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日报
11月20日,中国银监会官方网站披露,在监管及相关部门的政策支持、鼓励和监督下,银行业金融机构在缓解小微企业融资困难、融资成本高、融资缓慢等方面做出了持续努力,取得了积极成果。面向小型和微型企业的金融服务正在高质量发展的轨道上。截至2019年第三季度末,每户信贷总额不超过1000万元的普惠性小微企业贷款2086.4万笔,比年初增加336.1万笔。全国小微企业贷款余额36.39万亿元,其中全纳小微企业贷款余额11.31万亿元,每户贷款总额在1000万元以下,比年初增长20.81%,比各类贷款增速高出10.9%。
据了解,近年来,中国保监会发布了近30份政策文件,提出了信贷投放、机构准入、融资、监管指标、贷款服务方式、风险管理等多项监管措施。,与相关部门共同优化小微金融的外部环境。具体来说,它包括以下六个方面:
一是推进制度机制建设,丰富供给体系。从2017年开始,领导和引导大中型商业银行设立普惠金融部;督促邮政储蓄银行坚持服务中小企业的立场,提高基层支行的信贷服务能力;支持发展和政策性银行与商业银行合作,以批发基金再融资的形式向小型和微型企业提供金融服务;督促地方法人银行坚持为地方经济和小微企业服务的立场。
二是突出鼓励和引导,制定差异化监管政策和指标。支持商业银行发行专项金融债券筹集资金,专项用于向小微企业发放贷款。单户规模在500万元以下的小微企业贷款应适用优惠风险权重和资本监管要求。明确小微企业不良贷款监管容忍度,发布信贷尽职调查豁免指引文件。
三是鼓励产品和商业模式创新,提高服务效率。
四是切实做好监管,切实加大信贷力度。从2018年起,监管评估的重点将放在每户信贷总额在1000万元以下的普惠性小微企业贷款上,并提出该部分贷款增速不低于各类贷款增速、贷款数量不低于去年同期的“两增”评估目标。
五是强化指导标准,促进小微企业降低融资成本。一方面,严格执行标准收费要求;另一方面,引导商业银行准确计算成本和收益,自愿放弃利润,合理降低小微企业的银行贷款成本,从而降低小微企业的综合融资成本。
六是加强部门间的联系,形成政策协同。推进和完善普惠金融目标减收、小微企业贷款利息收入免征增值税等优惠政策实施,加大银行服务小微企业的激励力度。引导银行利用企业纳税信息、工商年检、行政处罚等外部信息,提高客户获取、授信和风险管理的效率。推进和完善风险分担机制,鼓励银保合作。
数据显示,2019年普惠性小微企业贷款利率总体稳定,呈下降趋势:前三季度普惠性小微企业新增贷款利率为6.75%,比2018年平均水平低0.64个百分点。普惠小微企业不良贷款率为3.56%,贷款质量总体稳定。
中国保监会表示,下一步将深化金融供给方面的结构改革,重点是以下七个方面:
一是增加金融机构的有效供给,引导银行继续吸纳客户群,提高金融服务覆盖面,增加对小微企业的信贷供给。二是加大结构性努力降低成本,引导银行贷款利率保持在合理水平,规范银行服务收费,同时与相关部门共同发挥国家融资担保基金的作用,引导融资担保利率下调。三是继续完善银行内部管理机制,引导银行细化信贷尽职豁免和差别考核激励机制,完善基层“敢贷、愿意贷”的专业化机制。四是推进商业银行贷款方式改革,督促银行在提高风险管理能力的基础上,重点审查首笔还款来源,减少对抵押物的过度依赖,逐步提高信贷比例,完善和推进展期业务,缓解资金周转问题。五是推进信用信息共享机制的建立和完善,推进和完善网上直联利用涉税数据信息、为小微企业提供金融服务的“银税互动”模式,充分利用国家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和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平台等企业信息资源,探索解决银企信息不对称问题的途径。六是建立监督评估长效机制,研究制定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监督评估体系,对本行服务小微企业工作进行综合评估,形成系统、制度化、规范化的评估评估机制。七是引导银行业开展全国“百万企业百万旅游”融资对接工作,全面深入了解小微企业融资需求,提高服务的主动性和针对性,使银行金融服务惠及更多小微企业。(张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