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静:香港工业发展在哪里?

\ r [·温/陈静] \r

\r

\r 香港有“四大支柱产业”,即金融服务、贸易和物流、旅游和商业支持以及专业服务。这些支柱产业是基于几代香港人的努力。它们也与香港特殊的历史和地理因素直接相关。回归祖国20年来,随着周边环境的巨大变化,香港必将探索新的发展思路,准确定位于中国经济发展的潮流之中。\r

\r

\r 跨越增长阶段 \r

\r

\r 对香港来说,产业升级和搬迁并不新鲜。\r

\r

1950年代,香港的转口贸易有所增长。在五、七十年代,香港积极发展制造业。纺织、成衣和电子等劳动密集型产业高速增长,促进了产业多元化。这是香港获益良多的发展阶段。制造业占整体经济的30%以上,为香港成为亚洲四小龙奠定了基础。\r

\r

[中国改革开放80年代,香港制造业北移,第二产业比重从1980年的31.8%下降到1997年的14.6%。香港的产业结构已经变得更轻,正在向服务经济转型。第三产业发展迅速。从数据来看,这是香港历史上增长最快的阶段。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增长了六倍多,一举进入世界前十名和前五名,这也是香港最具活力的时代。如此快速的发展,主要的推动力是服务业,自1983年以来,服务业的增长率达到了17%,是世界上其他地区无法比拟的。其中,金融、保险、房地产和商业服务等“现代服务业”的增长率为21%。\r

\r

\r

\r

\r

\ r 2017年2月2日,香港政府商务及经济发展局推出的“香港餐车试验计划”在香港文化中心广场(@ vision china) \ r

\r

\r 制造业和服务业的两股强大浪潮使香港成为一颗耀眼的“东方明珠”。九十年代初,香港的本地生产总值相当于整个中国大陆的五分之一,达到难以想象的历史新高。在中国改革开放前的20年里,可以说香港受益最大,发展速度超过了内地城市。此时,香港有着巨大的文化影响力。电影、电影和歌曲在东亚非常受欢迎,在世界上占有相当大的地位。\r

\r

1980年代和1990年代的高速增长使香港成为亚太地区的国际金融中心。500多家银行聚集在这里,全球100家最大的银行中有85家进入香港。这里是亚洲第二大股票市场、世界第二大外汇市场和第三大黄金市场。在此基础上,香港在基金管理、股票分析、融资规划和商业服务方面领先亚洲。世界知名的顾问、法律顾问和会计师事务所都把香港视为重要的基地。目前还不清楚仍在制造业苦苦挣扎的中国大陆,这些利润丰厚的现代金融业是经济繁荣的顶级产品。香港抓住了这个机会,在短短20年内实现了跨越式增长。\r

\r

\r 超级增长背后的 \r

\r

\r 但客观地说,香港毕竟太小了。这种超级增长的基础并不稳定。这主要是由于历史机遇,而不是国内产业的自然升级。世界领先的银行、金融和咨询服务公司来到香港,不是因为香港本身有500万至600万人口,而是因为整个东方世界。\r

\r

\r 此时,香港是整个中国大陆向世界出口的转口中心。它有着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卓越地位。虽然香港的制造业已经迁出,但在华南地区的生产网络中仍占有重要地位。1996年,香港制造商在珠江三角洲雇用了500多万工人。产业链中的高端部门,如研发、设计、营销等,仍然留在香港,香港是整个香港经济的重要基础。\r

\r

\r 然而,在香港制造业北移至华南之前,其水平并不高。即使它不动,自然也很难发展出世界顶级的金融服务和专业服务。以金融服务业为主导的香港产业结构表面上与纽约、伦敦和东京相似,但支撑它的制造业和高科技产业远远落后于这些顶级城市。\r

