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稿
人民日报上海12月10日电(洪仁王)今天,邮政储蓄银行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正式上市。证券被称为“邮政储蓄银行”,证券代码为“601658”。从那以后,六大国有银行聚集在a股市场,完成了它们在“a股”的上市和收盘。
邮政储蓄银行宣布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王洪仁照片)
截至中午,邮政储蓄银行公布的汇率为5.56元,上午最高为5.65元。半天营业额接近70亿元。
在上市仪式上,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总经理、中国邮政储蓄银行董事长张津梁表示,邮政储蓄银行将继续坚持为实体经济服务的初衷和使命。以此次a股资本市场落地为契机,邮政储蓄银行将进一步推进特色化、集成化、轻量化、智能化、集约化转型,力争成为客户信任、特色化、稳定安全、创新驱动、价值突出的一流大型零售银行,为中国高质量的经济发展和新一轮改革开放做出新贡献,以更优异的业绩回报投资者和社会各界的信任和喜爱。
为了稳定股价走势,邮政储蓄银行在此次a股发行中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控股股东增持、回购股份、锁定现有股东股份,以及联合主承销商承诺在一定时期内锁定承销的股份。其中,“绿鞋”机制的引入成为这种“护发”的亮点。
所谓的“绿鞋”机制是授予共同主承销商不超过初始发行额15%的超额配售选择权。其目的是稳定上市后大盘股的股价趋势。据悉,这是a股历史上引入“绿鞋”机制的第四次首次公开募股。此前的三次IPO分别是2006年的工行、2010年的农行和2010年的光大银行。三家IPO的“绿鞋”机制在上市后30天内全面实施,行权期股价表现良好,平均股价上涨10%以上。
在此次a股首次公开发行中,邮政储蓄银行也建立了战略配售机制。华夏基金、丰收基金、田慧富基金、逸风达基金、招商局基金、南方基金等六家战略配股基金申请了最高配股,约占发行总额的40%。
此外,邮政储蓄银行在8日发布的《控股股东增持计划公告》中表示,控股股东中国邮政集团公司计划从2019年12月10日起12个月内增持a股不少于25亿元。与此同时,邮政集团承诺,如果在锁定期满后24个月内减持,减持价格将不会低于发行价。这相当于如果在邮政集团所持限制性股票的禁令解除后,银行的股价处于“崩溃”状态,银行将不会减持其股票。
王新银行首席研究员、国家金融发展实验室特别研究员董希淼表示,在上述综合措施的保护下,短期内可以稳定股价和市场。从长远来看,上市公司股价的稳定性取决于其业绩的稳定性和整个公司的价值。“对于邮政储蓄银行来说,它在未来的业绩增长中仍然具有明显的优势和空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曾刚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邮政储蓄银行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自己明显的特点和优势。一方面,这表明其零售银行业务占据主导地位。另一方面,邮政储蓄银行的贷存比就资产而言仍处于相对较低的水平,就贷款发放空而言则相对充裕。因此,就未来绩效增长而言,邮政储蓄银行可以继续发挥零售业务优势作为绩效支撑,同时可以适当改善贷存比情况,加大放贷力度,从而更好地服务于实体经济的发展。
根据邮政储蓄银行此前在招股说明书中披露的数据,在中国所有大型商业银行中,邮政储蓄银行拥有最多的营业网点和庞大的零售客户群。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6月30日,邮政储蓄银行共有网点39,680家,其中自营网点7,945家,代理网点31,735家,覆盖全国99%的县(市)。同时,邮政储蓄银行拥有5.89亿个人客户,覆盖中国40%以上的人口。个人存款占存款总额的87.02%,个人贷款占贷款总额的54.24%。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邮政储蓄银行经营收入的62.67%和61.33%分别来自个人银行。
董希淼还表示,邮政储蓄银行是目前中国唯一一家定位为大型零售银行的商业银行。从美国的历史经验来看,在经济低迷周期下,零售业务发展较好的银行往往表现相对稳定,增长潜力巨大。从资产质量来看,邮政储蓄银行各项指标表现良好,长期不良率约为0.8,低于行业平均水平。目前,商业银行面临的最大压力是资产质量,这正是邮政储蓄银行的重要优势之一
根据招股说明书数据,从2019年6月底、2018年底、2017年底和2016年底四个时间节点来看,邮政储蓄银行的不良贷款率分别为0.82%、0.86%、0.75%和0.87%。不良贷款和利息贷款的不良率分别为1.49%、1.49%、1.43%和1.68%,远远低于银行业的平均不良率。
接受采访的专家还指出,由于今年年初以来各种风险事件的暴露,银行股整体仍处于低位。
曾刚表示,估值低的主要原因是投资者过度担心他们未来的风险。从盈利能力来看,在经济下行压力下,商业银行整体面临巨大挑战。然而,与其他行业相比,其盈利能力仍然突出。然而,随着今年银行业各种风险事件的暴露以及投资者对当前形势下未来风险担忧的影响,银行股整体呈现出估值偏低的特点。“随着情绪的平静和经济趋势的稳定,银行股未来仍有可能进行估值修复。”
董希淼表示,中国银行业目前总体稳定发展,抵御风险能力强。然而,目前近50家上市银行越来越分化,一些资产负债增长异常、内部管理能力薄弱、偏好“热点”的银行仍需谨慎对待。