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人定制男装行业
图为观众参观2019中国国际大学生时装周新锐设计师品牌服装。记者刘金满拍摄
10月4日,快速时尚品牌优衣库在上海淮海中路的全球旗舰店举行了“全球品牌大使罗杰·费德勒中国会议”(roger federer China Meeting),推出该品牌2019秋冬新款男装,并推出数量有限的配套服装和粉丝特别系列,以吸引中国消费者。
虽然有许多新产品,但新技术和新工艺也值得期待。
快速时尚品牌H&M大中华区总经理近日表示,该品牌正在投资人工智能模型,并建立数据库以提高生产效率。同样,新闻显示ZARA和其他品牌也在制作数字和智能布局。在线下商店激烈的市场竞争和线上销售的强烈冲击下,一度占据国内服装消费市场一半的快时尚品牌正试图通过新的行动和技术来扭转业绩下滑,这也反映出服装企业转型升级和提升业绩的需要。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自2017年第四季度以来,服装和布料的销售额逐年不同程度地下降。其中,服装销售额从2017年的719.1亿件下降到2018年的540.6亿件,同比下降178.5亿件,下降24.8%。随着服装消费增速放缓,消费者不再喜欢爆炸性的款式,也不再愿意“撞见”别人的衬衫。结果,服装的销售量像悬崖一样下降。中国人真的不喜欢买衣服吗?
销售下降,而消费限额上升
“从两年前开始,我就一直在控制我买的衣服数量,在买新衣服的时候,我更注重衣服的质量和品牌。”打开衣柜后,出生于90年代的孙女士向记者展示了她在过去两年里买的几件衣服。孙女士表示,几年前,当ZARA、H&M等快速时尚品牌在年轻群体中流行时,她也是这些品牌的忠实粉丝。“款式时尚,价格便宜。失去一两次也没关系,尤其是每年春夏和除夕这些品牌的折扣率都很高。”
孙女士告诉记者,在迷恋快速时尚品牌一段时间后,她发现衣柜很快就装满了。“很多衣服只穿一次,你就不想再穿了,这真是浪费。”她说现在她更愿意省钱,买价格更高但质地更好的品牌。"低价和折扣实际上是漩涡,但是减少数量可以保证质量."
记者发现,像孙女士一样,许多80后和90后的“衣柜消费”都有强烈的升级需求,“少买多买”正在成为他们新的消费理念,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导致了消费服装购买频率的下降。
一些服装价格的上涨也成为服装购买量下降的一个重要因素。
据中华全国商业信息中心相关统计,2018年服装消费价格累计上涨1.4%,略有加速。2018年,全国重点大型零售企业服装单价上涨5.3%,比2017年上涨4.1个百分点。其中,男装销售单价上涨4.6%,比2017年快2.4个百分点。女装销售单价上涨7.1%,比2017年上涨7.7个百分点。童装销售单价上涨10.5%,比2017年下降2.1个百分点。
同时,随着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和服装电子商务的不断优化,居民购买服装的方式越来越多。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18年全国居民人均服装消费支出为1289元,同比增长4.1%,同比增长1.2个百分点。同期,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实际增长6.2%,生活必需品和服务、交通通讯、教育、文化娱乐、医疗保健支出增速明显高于服装消费支出增速。2018年,全国居民人均服装支出比例为6.5%,比上年下降0.3个百分点。
快速时尚进入慢车道
最近,北京80后白领王于谦发现,她曾经去过的东直门和中关村的几家H&M和ZARA店都关门了。
自去年以来,许多快速时尚服装品牌的销售一直低迷,许多服装企业选择退出中国市场。今年5月,曾经卖得很好的永世21宣布将退出中国市场。商店的清仓和关门甚至引发了“关门和销售的高潮”
外国快时尚品牌在中国接连遭遇冷遇已成为“诅咒”,但被称为“中国ZARA”的瑞秋(Rachael)的衰落却出人意料。9月19日,上海拉沙贝尔服装公司发布了h股2019年中期报告。据财务报告显示,报告期内,瑞切尔的收入为39.51亿元,同比下降约23.2%。净利润为-5.65亿元,同比下降333.9%。截至6月30日,数据显示瑞切尔的零售点数量已从年初的9269个降至6799个。
面对业绩的急剧下滑,拉沙贝尔表示,这主要是由于集团线下网点的积极收缩策略和在线收入的下降。
用户需求在变化,市场趋势也在变化。当“少买多买”成为服装购买的新选择时,消费者对快速时尚品牌的追求和时尚理念的变化直接影响着服装市场的消费者行为。
“H&M和ZARA等服装不仅款式差别不大,而且因为这些品牌几乎已经成为“烂街”品牌。”王于谦告诉记者,“你周围的朋友开始减少购买这些品牌。人们越来越追求个性化和差异化。他们更愿意购买博客推荐的小设计师品牌,以及一些商品在颤抖的网上商店推荐的品牌。”
国内服装品牌迎接新十字路口
"我不得不承认今年服装生意非常困难。"服装领域的一名员工告诉记者,现在越来越多的消费者不愿意购买通常的爆炸性服装,也不愿意与他人“比较衬衫”。更糟糕的是,订单越来越少,但成本却越来越高。
中国服装协会表示,由于劳动力、融资、税收、原材料、能源等成本的不断增长,企业的综合经营成本不断增加。从成本和费用在主营业务收入中所占比重的变化来看,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平均水平逐年下降,而服装业的比重则呈现上升趋势。成本和费用的快速上升进一步挤压了服装企业的利润空。
除了成本增加之外,时尚变化也加速了行业细分。换句话说,在新的消费群体崛起的过程中,企业不能像过去那样将90后和00后的消费群体贴上标签,因为他们习惯于捕捉70后和80后消费群体的偏好,这意味着新一轮的消费升级更加多变和多样化。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服装定制一直是中国服装行业的热门话题。服装定制不仅仅是少数高端消费者的专利。阿里、京东、美图、伟品等互联网公司都在尝试服装定制市场。借助互联网平台,服装个人裁缝正在进入更多的家庭。
一些研究机构发布的数据预测,到2020年,国内个人定制服装的潜在市场容量将超过2000亿元。
业内人士分析称,消费升级加速了个性化需求的快速增长,定制化生产可能成为服装行业未来发展的趋势,这对处于新十字路口的国内服装品牌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工人日报-中国工人网记者兰德沃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