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2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了《金融科技发展规划》,这是央行发布的第一份金融科技顶层设计文件。《计划》再次引起了金融业、科技业和其他相关行业的高度重视和讨论。
该计划指出,金融科技是推动金融业转型升级的新引擎。推动金融机构不断优化盈利模式、业务形式、资产负债、信用关系、渠道拓展等方面,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不断提升金融业转型升级能力。作为市场的重要参与者,银行和金融技术公司将合作形成未来的共同愿景。
2019年8月22日,中国零售金融发展峰会和2019年新金融夏季峰会在贵阳举行。此次峰会上,来自100家银行的嘉宾和顶尖金融科技公司的高管齐聚一堂,在会上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共同探讨银行与科技未来合作的“双赢点”,并探讨零售金融的未来发展方向。
本文将从零售金融发展的原因、行业特点、商业模式、技术选择、主要环节和未来趋势等方面,展示科技祝福下的零售金融全景。,结合专家学者、银行嘉宾和金融科技公司高管的观点和讲话。
零售金融发展趋势的必然性
从经济发展的角度来看,它是中国经济变化的内在反映。会上,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银行研究室主任、零售金融学术委员会副主席曾刚提出了不同的观点,将重点扩展到全国和经济转型过程,从趋势上看零售金融发展的必然性。
曾刚提到,从2014年到2016年,中国经济增长的驱动力迅速从投资转向消费。从金融的角度来看,这意味着主要服务对象发生了变化,因为金融活动的重点已经从投资转向消费,金融对象已经从投资主体转向消费主体,从制造企业、地方政府、房地产等投资主体。向居民提供信贷和其他服务。近几年银行零售金融的转型与经济转型密切相关,经济转型是必然的结果。
其次,中国数字经济的发展促进了零售金融的发展。他说,如果没有对消费基础设施的大规模投资,中国消费者将在短时间内迅速增长。在中国数字化快速发展的带动下,他们加快了消费发展的速度,从而带来了管理模式和消费模式的变化。在消费模式的变化中,随着移动支付的使用,互联网带来了金融底层的巨大变化,包括银行卡、信用卡、非现金支付和电子支付,引发了一场支付革命,从而影响了零售金融端的发展。
三个特征或趋势:开放性、智能性和下沉性
从行业层面来看,现阶段零售金融领域呈现出三个特征:开放生态、智能技术和下沉用户;这是零一金融创始人白亮的总结。
他说开放是商业模式的载体。它不仅适用于银行,尤其是受到强有力监管的金融业,尤其是用户较多、业务范围较广、业务模式多样化的金融机构。
从技术上讲,人工智能是国王。他解释说,通过数据和研究,人们发现人工智能是银行使用最多、研究最多、投入最多精力和金钱的技术。因此,智能金融现在和将来都被广泛应用于零售金融,并有望获得最大的希望。
从用户角度来看,零售金融的客户群呈现下降趋势。首先,从一线城市到二线、三线、四线、五线城市甚至小城镇;第二是年龄下降,90后是消费金融的主力军。
他总结说,随着用户范围的迅速扩大,零售金融进入了一个复杂、多样化和快速变化的时代,这是国际上倡导的数字普惠金融时代。在这样一个复杂的时代,不仅金融机构,而且大量科技公司和非金融机构都形成了这样一种生态。这种数字生态构成了中国金融业的毛细血管。
开放金融:构建连接器
从商业模式来看,白亮提到开放银行的概念可以延伸到开放金融。简而言之,金融机构通过技术手段与第三方机构平台合作。这不仅建立了一个技术平台,还涉及到银行客户基础、渠道、产品、运营、风力控制等方面的一系列变化。
在开放基础设施的基础上,首先,银行将扩展到金融机构,通过金融科技将存款、贷款、汇款和资源管理的核心能力、服务产品和组成部分整合到一个开放平台。第二是构建一个开放平台,并创建一个开放平台连接器。白亮说,第三是通过开放平台将金融机构和商业生态结合起来,让用户随时随地享受“无感觉”的金融服务。
他解释说,在现阶段,开放平台连接主要有三种连接模式。一个是场景连接,它连接客户和场景服务。第二是算法连接。许多金融机构没有场景或用户。然而,金融技术公司通过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在识别、控制风和收集客户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这些公司与银行建立联系,然后从银行业务中收取固定费用、佣金或利润。最低层次是数据连接,即银行和外部机构之间的底层技术连接,它通过各种方式将数据转化为产品和服务,每个机构都拥有自己的数据,只在业务上进行合作。
技术选择:人工智能
从技术角度来看,据011智库统计,中国银行业金融科技投资约为1000亿元,到2025年将超过4000亿元,复合增长率为20%-25%。在国际上,欧洲和美国最常见的投资是由从事零售金融的金融技术公司进行的,如支付、个人消费、现金贷款、个人金融账户管理和个人财富管理。人工智能是这些投资中最常见的技术。据统计,在5000多家技术服务公司中,智能控风、智能营销、智能运营和智能办公占90%以上。因此,大多数技术服务公司都在通过人工智能技术提供金融相关服务。
进一步细化,梳理全球金融科技专利数据,发现截至2018年底,人工智能专利分别占全球四大科技类别(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和大数据)的67.61%和652,600项。人工智能占金融相关技术专利的30%,其次是区块链和大数据。从这些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出人工智能是金融科技投资的主流方向。有许多场景可以应用。白亮解释说,从基础层、技术层到应用层,我们都需要使用人工智能技术以及由此衍生的相应模型。
