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昭:“区块链数字现金”不堪重负

你能相信吗?一笔交易比特币的能量是VISA的74万倍!

在当今全球数字时代,各国资本竞争的主要战场不是传统的商品市场,甚至是金融市场,而是基于互联网的数字市场。只有占领数字市场,我们才能有效地控制和瓜分金融和商品市场。而数字现金已经成为大国游戏的焦点。

各国央行竞相关注数字现金,这可以说不仅是为了应对区块链货币的竞争,也是为了应对当今全球数字经济的竞争。

然而,央行打算发展并主宰数字现金区块链的想法看起来很美好,但实际上却令人难以忍受。

1

一笔交易比特币的能量是VISA的74万倍!

众所周知,数字技术的好处之一是节约成本,也就是说,第一次边际增量可以接近零成本。新的电子商务公司相应地“抢劫”传统业务。然而,作者已经在一篇题为《区块链大热中的冷思考》(Cold Thinking in the Big Heat of)的文章中提出:区块链科技的交易成本非常高,因为它类似于全民公投的思维逻辑,无论大事小事都要穿越所有节点。

考虑到需要一个“手到手”的存储机制,区块链实际上是对存储资源和能源的极大浪费。如果我们加上所谓的共识和采矿消耗的巨大能源生产成本,区块链的效率将会更低,甚至不堪重负。

例如,自比特币推出以来,其关于最小化信任的共识已经通过其工作证明算法得以实现。这些“工作”计算机消耗大量能源,其年度能源消耗统计总结如下:

1.二氧化碳:3.473万吨。这相当于丹麦的年碳消耗:[/小时/][/小时/]2和电力消耗:73.12太瓦时。这相当于奥地利一年的电力消耗。 3。电子废物:10.74千吨。这相当于卢森堡一年内的电子垃圾总量。 4。单笔交易能耗统计:二氧化碳296.15公斤;相当于74368次VISA交易,或者49358小时观看YouTube的碳消耗。 5,耗电量:623.47千瓦时;这相当于一个普通美国家庭21.07天的耗电量。 6,电子废物:91.60克;相当于1.41节电池或1.99个高尔夫球。

你能相信吗?一笔交易比特币的能量是VISA的74万倍!

原因当然是因为所谓的“单一交易”(single transaction)是指两点之间的交易,但是这个交易必须由所有700万比特币活跃用户记录,所以一个交易必须由700万用户共同执行和确认才能有效。能耗不是两台,而是700万台机器,这是机器值得信赖的价格!

该模型预测,矿工最终将60%的收入用于电力。实际统计:截至2019年1月,矿工电费仍在60%以上!

除采矿成本外,区块链的“时间成本”也极高。以比特币为例。使用比特币支付时,通常需要10分钟来完成支付确认。为了确保支付交易的不可逆性,通常需要等待6个连续的数据块被完全确认,但这需要至少一个小时的确认时间。相比之下,银行网上银行支付和支付宝等第三方支付通常在几秒钟内完成。

区块链的大小与效率成反比,与能耗成正比,这是它致命的伤害!因此,区块链货币注定只能在目前的技术条件下尽力而为,但它不能发挥自己的才能,甚至不能取代目前的法定货币交易。

事实上,拥有3500名注册用户和700万活跃用户的比特币远未达到区块链效率瓶颈的上限。但是如果你放大到几千万或几千万用户,比特币实际上是“无用的”!

归根结底,如果不是那些对通胀经济过于热衷的政府,比特币代表的区块链货币不会有任何优势。在某种程度上,我们可以说区块链用效率劣势换取信用优势。区块链货币之所以有生存和发展的机会,仅仅是因为政府不加区别地印钞,而法定货币在信用上处于劣势。

2

央行数字现金根本不可能是区块链货币。

即便如此,区块链自身的技术思维仍将限制其自身的应用和发展,而打算取代传统货币的央行数字现金因此是区块链的一项技术或难以推进。

有些人认为央行推出的数字现金是基于区块链的加密货币是理所当然的,这是不太可能的。数字现金的大规模应用不能用区块链技术来实现,或者说,所谓的央行数字现金根本不能成为区块链的货币。目前,区块链加密货币有比特币、以太网货币等。甚至天秤座也是半区块链。央行大规模引入区块链货币没有能源支持的基础。

原因之一是能源消耗无法支撑!目前,全球年度货币交易量为200万美元,比特币交易量为2400万美元,比特币耗电量为73tb。假设全球货币交易也由区块链进行,仅外汇交易的全球电力需求就将达到近90万太瓦时,而中国目前的年发电量仅为6000太瓦时。此外,还有日常消费的资产交易、大宗商品交易和零售商品交易。目前,仅小额支付的年平均交易额就达到35万亿元人民币。因此,如果区块链被用作央行的法定货币,能源消耗和效率将很快达到上限。对中国来说,这不是福,而是祸。

在这种情况下,你能想象央行的“数字现金”是一种区块链货币吗?

因此,前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日前在北京指出,目前区块链发行图书的技术应用更适合交易量较小的环节,所以他选择了两个系统作为试点:一个是票据交易,另一个是贸易融资。

前者是因为交易对手相互理解并对彼此负责,并且没有太多的监督任务和责任。后者是因为换手的频率相对较低。周小川还指出:目前,第三方支付更多的是电子支付形式,而不是基于区块链和分布式记账的数字现金技术。

前中央银行科技司司长陈静先生曾主持中央银行信贷系统的发展。目前,该综合信用数据库包含数千万企业和6亿多人的信用数据。有人问他是否可以考虑在系统中采用区块链技术。他坦率地指出,区块链的弱点是链中有许多节点,当交易频繁时,效率低且成本高。

20世纪90年代,没有区块链。即使央行的信用报告系统今天建成,据估计它也不会使用区块链技术。原因很简单,如果使用区块链技术,数千万企业和6亿人都在这个链条上,为什么要把一个人的信用数据发给另外6亿人呢?6亿个网点必须建立巨大的处理和存储结构来处理来自另外6亿个网点的与自身无关的信息?

因此,区块链货币的巨大成本决定了所谓的央行数字现金只能代替“纸”而不是“货币”,也就是说,它更多的是一种电子货币,而不是一种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全新数字现金。比特币是一种真正的数字现金,而央行所谓的数字现金实际上是一种电子代币,与微信支付宝没有太大区别。相反,它使用现金作为支付手段。

3

比特币可能会遭遇巨大的“沉没成本”

除了上述成本分析之外,面对新技术,区块链技术的优势也将面临挑战,从而可能面临“创造性破坏”带来的巨大“沉没成本”。经济学中所谓的“沉没成本”,是指原始投资由于各种原因无法收回的结果。

2019年11月,谷歌高调宣布已成功展示“量子霸权”:一款包含53个有效量子位的处理器“Sekimo”,完成了传统超级计算机峰会需要10,000年才能在200秒内解决的问题。加密货币的领先者比特币一夜之间下跌了1000多美元。

这是因为:面对计算能力呈指数增长的量子计算,基于密码学、基于算法的加密货币可能面临灭绝。全球虚拟货币已经是一万亿美元的巨额财富,但它在量子计算的最初呼声面前摇摇欲坠。如果我们考虑到未来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区块链货币上的乌云有多厚?

出席北京会议的美联储前主席格林斯潘对公众表示:央行不需要发行数字现金,它们应该提供主权信贷。姜还是又老又辣!

大家都在看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