蒂芬·范纳(Steven K. Feiner)的AR/VR研究实践。在这个“技术之家”的眼里,虚拟现实仍然蕴含着无限的潜力。


史蒂文·范纳的照片来自互联网。

从小型到大众,氩的父亲和他的实验室

“我是一张很不记得别人的脸,你给我一张名片,下一秒我就忘记你是谁了。借助增强现实技术,设备可以告诉我你是谁。技术带来的便利是不可想象的。”史蒂文·范纳(Steven K. Feiner),被业界称为“AR之父”,绝对符合他的身份标签之一——“工程男性”。

范纳,哥伦比亚大学计算机图形和用户界面实验室主任,拥有布朗大学音乐学学士学位和计算机科学博士学位。他是《计算机图形学:原理与实践》的作者之一。他的主要研究兴趣包括人机交互、增强现实和虚拟环境、3D用户界面、基于知识的图形和多媒体设计、移动和可穿戴计算、计算机游戏和信息可视化。

经过近30年在虚拟现实领域的研究和实践,费纳已经成为虚拟现实领域的国际代表。他获得了IEEE VGTC 2014虚拟现实成就奖,与学生一起获得了ACM UIST深刻影响奖,并获得了多平台最佳论文奖。

虚拟现实技术在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早在1968年,世界上第一台AR/VR设备“达摩克利斯之剑”(Sword of Damocles)就诞生了,但由于其庞大的外观,该产品除了当时大量科幻迷的流行之外,并没有引起普通消费者的注意。

世界上第一台增强现实/虚拟现实设备“达摩克利斯之剑”

1997年,费纳领导实验室团队发布了第一个室外移动增强现实系统——巡回机(Touring Machine),该系统包括一个带有完整方位跟踪器的透视头戴显示器,成为将增强现实从室内扩展到室外的先锋。

随后,该团队于1999年发布了MARS(移动增强现实系统),这是第一个真正允许用户佩戴各种增强现实设备自由行走的系统,极大地拓展了增强现实的实际应用领域,如旅游、新闻、维护和建设。在某种程度上,它也影响了当前智能手机户外增强现实应用的发展。从陌生到流行,这次爆发不是偶然的。


技术是驱动力,人们的态度更重要。

直到2016年,AR/VR对公众来说还是很陌生的,但事实上,早在20世纪90年代,具有商业价值的AR/VR产品就已经成型,它们在早期市场的表现并不令人满意,仅仅是因为成本高。这项技术从概念的提出、设备的形成到应用的爆炸已经经历了半个世纪。为什么你在休眠了这么长时间后突然有了突破?费纳指出,“2016年的突破主要归功于计算机跟踪技术、光学技术和智能手机技术的快速发展。”

与今天主流的Oculus Rift、HTC Vive、Playstation VR等设备相比,过去的设备就像电脑时代之前的电脑。然而,即使是现在,费纳仍然认为,现实生活中的现实生活领域需要进一步探索。

一方面,有许多技术问题需要大量时间来解决。例如,人体头部的运动会造成延迟,严重影响虚拟现实系统的真实性。另一个例子是视频内容的定义和各种设备上普遍存在的眩晕问题。

另一方面,“人的态度”在推广应用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费纳在2016年回顾了虚拟现实的流行。他认为这两种技术中公众广为人知的一个关键因素来自“社会”。例如,2016年爆发的热门游戏《口袋妖怪Go》将增强现实和娱乐内容恰当地结合在一起。有了这个经典的知识产权,普通大众很快就了解了虚拟现实,这是一个高门槛的术语,否则只会出现在科技报告中。在口碑裂变下,一款游戏彻底打破了AR/VR在大众市场的“高寒”形象。

从互联网上

“我是一名工程学男性,我自称对科学技术了解很多,但多年前我意识到,仅仅根据研究人员自己对科学技术的预测来推测人类对科学技术的应用是不现实的。“根据费纳的说法,科学技术的应用与人为因素密切相关。

人机交互的新范式

在第一届全球虚拟现实会议上,费纳分享了虚拟现实技术的几种应用场景,其中相当一部分是关于虚拟计算机图像的协作和学习。

他比较了新旧交互的区别:在传统情况下,任务指令和使用的设备会分开呈现,用户需要左顾右盼,在思考指令内容时,他还需要观察实际的设备以适应。利用增强现实技术(AR technology),用户可以直接观察任务对象,指定的按钮会高亮显示。让人们直接关注任务对象,并能关注更多与任务相关的信息。

在进入增强现实领域之前,费纳已经研究了任务说明并投入了大量精力。AR的出现使得整个过程相对容易。“如果人们把显示器戴在头上,他们的手就会被解放。没有数据,人们可以一边看一边做。这是增强现实给予互动的优势。”


