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11月23日(记者刘一迪)河南省南阳市淅川县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是缓解我国北方水资源严重短缺的重要基础设施。它也是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生态工程和战略工程。
记者从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建设管理局了解到,自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于2014年12月12日全面开通以来,工程运行平稳,水质优良,供水逐年快速增长。该项目优化了我国水资源配置模式,在受水区供水安全、水生态保护和地下水超采控制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有力支持了受水区和水源地的经济社会发展,促进了生态文明建设,带来了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该项目已输送超过255亿立方米的水。南水北调已成为北京、天津、河北和河南20多个大中城市的主要水源。水质稳定在二类或二类以上地表水。沿线直接受益人口超过5859万。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示意图(由杨光管网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建设管理局提供)
供水逐年增加,保证接收地区的水安全
住在河南平顶山市石龙区的沈君珍目睹了家乡的变化:“年轻时,他每天下班后都要从离家几英里远的井里打水。在中心线项目投入运行后,我们喝了香甜的南方水,再也不用长途跋涉去运输水了。”如今,平顶山的主要城区100%使用南方水。
记者从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建设管理局了解到一组数据:2015年完成供水18.66亿立方米,2016年37.19亿立方米,2017年45.15亿立方米,2018年69亿立方米。此外,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超额完成了2018-2019年调水任务。2018年11月1日至2019年10月31日,本年度总供水量为69.16亿立方米,占水利部下达的59.11亿立方米计划供水量的117%。据了解,2018-2019年,北京的供水量将达到11.53亿立方米,天津为11.02亿立方米,河北为22.37亿立方米,河南为24.23亿立方米。各省市供水将超过年度计划配水。
值得注意的是,中线一期工程发挥效益的速度也在逐步加快。从中线工程竣工到交付100亿立方米的水,需要1029天。从100亿立方米到200亿立方米,花了501天。目前,北京主城区的自来水供应量中,南方水占73%。南水北调成为天津市十四区居民供水的“生命线”;河南受水区37个市县全部供水,郑州中心城区80%以上的自来水为南水,鹤壁、许昌、漯河、平顶山主要城区全部为南水。石家庄、邯郸、保定、衡水等主要城市南水北调供水占75%以上,沧州达到100%。北京已采取战略水资源储备措施,扭转南水北调至密云水库的趋势,密云水库目前的蓄水能力超过26亿立方米。
目前,中线工程已运行5年,已成为北京、天津、石家庄、郑州等大中城市供水的“生命线”。
如果你能得到水,你应该喝更好的水。根据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建设管理局的监测结果,中线水源区水质总体良好。丹江口水库水质为二级,中线工程水质保持在二级或二级以上,一级水质断面比例达到80%左右。许多地区的人们告别了高氟水和苦咸水。
运营和管理标准化信息技术主管智慧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跨越河南、河北、北京、天津四省市。主运河长1432公里。作为跨流域、跨区域的超大型调水工程,国内外在中线工程的运行管理方面没有成熟的经验可供借鉴。