\r

\r 因此,虽然1997年香港经济极为繁荣,但也不无忧虑。众所周知,香港的房地产泡沫导致房价在短短10多年间上涨了10倍以上。1998年席卷亚洲的金融风暴打破了人们的乐观预期。到2003年,房价下跌了60%以上,许多人资不抵债,甚至破产。例如,著名歌手钟镇涛从1996年开始投机房地产。遭受金融危机后,他负债累累,并于2002年申请破产。然而,房价逐渐回升,甚至远高于历史峰值。金融风暴对香港的影响是很多人的收入不能再回到过去。香港的企业经理在1998年之前还没有恢复收入,比1998年低三分之一。\r

\r

\r 香港回归中国后,与其说是在寻找一条新的工业发展道路,不如说是经济基础受到了各种影响的考验。香港工业基础薄弱,面对这些考验不能乐观。然而,香港寻求新发展方向的努力也受到基础薄弱的制约,几乎没有取得突破。\r

\r

\ r 2003年,为支持香港经济,中央政府与香港签署了《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向香港服务业和其他行业开放广阔的内地市场。最明显的是“免费旅行”。来香港旅游的大陆游客数量逐年飙升。2013年,大陆游客占游客总数的75%,超过4000万人,是2003年的4.8倍。在这种大力支持下,香港旅游业在回归后取得突破性发展。从2003年到2013年,过夜游客在香港的消费飙升51倍,达到1527亿港元。旅游业也已成为香港的支柱产业之一。然而,由于2014年9月占领中环事件的影响,旅游业增长缓慢。\r

\r

\r 香港工业科技基因 \r

\r

\r 在香港回归中国的初期,正是信息技术产业革命在全世界蓬勃发展的时候。香港还推出了发展信息技术的产业计划,如占地24公顷、投资158亿元的数码港项目。李泽楷代表1999年投资220万美元,占腾讯股份的20%。根据腾讯3000亿美元的最新市值,如果他目前持有股份,他的股权价值将达到600亿美元。\r

\r

\r 从贸易融资向知识技术过渡是一个好主意,信息技术确实是一个可以实现快速增长的优秀产业。如果香港能够抓住这个机会,那将是又一次工业飞跃。不幸的是,尽管香港拥有丰富的资本,但它缺乏发展大型信息技术公司的能力。\r

\r

\r 回顾过去,香港应利用其资本优势吸引全球资讯科技人才,并为内地及全球市场发展资讯科技能力。然而,香港工业发展的历史缺乏科技基因。尽管投入巨资建设的大学拥有世界一流的基础设施和教师,但历史依然短暂,难以与行业相媲美。\r

\r

\r 因此,香港的资讯科技发展计划是肤浅的,脱离了工业发展的核心。一条河之遥的深圳已经抓住了信息产业软硬件发展的核心。华为、腾讯等企业已经成长为世界顶尖企业。香港的资讯科技企业没有找到合适的市场,也没有开发出值得一提的软硬件产品。他们基本上是在当地的小市场做一些小的应用。\r

\r

\ r 2001年,李泽楷以1260万美元将其在腾讯的股份转让给南非MIH公司。这种投资观点不应受到严厉批评。然而,香港整体上跟不上资讯科技时代。即使是电子商务、互联网服务、移动支付、交易软件和商业软件应用也落后于内地,反映出香港科技和工业基础的严重缺陷。\r

\r

\ r 5月23日,“支付宝香港”在香港一家零售店进行了代码扫描测试。5月23日,“支付宝香港”在香港一家零售店进行了代码扫描测试\ r

\r

\r 香港面临的另一个主要挑战是中国内地企业在2000年后开始的制造业升级。\r

\r

\r 事实上,在九十年代后期,港资企业在内地制造业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在产业链中的地位也非常好。如果能跟上中国整体技术升级的趋势,香港的相关企业也会有很大的发展。然而,香港在内地的制造企业技术水平不高,重点是对外贸易交流、品牌和营销。与内地企业家和国有企业集团相比,香港缺乏对研发的原始本能关注。随着内地制造企业的不断产业升级,港资企业正在慢慢脱离技术潮流,原有产业链的优势正在逐渐瓦解。企业在香港招聘高级经理、经理和销售相对容易,但在招聘研发方面缺乏积累。在这种情况下,人力资源不匹配。甚至高管、经理和销售人员也在慢慢失去能力和收入。曾经以技术闻名的香港技术员正在消亡。由于研发的倒退,已经不稳定的工业基础在回归20年后变得相当悲观。\r