智能城市模型绘制引发互联网人群

交互式应用的另一个重要领域是工业。事实上,大多数人对增强现实的认知仍然集中在游戏等娱乐领域。毕竟,AR/VR的爆发始于C端,那里的游戏、旅行和教育门槛相对较低。目前,从应收账款支出的角度来看,工业部门有很大的潜力赶超碳终端部门,其应用正朝着企业劳动力培训、工厂车间生产指导等方向发展。根据市场分析机构国际数据中心的数据,到2023年,工业支出将是消费者的三倍。

资料来源:idcworld wide半年度增长和虚拟现实支出指南,2019年5月

费纳指出,注重改善企业现有运营模式也是AR/VR的重要用途之一,从业人员应积极努力开发更高效的设备,帮助人们更好地完成日常任务。

例如,他的团队开发了一种气囊增强现实可穿戴设备,现场技术人员可以在远程专家的指导下进行精确安装。当技术人员到达正确的位置时,他们可以看到虚拟安装点和方向,即由专家确定的具体安装位置。

内容探索亟待加强

在内容产业方面,增强现实/虚拟现实设备可以帮助内容受众有效感知辅助信息,弥合代际和跨文化差异,提高受众的享受和理解水平。自2016年以来,就增强现实和虚拟现实的应用需求而言,内容市场也保持了相对温暖的氛围。

然而,总的来说,现实内容的应用之路仍然可以说是“路阻而长”。用户通常会觉得市场上有很多设备,但是质量实在是太少了。

费纳还认为,业界仍然需要建立一个内容制作系统来降低AR/VR内容制作的门槛,以便人们能够更容易、更方便地制作和体验AR/VR内容。

从界面到沉浸,沉浸与沉浸,不同技术下的恒定初始交互

2016年,我们看到投资者和企业家跑进体育场。然而,好时光并不长。氩/氩技术的繁荣很快遇到了冷空气体。市场暴跌,企业倒闭...

近年来,虚拟现实一直是人们追求和争论的焦点。然而,在费纳教授看来,在公众舆论中,虚拟现实的低潮似乎并不影响这项技术的正常发展。

虚拟现实/现实的意义在于它为生活在三维世界中的人们打开了另一个维度空。这是从一维文本、二维图片到三维“人类互动”图像的演变。基于虚拟现实/现实技术架构的内容模拟产生了一个三维空世界,为用户提供视觉、听觉、触觉和其他感官模拟,让用户沉浸其中,仿佛在体验自己的环境。"

事实上,即使许多涉足虚拟现实的科技企业遭遇严冬,围绕这一方向的研发和应用仍在继续。虽然许多企业在登陆虚拟现实方面取得了低调的进展,但仍在全力以赴。

2018年上半年全球应收账款行业

目前,微软官方网站上展示了近150款全息透镜应用,包括游戏、生活应用体验、3D虚拟打印、全息图像等诸多方面……同时,微软与惠普、联想等主要合作伙伴共同推出了虚拟现实平台。

此外,脸书2017年发布的第一款虚拟现实社交应用已宣布将于2019年10月25日停止运行,并将被社交应用地平线(Horizon)取代,该应用将于2020年登陆Oculus Quest和OculusRift。作为脸谱空间的替代品,该应用程序允许用户定制虚拟角色并建立他们自己的世界和活动。

除了设备制造企业和技术巨头,媒体机构也在继续进入这个领域。内容信息传播已经从平面变为空。

例如,热爱虚拟现实的英国广播公司在2018年推出虚拟现实纪录片后,今年向英国40多个图书馆介绍了虚拟现实体验。对此,英国广播公司虚拟现实中心主任漆拉·沃森表示:“虚拟现实设备太贵,只有少数人购买。我们希望每个人都有机会通过将虚拟现实体验融入全英国的图书馆来体验它。”

作为内容行业虚拟现实测试的先驱,《纽约时报》从未停止过相关业务。继NYT虚拟现实应用推出后,它还推出了日本虚拟现实视频新闻产品《每日360》。这也是主流新闻媒体第一次尝试每日360条沉浸式报道。

回望中国,在今年两会的报道中,新华社新媒体中心首次推出智能氩直播眼镜。借助独特的注意力捕捉技术,记者可以引导摄像机和人眼运动,同时用眼睛拍摄视频图像。同样,CCTV.com还推出了全景沉浸报告(全景沉浸报告),该报告使用创新形式的“虚拟现实AR”,生动展示了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的主要主题和关键数据。

中央电视台新闻

从长远来看,内容生产和消费对虚拟现实技术的需求仍然很大。虽然硬件限制、内容缺乏、应用前景不明等难点也长期存在,但随着5G技术的到来和普及,低延迟、高速度的特点可能有助于解决AR/VR技术本身的诸多缺点。

当然,“第一年”已经过去三年了,现实生活并没有朝着每个人都期望的方向顺利发展。

这篇文章是由专栏作家在企业家国家的授权下发表的。版权属于原作者。这篇文章是作者个人的观点,并不代表这个先驱国家的立场。请联系原作者重印。如果您有任何问题,请联系editor@cyzone.cn。

大家都在看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