他接着说,回顾过去,银行业金融技术专利的分布主要是贷款业务,主要指个人贷款和小微企业贷款,其中大部分与零售有关。从这两个交叉点来看,零售金融的发展在技术形式上主要指向人工智能和智能金融。
主要环节:技术授权的全过程
目前,金融技术已经进入下半年。容止集团副总裁阿丹发表了主题演讲“如何打破技术授权零售金融的后半期”。他提到,真正能留在下半年的机构必须有重要的技术壁垒,这将影响整个商业生命周期。有必要拓展和突破是否有技术将用户从客户中筛选出来,是否有技术评估风控制中的用户,是否有更好的技术来区分贷后服务能力,适合贷后过程中不同的用户。
平安银行零售业务支持部总经理崔文静认为,“技术领先一直是零售银行的核心点。技术是如何引领的?科学技术应该着眼于市场和技术的发展和能力。”同时,她还表示,平安银行将从开放银行和人工智能银行的角度建设零售业务发展。
在商业模式层面,京东数字金融应用业务总经理成彦斌表示,京东数字已经推出了一个“金融开放平台”,希望通过与生态系统共享数据、算法、交易、流程、用户、场景等商业功能来构建平台的商业模式。该平台整合了金融机构的多种业务场景和JD.com与互联网相关的产品能力。未来将建设一个以京东为基础、规模大于京东的原料药市场,其中包括具有商业价值的数据原料药,如交易、流程、渠道、数据等。
在风控制层面,拍卖与贷款的创始人兼CEO张军表示,拍卖与贷款将从互联网上收集大量看似无关的行为数据,并为用户进行非常复杂的模型计算。这样,用户识别的粒度将会更细,然后系统地对用户进行评分,然后通过其他数据模拟他们的还款能力,从而为他们制定定额定价。同时,在大量自主开发的人工智能技术的帮助下,流程和效率不断提高,以保证用户体验。
在反欺诈层面,新网银局首席运营官刘波指出,反网上业务欺诈是重中之重。防止欺诈最困难的是黑色生产,这需要通过使用相关专利技术(如位置和面部背景)来识别。动员银行信贷调查后,进行反欺诈和信用风险评估;最难评估的反欺诈风险是是否放贷、放贷金额和放贷成本。
在服务用户层面,丫蛋表示,2019年,容止集团的用户可以挖掘14,000个特征值,总计达数百万。我们的模型已经积累了3600多次迭代。处理一个应用程序只需要8秒钟,新特性的验证迭代平均每15分钟完成一次。这是人工智能的逻辑,人工智能的逻辑是我没有明确的规则。这只猫必须有尾巴吗?它也可能是老虎。根据规则判断肯定有错误。基于对足够样本的分析,如果找到相同的样本,为用户服务的能力将会更强。
未来趋势:技术驱动和以人为本
在发展趋势层面,中央财经大学银行研究中心主任、中国零售金融智库学术委员会联合主席郭田勇建议,包括商业银行在内的金融机构应做好零售业务,或者向两个方向推进。互联网金融和金融技术非常重要,但我们仍然需要让商业网点下沉,包括通过社区金融等手段,进一步使金融服务更贴近基层客户,提高客户粘性,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向。
另一位行业专家学者,中国金融协会副秘书长、广西大学中国-东盟金融研究所首席专家、亚洲金融合作协会前任秘书长、中国银行业协会前任专职副主席杨在平认为,零售银行的发展需要首先突破28定律,其次发展多元化金融,最后实现普惠金融。新零售应该体现在八个维度:第一,智能零售;第二是零售。第三,关闭零售;第四,定制零售;第五,促进零售;第六,快速零售;七是安全零售;八是不错的零售。最后,他强调,总的来说,零售很重要,零售商应该赢得世界,但他们必须不断创新和采用新技术。光靠技术是不够的。还有一些财务解决方案。只有金融工作者的智慧和金融工作者及其客户的密切理解,他们才能赢得世界。
领先银行家崔文静(Cui Wenjing)表示,平安银行从许多实践中提炼出未来新金融的三大核心特征:第一,它是由科技驱动的:通过数据驱动的人工智能,所有事物都是相互关联的,传统格式得以启用和激活;第二是关注消费者体验:围绕“人”的需求重构人、商品和市场,从而无限接近消费者的真实需求。第三,在线与在线的整合:从离线到离线,从在线到在线,从在线到O2O在线进行离线排水,然后再到在线和离线实现相互整合。
此外,在银行开放方面,建普科技副总裁王明诚指出,银行开放是不可逆转的趋势。目前,工业生态正面临四大变化。
首先,需求的变化。移动互联网给整个世界和整个工业生态环境带来了深刻的影响和变化。最直接的影响是,绝大多数用户已经到达移动互联网的前端。另一方面,在移动互联网这样的新生态中,伴随移动互联网成长的大部分一代人的行为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85后和00后群体将是未来整体消费的主力军。他们很难接受传统银行严谨而复杂冗长的财务流程,希望随时随地获得7×24小时的便捷服务。
第二,渠道的变化。传统银行基于线下网点设置竞争壁垒。在新时期,许多用户上网。线上和线下的融合创造了大量新的场景和频道。我们如何利用这些渠道扩张是一个挑战。
第三,竞争的变化。近年来,银行面临着转变盈利模式的压力。在这样的前提和背景下,既有内部问题,也有外部问题。随着互联网金融公司的蓬勃兴起,它们对用户教育和用户体验的极端追求迫使许多银行机构做出新的改变,这就是竞争的改变。
4.科学技术的变化。随着近年来新技术的出现,包括5G技术、人工智能、区块链、大数据等,银行正面临着一个开放的转型,这应该是社会资源的基础。
与此同时,开放银行也面临巨大挑战。在银行开放的新形势下,它们面临三大挑战:一是营销渠道的急剧变化;第二是市场营销和风力控制的隔离。第三,复杂的大数据处理。
展望未来,建立一个完整的开放银行体系仍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各方的持续投资和大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