中线工程投入运行五年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建设管理局不断加强运行管理的标准化和建设,加强调度和运行管理,制定和修订了185项各类系统标准,整理了12个专业的489个业务清单,绘制了30个重点业务流程图。同时,进一步完善“八大体系”、“四大清单”,开展标准化闸站、标准化中控室和标准化水质自动监测站建设。实现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和当地管理办公室工作标准的全面覆盖。全线实现了调水过程自动化、远程监控可视化和运维管理信息化,促进了项目稳步推进。
一流的项目必须与一流的信息管理方法相匹配。针对中线工程信息化建设,中线建设管理局实施了中线时间空信息服务平台,项目防汛信息管理系统、中线气象应用等一批信息化项目已经投入运行。目前,导航空遥感探测技术、北斗自动变形监测系统、水下机器人探测技术等项目的研发或试点工作已经完成。加快数字中线和智能中线建设,积极运用大数据、云技术、物联网等技术手段,提高项目现代化管理水平。
中线工程跨越700多条大小河流,工程、水文、气象条件复杂。如何有效消除薄弱环节对安全的影响,“强监督”成为关键词。中心线建设管理局发起了“人人都能检查所有问题”的特别行动。无论是渠道工程问题还是机电设备问题,它都可以随时出现、发现、判断和处理,确保千里运河的安全运行。
生态补给使干涸的河流恢复生机
滹沱河给许多河北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过去,河里一年到头都没有水,到处都是垃圾。在过去的两年里,夏天很凉爽,野鸭来了。老人和孩子喜欢在附近玩耍。”附近的居民告诉记者。
干涸了几十年的滹沱河已经恢复了生机。流水潺潺,波光粼粼。聚集在宽阔水面上的芦苇随风摇摆。水鸟不时飞过。岸上的老渔夫们很放松。这也成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生态补给的一个缩影。
在过去的五年里,中线工程为北方30多条河流提供了生态用水,河流和湖泊的数量显著增加。河北省十二条天然河流分阶段恢复,向白洋淀供水2.22亿立方米,向保和水库供水370万平方米,向保定市徐水区供水43万平方米。河南省焦作市龙源湖、濮阳市黄河引水调节水库、新乡市共产运河、漯河市临颍县湖区湿地、邓州市团河城区段、平顶山市白圭湖湿地公园、白桂山水库等江河湖泊水量明显增加。
2018年至2019年,中线工程通过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开展了华北地区江河湖泊地下水回灌试点工作。滹沱河、滏阳河、南朱马河三个试点河段共补水13.9亿立方米,形成最大表面积46平方公里、长477公里的水生生态系统。河流两岸地下水补给的影响达到近10公里。
中线工程继续为白洋淀及其上游河道补水。2017年4月,白洋淀水位8.45米,水面面积262.61平方公里。截至2018年12月,湖区水位为8.85米,水面面积达到309.789平方公里。
地下水位显著上升,水环境显著改善
在南水北调来到北京之前,北京的地下水位已经连续16年下降。2014年底,南水北调来到北京,这是北京地下水下降和恢复的转折点。在过去的四年里,从南到北的水已经成为北京的主要水源。怀柔、平谷等应急水源得以恢复。2018年,北京还完成了中心城区近300口自备井的更换,相当于每天减少地下水8万立方米。
自中线通车以来,北京充分利用南水北调,加压抽取地下水,向河道补水,地下水进入快速恢复期。来自全市885个地下水监测点的数据显示,截至今年5月底,全市平原地区地下水平均深度为23.32米。与2015年同期相比,地下水位上升3.16米,地下水资源储量增加16.2亿立方米。
中线工程有效解决了城市生产生活用水消耗农业用水和过度开采地下水的问题。它逐渐提高了地下水位,补充了干涸的洼地、湖泊、河流、运河和湿地,恢复了一些因缺水而萎缩的湖泊、水库和湿地。
现在,北京的水面面积增加了550公顷。天津海河水生态明显改善,地表水水质明显改善,中心城区4条一级河流8个监测断面均达到或超过五级水位,地下水位保持稳定或略有上升。河北省深层地下水位从每年0.45米变化到每年0.52米。河南省受水区地下水位平均上升0.95米。
生态环境显著改善。天津市“十大水景”断面优秀水体比例上升至50%,城市河流水环境明显改善。河北省的滹沱河已变回石家庄的“母亲河”,水清岸绿,风景秀丽。经过36年的干涸,包河水库已经恢复了以前潺潺流水的魅力。白洋淀及其上游的水生态环境得到有效改善。河南省11个省辖(直管)城市形成了清澈见底、绿草如茵的水景平台,受到人民的高度赞扬。
河道回流,地表水与地下水良性循环逐步恢复,华北地区地下水位快速下降得到有效遏制。北京、天津等省市地下水量减少,平原地区地下水位明显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