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6月8日电(记者张权)国家医保总局发布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门诊保障政策解释指出,取消城乡居民个人(家庭)医疗保险账户不会降低居民医疗保险待遇,而是会被促进门诊统筹所取代。
国家医保局和财政部发布的《关于做好2019年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障工作的通知》建议,在2020年底前取消个人(家庭)账户,平稳过渡到门诊统筹;已注销的个人(家庭)账户不得恢复或变相设立。
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整合了原有的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其中,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自2003年开始实施,个人(家庭)账户作为大病统筹基金同时设立。城镇居民医疗保险自2007年开始实施,实行门诊统筹,无个人账户。在推进新农合改革的过程中,各地区新农合个人(家庭)账户逐步向门诊统筹过渡。特别是随着2016年城乡居民医疗保险一体化和保障能力的不断提高,大多数地方取消了新农合个人(家庭)账户。
据报道,城乡居民医疗保险个人(家庭)账户主要用于支付参保人员在门诊发生的医疗费用。在培养个人保险意识、促进个人保险费缴纳、迅速扩大保险覆盖面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该制度建立初期,但数额小、保障不足、共济能力差、容易诱发滥用等弊端逐渐显现。门诊统筹有利于提高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基金的互助能力,增强基金的互助效果,更好地保障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待遇。
推进门诊统筹后,各地可将门诊小额医疗费用纳入统筹基金范围。基层医疗机构常见病、多发病门诊医疗费用可报销,约占50%。
同时,为了减轻参保人员的大病负担,对某些慢性病和特殊疾病的门诊医疗费用(如恶性肿瘤门诊放化疗、尿毒症透析、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治疗等。)主要在门诊治疗且费用较高的,也纳入统筹基金支付范围,并参照住院情况制定相应的管理和支付办法。
城乡医疗保险属于医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