\r \r

\r 在亚洲四小龙中,香港的工业基础几乎是表现最差的,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已被新加坡超越,后者专注于研究和发展。\r

\r

\r

\r

\r

\ r 5月23日,“支付宝香港”在香港一家零售店进行了代码扫描测试。5月23日,“支付宝香港”在香港一家零售店进行了代码扫描测试(@ Hong Kong Ta Kung Pao) \ r

\r

\r 香港也提出了类似数码港的“中药港”和“科学园”等工业概念。然而,由于全市缺乏研发基因,发展一直不温不火。预计将通过大力投资空建设一个产出丰富的科技园。从全球来看,没有成功的先例。依托产业,以产业实践为基础的产学研合作升级更加自然。缺乏大学资源的深圳,以产业发展为核心的高科技转型取得良好进展,成为中国最突出的创新型城市。同一时期,香港的制造业基础悄然崩溃,技术创新虽然投入巨大,但难以把握。\r

\r

\ r [/S2/][搬迁/s2/] \r

\r

\r 使香港成为航运中心和区域发展中心等想法不能靠香港的单方面努力实现,需要整个区域的合作。香港回归后不久,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和进出口贸易的迅速发展,使香港作为航运中心受益匪浅。然而,内地城市也需要发展。依靠香港,有条件独立进行贸易,这是一种自然的趋势。香港的集装箱吞吐量从世界第一下降到第五,不是因为其发展战略有问题,而是因为内地发展的必然结果。\r

\r

\r 从现在起,香港的优势产业仍然十分突出。金融、贸易物流、旅游等行业在中国所有城市都处于超然地位,相关的工业、商业和专业服务也具有相当大的优势。只是在回归后的20年间,这些行业的优势或多或少下降了,或依赖内地的支持。这并非没有失望。然而,香港社会却呈现出“内卷化”的趋势,因为这行业并没有新的突破。香港经济极度依赖房地产业。贫富差距非常严重,供应不足,房价飞涨,年轻人生活艰难,缺乏希望。结果,出现了一些社会问题。\r

\r

\r 香港应该认识到,回归前的高速发展并非完全是由于自身的努力,而是由于相当大的地缘政治因素和金融等高端产业的根本问题。此外,我们不应看得太高,忽略与内地经济的紧密融合。香港应该审时度势,放低姿态,加入中国经济发展的大潮,找到自己的位置。\r

\r

\r 中国经济发展迅速,而香港自1950年代以来半个世纪的发展成就极为突出。它在资本、商业网络、金融基础等方面积累了很多,在中国的发展中仍然可以发挥巨大的作用。香港应该实事求是地放弃一些毫无根据的想法。它不应该过分强调特别行政区的独立,把自己置身于中国城市之外。相反,香港应该顺应潮流,在整个中国的背景下找到自己的优势。不幸的是,由于一些政治争议,香港在工业发展的方向上仍然缺乏足够的共识,虽然有识之士已认识到这个大方向。香港高铁、港珠澳大桥等重大项目一直存在争议,其发展受到很大影响。\r

\r

\r 展望未来,如果香港能够达成共识,并得到内地的大力支持,就没有理由发展得不好。香港回归以来工业发展的经验教训值得总结。只要与中国的整体进步保持同步,未来就值得期待。\r

\r

\r (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风与云之声,作者授权观察者出版。)\r

大家都在看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